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声,哈尔滨市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原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37岁,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44岁,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46岁,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48岁,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54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0岁,供职于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71岁,退而不休,或文海放舟,或各地讲学。有多本教育专著问世,其中11本被黑龙江省图书馆纳入馆藏文献,9本收藏于杭州小学语文博物馆。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今年“芳龄”75岁。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敞开胸怀,向亲爱的母亲汇报儿子的工作。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有幸任哈尔滨市双城县(今哈尔滨市双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时光如水,不经意间,我的教研之旅已经走过了43年。回顾这40余年的教研生涯,如果让我说一句感悟的话,那就是:生命,因教研而变宽。
● 做一名学习型的教研员
我没有学历,小学四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断断续续,一辈子只念了8年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八路”。“土八路”做教研员,“土枪”加“土炮”,既缺少理论支撑,又无良好的学业修养。虽然此前我教过几年书,但那毕竟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乃井底之蛙。为了弥补先天不足,为了拥有“一览众山小”的从容与自信,必须先学,多学,厚学。为此,我把读书当成我人生的头等大事,刻苦修炼,不断充盈自己的文化底气。
没有书怎么办?买!
为了买书,我外出开会抽时间跑书店,外出上课抢时间逛书店,外出講学挤时间找书店。我这一辈子衣、食、住、行舍不得花钱,但,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用得着的书,不管多少钱,我非把它买到手不可。
有一年,我去昆明,上火车时,渴了,想买点水果,一打听,非常贵。正当我犹豫不决之际,一位小摊主看出了我的心思,指着一纸壳箱子烂梨说:“师傅,您给五毛钱全拿去。”俗话说,“烂梨不烂味”。我付了五角钱,捧着一纸壳箱子烂梨,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用小刀作了精心的“处理”:把剩下三分之一的放在一起,把剩下二分之一的放在一起,把剩下三分之二的放在一起,然后用塑料袋装好,上了火车。在车上,因为不好意思,开始我偷偷摸摸地吃。后来我大大方方地吃,梨是我花钱买的,怕啥。最后我是狼吞虎咽地吃,不吃全烂了。就这样,从大东北到大西南,“八千里路云和月”,我花了五角钱,吃了一路水果。
归来时,我听说北京新建了一座图书大厦,刚刚营业。下了火车之后,我奔长安街,过王府井,穿天安门,一路小跑指向西单。我在北京图书大厦整整挑选了一个下午,选了500多元的教育图书。这500多元钱的书,既没有邮寄,也没有托运,而是上车下车硬是扛回双城堡。
我读书一向很杂,不成体系。当年在农村做民办教师时,近于疯狂地寻找一切可以读的书,如杂文小说、名人传记、经史子集、唐诗宋词等。虽然有些书并没有真正读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这种“蜜蜂采蜜”式的阅读,对开阔我的视域确是大有裨益。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喜欢读“史”了,如:《中国语文教育史纲》《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小学语文教材简史》《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等。学习这类知识,我对语文研究有了一种历史责任感。有很多东西我们以为是创新,实际上仅仅是继承而已。几十年前,几百年前,上千年前,先人关于母语教育的见地已经鞭辟入里,经验十分成熟,而我们还在绕弯子,争来吵去,玩弄名词术语,实在可笑。
2007年,我退休了,家也由县城搬到省城,过上了酒盈杯、书满架、心静如水的生活。
我在哈尔滨,读书分三种姿势:站、坐、躺。
一是站着蹭书。我常去黑龙江大学附近的学府书城。进店,我就像飞翔在花丛中的蝴蝶,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这个书架前转转,那个书架前晃晃,翻翻这本,瞧瞧那本,在浏览中,一旦发现看在眼里就拔不出来的书,我就找个没人的角落,靠墙而立,左手一口馍,右手一本书,兜中一瓶水,一读就是一两个小时。
二是坐着看书。黑龙江省图书馆是我休闲的天堂。每逢周日,我便早早地挤进人群,在阅览室里抢个位置坐下,然后拿出笔记本和放大镜,进入我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模式。到目前,我已做读书笔记一百多本,读书卡片一千多张,二者合起来,近五百万字。
三是躺着读书。每天晚上,我看完了央视的新闻联播后,稍加洗漱,九点左右,便慵懒地躺在床上,手持一卷好书,读上几页,然后酣然入睡。三更有梦书当枕,床上放上几本书,深夜里,睡着了,心如秋月朗,古今多少事,上下五千年,尽在鼾声中。
● 做一名实践型的教研员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驾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研员如果长期脱离教学实践,不介乎其中,不身体力行,就会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课堂要素及其组合感到陌生,最终,教研员将会因为自己的肤浅而懊悔,而悲哀。为此,我从做教研员那天起,就坚持上“下水课”。
在教学活动中,有人上课善“导”,巧于设疑;有人上课善“点”,发幽探微;有人上课善“评”,议论风生。我呢?我上课爱笑。我觉得,课无真情不感人,无笑不诱人。鲜花,是春天的微笑;星星,是月亮的微笑;浪花,是大海的微笑;焰火,是节日的微笑;爱心,是教师的微笑。我认为,教师的微笑,有着神奇的感染力,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的微笑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对学生多一份微笑,教学情感的氛围就多一份浓度。
一次,我在厦门上公开课。上课伊始,我说:“咱们第一次见面,彼此不认识,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白金声,是黑龙江的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大胆地、大方地自报家门。”学生先是面面相觑,接着不约而同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教室里,霎时间一片哄堂大笑。我说:“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学生迷惑不解,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急切地问:“什么礼物?”我神秘地说:“魔术。”学生立刻鼓掌。我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给大家表演魔术,大家看完了节目得即兴写一篇文章,行吗?”“行!”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出他们的信心和热情。我说:“大家酝酿感情,做好准备,我去化妆。”半分钟后,我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我登场的:
白老师在“锵、锵、锵”的锣鼓点中亮相了。只见他头系一条紫色英雄巾,酷似日本武士,身披一件粉色斗篷,宛如江湖大侠,手舞一缕红色飘带,活像下凡神仙。看着白老师这副打扮,可把我们乐坏了,刚才还是西装革履的语文老师,现在却变成了神秘莫测的魔术大师。
课堂上,我模仿一个卖艺的,一招一式,活灵活现。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我语言的:
白老师振振有词地说:“想当年,我脚踢北海蛟龙,拳打南山猛虎,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我的魔术叫‘火烧旺运,同学们看出破绽,笑一声;我表演成功了,大家给点掌声。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只练不说是傻把式,我是边说边练,这叫真把式。”
我是“老三届”,下过乡,学过武术,有杂耍功底。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我表演的:
精彩的魔术表演拉开了帷幕。只见白老师首先从讲台上快速拿起一个用报纸卷成的大喇叭筒,用火柴将其点燃。然后白老师高高举起这支“火炬”,把它放到自己的鼻子上顶了起来。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纸筒越烧越旺,同学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魔术大师”。就在那纸筒快要变成灰烬的一刹那,白老师猛然用手一捂,在红丝带飘舞中他变出了两张百元人民币。这时,教室里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毋庸置疑,这节作文课是成功的,在短短的40分钟内,我运用“激情造境”的方法,用一个小魔术,换来一篇大文章,此乃“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也。
● 做一名服务型的教研员
教研工作是绿叶的事业,教研员的光荣在于甘为人梯,甘于奉献,使自己的才智成为广大教师的才智,以自己的心血融于名优教师的辉煌创造之中,与他们一道滋兰养蕙。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研工作重心下移,课题研究前移,教研员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研员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诠释者,教育理论的传播者,学科教研的引领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校本教研的参与者,教师发展的服务者。教研员要扎根学校,扎根课堂,通过听课、评课,充分发挥“中介”和“纽带”的作用,上及“天”下着“地”,在与教师交流与研讨中,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谋求新发展,使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为营造一片朗朗晴空,耕耘一方茵茵绿洲,发掘一泓汩汩清泉,我和广大教师一起搜集资料,一起编写校本教材,一起制订科研计划,几乎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为教师服务,或专题报告,或跟进培训,或现场指导,或专业咨询,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说实在的,在与广大教师同伴互动中,也提升了我的人生价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深知,教育事业必然是长江后浪接前浪,长江后浪推前浪,长江后浪超前浪。培养青年教师责无旁贷,乐做青年教师攀登的阶梯,是我追求的境界。40余年来,我先后带过百余名研习生和徒弟,经过培养及其个人的努力,他们都有了很大进步。有的成长为特级教师,有的担任了学校的领导,有的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有的搞起了教育科研。看到他们的进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愿后浪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扶摇直上九万里!
● 做一名发展型的教研员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我理解这句话,不但指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且也包括人的自身发展。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要是裹足不前,社会怎能进步?经济怎能进展?在我们教研界,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把教研员比作春蚕,比作红烛。这大概是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诗中得到启发而衍生出来的。有人还说教研员“像红烛照亮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觉得春蚕丝尽,蜡炬成灰,壮则壮矣,但未免太悲凉了。当然,春蚕也好,红烛也罢,毕竟是个比喻。我当教研员,不甘心“丝尽泪干”的命运,而要与学生、教师、社会一起发展。在40余年的教研生涯中,我将职业作为事业去完成,将事业作为专业去研究,将专业作为科学去探索,将科学作为艺术去追求。在教学研究中,我有感而言,有积而发,有思而作,获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先后出版了《小学语文教学新探》《实用语文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作文知识与小学作文教学》《语文德育渗透艺术》《小学古诗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家庭语文教学艺术》《教师必备的10项修炼》《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精解》《我为语文而来》《小學语文教学新体系》《中国语文教育五千年》《讲台上的智慧》《相伴语文》《白金声与小学语文教研艺术》等20余本教育专著。
有人问我:“白老师,您又上课,又搞研究,又经常外出开会,还写了那么多的书,哪来的时间?”我回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一天24小时,除了8小时正常睡眠之外,其余时间我几乎都在“干活”。上班抓事务,下班搞业务,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生活方式。孔子做学问,常常达到了“发愤忘食”的程度,我不敢与孔老夫子相比,只是学习。有时我伏案备课,仰面沉思,埋头爬格子,真忘了吃饭,乃至爱人和孩子千呼万唤,才清醒过来。有时激情提起我的精、气、神,使我心血来潮,灵感突发,不能自已,常常夜半时分披衣而起,凌晨三点奋笔疾书。
40余年来,我心无旁骛,虔诚一念,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处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我只是一个草芥之辈,一介凡夫俗子,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在自己钟爱的教研的路上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于愿足矣。
人生朝露,事业千秋。抚今思昔,守望教研,一路高歌,“此心到处悠然”!
■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