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严厉打击危害粮食安全违法犯罪,山东省公安厅、农业农村厅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从3月至11月开展打击危害粮食安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全省公安机关针对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农资、环境、资源领域违法犯罪问题,瞄准“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目标,落实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要求,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非法占用农用地、污染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集中侦破大要案件,摧毁犯罪窝点,斩断犯罪链条,整治重点问题,严惩违法犯罪分子,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粮食安全问题。
据了解,专项行动将重点打击六类违法犯罪行为:非法制售、套牌侵权的假劣种子违法犯罪行为;生产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成分的农药,加入其他隐性活性成分、套用知名品牌的假劣农药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成分不达标、非法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复混肥冒充复合肥、非法套牌侵权等假劣化肥违法犯罪行为;假冒、侵权地膜、饲料、农用机械等违法犯罪行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违法犯罪行为;污染环境导致土壤和灌溉用水被污染,甚至导致耕地永久丧失耕种功能违法犯罪行为。
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山东省公安机关将深入开展线索摸排、研判,组织专门力量在制售假劣农资、非法占用农用地、污染农耕地的重点地区开展集中打击整治。对重大违法犯罪线索,各地公安机关要追根溯源,扩线深挖,坚持上游下游一起打、源头末端一起查,坚决查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坚决斩断非法利益链条。依托打击食药环犯罪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以侦办大要案为抓手,集中优势警力啃“硬骨头”,同时突出小案必侦、打早打小,做到防患于未然。
山东省七部门召开农资打假视频会议
3月16日,2021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召开之后,山东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社等七部门联合接续召开了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系统总结2020年农资打假工作,部署2021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会议指出,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工作,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2020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开展巡查检查4.8万次,出动执法人员15.6万人次,检查农资门店和企业12.9万个次,查处问题近2300个。全省农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农资质量和供应稳中向好,对推进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农资打假和监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统筹谋划、齐抓共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发挥联动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探索数字化监管方式,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农资领域诚信建设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全面提升農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构建智慧监管新机制。同时,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多种方式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切实加强农资打假宣传,保障放心农资供应。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从农村实际出发,聚焦重点区域,针对农资领域突出问题,全面进行隐患排查。对制售假劣农资、破坏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高压打击,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全力保障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