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初探

2021-06-20 17:58李秋虹史华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9期
关键词:劳动美食融合

李秋虹 史华杰

【摘要】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两者融合教育必定有灿烂的火花。本文初步探究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施策略,旨在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

【关键词】非遗文化;劳动教育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可见,初中实施劳动教育既是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更是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然而传统的劳动教育对学生、学校要求较高,一般难以实施,加上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往往片面不全,这导致劳动教育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劳动教育的价值难以体现。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改变现有传统的劳动教育教学迫在眉睫。

非遺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相承的无形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全人类智慧的体现。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它蕴藏着传统文化根源,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非遗文化是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更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的认知过程,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本民族文化整合升华的过程。将非遗文化与劳动课程相结合,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最好传承,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途径,更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

一、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传统的劳动实践往往与体力劳动或者直接生产有关,学生对于这方面往往不感兴趣,甚至于厌恶,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在劳动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向学生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这摆脱了传统的体力劳动,同时通过借助有趣的非遗文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

(二)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非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先辈们劳动的智慧。学习非遗文化,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是学习前辈们的劳动智慧。在劳动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向学生讲解非遗文化知识,更应该向学生渗透前辈们的劳动智慧,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劳动,积累劳动经验,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劳动课程中融入非遗文化,通过向学生展示我国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同时让学生参与非遗文化实践活动,有利于建构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热情,激励学生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去。

二、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施策略初探

借助非遗文化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转化传统的劳动教育理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实施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将非遗文化贯穿劳动教育,实现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内容确定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形式很多,包括传统口头文化、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手工技艺、医药、传统礼仪、传统体育等。并不是所有的非遗文化都能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因此我们要挖掘出非遗文化中的劳动元素。主要有非遗文化与中国传统美食制作的融合,非遗文化与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结合,还有扎染、刺绣、布艺、木艺等。

(二)营造非遗劳动氛围,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为了营造劳动的氛围,不同的班级可以有不同的非遗主题,并进行非遗主题的布置。比如以传统美食制作为主题的班级,可制作传统美食黑板报,在劳动课程中学习制定不同的传统美食。可以参考一档传承非遗文化美食节目《非遗美食》,学习如何制作北京稻香村月饼、山东胶东摔面、陕西羊肉泡馍、广东南雄酿豆腐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形式。年龄较小的一、二年级学生,尽量选择手工技术较为单一、工序较为简单的传统美食,教师也尽可能地手把手教学,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非遗文化美食的历史意义。年龄较大的初中生、高中生,则可以选择工序较为复杂的传统美食,结合传统节日进行学习制作。在教师教学制作之前,应先介绍传统美食的意义及地方特色,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由来,以便更好地传承。制作完以后,可以让学生们制作家乡美食手抄报,在班级展示,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有更多的创作冲动,做一做其他地方美食,尝一尝口味,营造劳动的氛围。

(三)开发非遗劳动实践资源,创建实践平台

学校要积极开发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资源,除了有非遗文化特色班级以外,也可以创设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结合的社团课,让不同兴趣的孩子可以进行个性化劳动创作,当然也要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系统化教学。当孩子们学有所长时,也要有文化的输出,即创建实践平台。在学校可以进行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展示周,以摆摊形式让孩子们进行劳动展示。学生进行现场制作美食、现场刺绣、现场木艺雕刻等,等家长老师学生们大饱眼福后,再进行义卖捐赠,既传承了传统文化,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劳动的快乐。

(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适当的考评机制有助于学生增长劳动创作的信心和热情。在进行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展示周时,老师家长及学生代表可根据劳动制作过程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成果的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学校也可根据学生劳动成果的不同方面设立不同的奖项,比如非遗美食的“最美造型奖”、“最佳口味奖”,非遗刺绣的“巧夺天工奖”等,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培养劳动的习惯。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既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形式,也传承了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增添了学生劳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梁承穗,张晓乐,沈川莉.非遗文化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析——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小为例[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10):7-8.

[2]吉彪.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策略[J].学周刊,2020(36):161-162.

猜你喜欢
劳动美食融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热爱劳动
美食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