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文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原所长。
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不为人知,它们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近日,笔者应邀参加了在京举办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为了明天升起的太阳》观摩会。这部影片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宁夏为背景,讲述共产党員崔景岳与反动军阀进行不屈斗争的故事。被捕入狱后,崔景岳临危不惧,沉着应对,成功铲除了敌特分子,最终,他因不肯投降而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岁。
影片主人公的故事令人动容,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创作这部影片的年轻主创们。他们对当年的斗争故事并不熟悉,但感佩于先烈的精神,从几年前就开始搜集资料创作剧本。影片筹拍阶段,遇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了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们在疫情还未完全稳定的去年夏天,就开始了紧张的拍摄。为找到与人物气质更加吻合的主演,团队坚持不用名演员。当问到这部影片的票房预期时,他们说,团队已经有较为完善的发行方案,但这类影片通常票房都不会太好,他们有心理准备,接受各种可能的结果。
由此,一个话题萦绕在笔者心中。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夺冠》《金刚川》等一批主旋律影片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丰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行业里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不为人知,它们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是行业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试提出以下想法,供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的创作者参考。
首先要花最大的力气打磨好剧本。这类影片往往投资不大,立项比较仓促,因而在剧本阶段所下的功夫相对有限。需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如果剧本基础不牢靠,其他环节再优秀都难以弥补这个缺陷。《为了明天升起的太阳》这部影片的主创,在剧本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大。该片的剧本数易其稿,一度推倒重来。他们邀请曾执导电影《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等作品的知名导演丁荫楠为总监制,并在影片开拍前召开剧本研讨会,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剧本。事实证明,这些努力提升了该片的艺术质量,值得其他创作者仿效。
其次要在拍摄制作阶段精益求精。影片一开拍,往往是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团队,开销像流水一样。建议创作者尽量在开拍前,把每个环节都细化细化再细化,做好备选方案。开拍后,要尽可能地把工匠精神作为剧组的追求,摈弃“一锤子买卖”的心态。不久前离开我们的香港演员吴孟达,是个一辈子几乎没演过主角的“小配角”,但他的离世不仅让整个娱乐圈震动,还引发全民怀念。可见,每个岗位都值得用心对待。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再次要尽早做好发行方案。现在已经不是“渠道为王”的时代,相反,每个渠道都渴望有优质甚至独家的内容,因而,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的片方,要尽早做好发行方案并加强营销推广。从影院层面来看,全国有1万多家影院、近8万块银幕,中小成本的影片只要通过和某一院线,或某一区域的影院合作,就有可能收回投资。从电视层面来看,CCTV-6电影频道每年播出的国产片在3000部次左右,可以为优秀的国产片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视频网站层面来看,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等,都能够为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带来收益。
最后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日前,国家电影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的通知》,部署于2021年4月至12月开展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放映活动。放映活动不仅在各省(区、市)城市院线展开,还深入广大农村、社区、校园、军营、企事业单位。为配合活动的开展,各级政府对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发行、放映都出台了相应政策。不少影视园区近年来也大力吸引剧组入驻。这些社会资源都可以为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的创作者所用。
优秀的文艺作品,通常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今年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要求,要凝心聚力打造致敬建党百年电影精品,努力在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功夫,突出思想引领、提高艺术品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希望有更多的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以电影精品作为自觉追求,不仅能拍出来,更能放得好,得到观众好评,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