儿时记忆中,母亲偏爱蓝色。常常穿着钉4颗手工缝制的花布扣斜边蓝色上衣(俗称“小边衣”),黑色的直筒长裤,用一块头巾将发髻围起来,蓝色鞋面的绣花鞋,典型的当地壮族妇女打扮。
这些服饰都是母亲开荒种植棉花,纺纱织布,浆染制作而成的,很烦琐很辛苦,但母亲乐此不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还很匮乏,大家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所有的土地都要种上能填饱肚皮的东西,像种棉花种蓝靛草之类,只能到比较边远贫瘠的地方开荒种植。不太忙时,母亲会约上寨上几个要好的妯娌,唱着“呢哈撩”山歌出发,在“呗哈撩”的山歌中开垦、护理、采收。
在家长里短中纺纱,织出白色的布(俗称“土布”),在对我们几兄妹苦口婆心的说教中,把蓝靛草捣碎过滤沉淀成蓝靛浆。
农闲,天高气爽的秋季,是染布的好时光。母亲将蓝靛浆放入大水缸中,用热水稀释搅匀,将土布放入染缸中不断搅拌,使布着色均匀,再拿到溪水中漂洗,在树荫下晾干。如此反复浸染晾干,十几二十次,甚至更多,直至土布染上厚厚一层蓝靛为止。
然后,放入一种叫青凡来的植物,与牛胶煮成的树浆中“上浆”,再取出晾干。
几个妇女把晾干的布料在平滑的石板上反复舂打,“咚”“咚”的响声惊起觅食的母鸡,悠扬在山村的田野,最终,平滑、发光、亮丽的蓝布制成了。
年幼的我们也在好奇和参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1984年,我小学毕业了,由于不喜欢读书,经常旷课早退,功课落得太多,加上当时小学升初中录取率不高,像我这种“牛下水”(那个年代牛下水很便宜,每斤就几分钱,有时丟在河边都不一定有人要,人们用“牛下水”比喻学习差的学生),考不上初中那是意料中的事。我無所谓,没什么伤心的,大不了像很多孩子一样辍学在家务农混日子。父母想让我复读,我却不怎么愿意。父亲的棍棒也没能让我低头。
母亲什么话也不说,让我陪她染布。染布的活儿枯燥乏味,无论我怎么不愿意,母亲都坚持要我参与始终。几天下来,在我非常厌烦时,母亲说:“孩子,对于读书识字,难不难我不懂。你也见了,白布第一次浸染并不能马上染成想要的布料,需要多次浸染才行。我想,你读书的道理也和染布一样吧?听妈的话,读书去吧!”妈妈的话把想辍学的我赶进了学校,赶进了师范,赶进了风风雨雨的人生,令我受益终生。
蓝布制成了,在母亲的巧手下,制成衣服、被套、背带等,这些土布制作的服饰非常耐用,一件衣服可以穿十几年不掉色且耐磨,我们几兄妹就是靠一条背带背大的,一条背带背完大的又背小的,背大五个孩子,到最后还没怎么破损。
按我们当地的习俗,背带一般由外婆制作,送给育儿养女的女儿背儿女用。我的母亲还没出嫁,外公外婆就病逝了,我们的背带是母亲自己做的。
背带上绣有一对栩栩如生的凤凰,还有各种花鸟图案勾边,一针一线,非常精美。母亲受到当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婚姻习俗的熏陶和耳濡目染,加上外婆的悉心指导,从小就会制作蓝衣服饰,而且在当地还小有名气。她制作的蓝衣服饰能很好地反映出壮族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对美的追求。光一条背带就能表达母亲对子孙后代的一片挚爱和希望。
母亲不仅心灵手巧,而且还是山歌能手,能唱会编。农闲时,大姑娘小媳妇们都爱围着母亲一起做针线,一起交流蓝衣服饰制作,一起唱山歌,一起把笑声歌声撒上壮乡大地,拋上蔚蓝的天空。
我们寨的后山是被称为“寿源云海”的百乐坳,那里云雾风光非常奇特,是凤山有名的景点,有“小黄山”之称,也是凤山远近闻名的歌圩。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等节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汇成一片人海,“被哈的僚”“呢哈崴呢哈僚”“莲花调”等山歌调此起彼伏,好比春江水,延绵不断数百里。寨上的姑娘们穿上母亲制作,或在母亲指导下完成的蓝色服饰,加入蓝色涌动的人海,加入如痴如醉的歌海。精美的服饰,甜美的歌声,令游客们赞叹不已。
母亲也曾为我缝制过一件对襟长袖上衣,乌黑油亮,7颗手工缝制的布扣(扣子好比造楼梯,宜单不宜双,寓意步步高升),四个方形口袋(寓意好事成双、吉祥如意),我只穿过一两次,就压在箱底了。当时刚改革开放,人们以拥有一件的确良衣服为荣,土布反而遭受冷落了。时代不同了,现在如果有一件土布衣穿在身上,反而显得不同凡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蓝布制作费工费时,成本高,纯手工制作也逐渐被母亲所放弃,绣花鞋换成了解放鞋,绣花鞋垫、绣花枕头、响铃花帽、绣花被套等都被现代工业品代替。母亲面对现实,工业版的蓝色布料得到母亲的钟爱,她一如既往爱穿蓝色服饰。
对于传统手艺的没落,母亲依依不舍。随着年纪的增大,母亲觉得应该拾起点什么,凭着小时候外婆传授的纯熟技艺,年近六十的母亲又开始迷恋上蓝衣服饰的制作,在农村传统的单一款式上,还增添一些时尚元素,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她还收了两个徒弟,据说后来两个徒弟到城里开了门店,专门做壮族服饰生意,生意还不错。母亲也想让妹妹学习她的手艺,把她的技艺传承下来,但妹妹不怎么乐意。而当妹妹想学时,母亲却已融入蓝天白云,不再回来,妹妹后悔不已。
我相信,蓝天是母亲美丽的衣裳,白云是她丰收的棉花地,在天上,她依然乐此不彼缝制着蓝衣,一件比一件精致。
今年清明,我们兄妹给母亲扫墓,坟前,一丛蓝靛草生机盎然,一如母亲蓝色的斜边衣,宁静、悠远……
作者简介:陈伟,壮族,广西凤山县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当代广西》《三月三》《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瞭望东方周刊》《杂文报》等上百家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