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评价研究

2021-06-19 10:10彭安琪
市场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韧性经济带旅游业

彭安琪

一、研究背景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至关重要。然而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灾害和疾病传播的瞬间冲击、气候变化的累积性影响和旅游地安全措施的管控等。因此提升旅游业发展韧性应对影响因素的负面作用成为建设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为沿线区域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旅游业发展步伐不断加速,旅游作为一个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种要素交互作用的复杂开放系统,在对旅游地整体发展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增大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旅游活动高度聚集,空间非均衡问题屡屡出现,加之长期以来旅游业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旅游发展固有的脆弱性,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建立起韧性评估体系,提升旅游业发展韧性则显得尤为迫切。

“韧性”的概念最早由生态学家霍林提出,用来描述系统遭遇自然或人为干扰后能否保持原状并恢复的能力。根据韧性联盟的相关定义,旅游业发展韧性可以理解为旅游业系统消化和吸收外界干扰并保持原有主要特征和关键功能的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针对韧性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概念内涵和理论借鉴等质性综合理论研究逐渐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等定量研究深化,构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雏形。国内学者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将韧性理论引入研究中,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研究视角从单一的生态学视角发展成为涵盖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工程学等在内的多学科融合视角,孙才志等借鉴“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演化韧性视角探讨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韧性的水平;孙阳等基于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视角评价了长三角地级城市韧性度和空间状态;彭翀从网络结构视角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韧性能力等。研究尺度主要是从全国、市域、城市群、贫困区、县域等范围进行韧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随着可持续理论研究的逐步升温,韧性城市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可持续化发展途径,提高城市韧性也有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尽管韧性理论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韧性概念的解读,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众多的思路和建议,而在时空评价方面的分析较少。并且在各种不确定扰动因子增多的背景下,当前研究仍缺乏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韧性评价和时空格局演变的探讨,而厘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业内部对抗外界干扰的应对力,对改善区域整体旅游业发展格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省域尺度为例,尝试对其旅游业发展韧性进行评估和时空特征探索,并进而希望为夯实区域旅游业发展基础和提升区域韧性能力提供借鉴。

二、研究区域及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国土面积约205万km2,涉及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9省2市,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带,一般将长江经济带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区域,上游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4省(市);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3省;下游地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苏、上海4省(市)。长江经济带旅游开发条件得天独厚,区域人口众多,城镇密集,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构成多样,民俗文化多元特色,既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2017年长江经济带共接待游客49.2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6万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44.21%。然而,在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规模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环境隐患,成为了现阶段制约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评价研究使旅游业能够妥善应对外部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并且为旅游活动开展提供空间载体与环境基底。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将旅游业发展韧性分为经济水平韧性、社会环境韧性、生态环境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四个维度,并基于这四个维度共选取24个指标,构建旅游业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指标及权重

(三)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对象,限于统计数据具有延时性和有限性,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7-2018)》及其副本、《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2018)》、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统计年鉴(2007-2018)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个别缺失数据依据相邻年份增长率推算得出。

2.熵值法

熵值法主要用以克服指标变量间信息重叠和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适合对多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综合测度分析之前,由于各指标数据在量纲、量级、变动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这里采用极差法进行处理,当指标为正向属性时,公式为当指标为负向属性时,公式为(Ximax-Xjmin)。其中i=1,2,……,n,j=1,2,……,m。表示某省域第i个年份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数值,Xij则表示某省域第i个年份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Xjmin、Xjmax分别表示某省域所有年份中第j项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具体步骤见文献。

3.空间自相关分析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空间关联特征可以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刻画。本文借助空间计量软件Geoda1.12对相关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检验某一要素的属性值是否显著地与其相邻空间点上的属性值相关联,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域空间自相关。

(1)全局空间自相关。用来衡量要素属性在整体上是否存在空间集聚或分散特征,一般用Moran指数表示,计算方式如下:

式中:I为全局Moran指数;n为研究区域个数;Wij为空间权重矩阵;Xi、Xi分别为省(市)域i、j的旅游业发展韧性观察值;为平均值;全局Moran’sI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I值=0时,表明不存在相关性;当I>0时,表明研究区域在整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当I<0时,表明研究区域在整体上存在空间负相关。此外,标准化统计量Z可以用来来检验n个区域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Z的计算公式如下:

(2)局部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仅仅是假定空间同质情况下的结果,不能表示集聚或异常发生的空间具体位置,需要用局部自相关作进一步分析。本文引用LISA指数用来考量低值和高值在局部地区空间上的集聚和离散效应,揭示局部每个城市旅游业韧性度与其相邻单元之间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局部Moran’sI的公式为:

在局部Moran指数的散点图中,区域单元可被划分为高-高(H-H)、高-低(H-L)、低-低(L-L)和低-高(L-H)4个集聚区。

三、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及其时空分异特征

(一)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时序特征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综合测算,可以得到2006-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旅游业发展韧性值。从发展趋势来看,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整体呈持续增长态势,韧性值从2016年0.172增至2017年的0.342,年均增长速率为5.9%。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势头良好,规模化、效益化、生态化愈加显著。但从宏观层面来看,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绝对数值偏小,各省区韧性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凸显出旅游业发展韧性的建设和提升韧性度的必要性。

根据表2的各区域均值可知,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在上、中、下游三个地区之间呈并驾齐驱之势,其中上游地区旅游业发展韧性值从2006年的0.123增至2017年的0.272,年均增长速率为6.9%;中游地区旅游业发展韧性值从2006年的0.148增至2017年的0.292,年均增长速率为5.8%;下游地区旅游业发展韧性值从2006年的0.24增至2017年的0.451,年均增长速率为5.4%。由此可见,上游地区的韧性度比中、下游的韧性度增长幅度要大,尤其是在2006-2009年,上游地区韧性增长处于“鼎盛时期”,2009年和中游地区韧性值接近重合,但在之后由高速增长转为缓慢增长,表明上游地区旅游业发展韧性与中游地区旅游业发展韧性逐步均衡,呈现出差异缩小的趋势,而下游地区一直高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平均水平且在三个地区中韧性度最高,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因为下游地区城市基础较好,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设备完善,一旦出现人为和自然灾害,下游地区可以很快的启动应对机制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上中游地区旅游业发展韧性一直低于平均水平,说明上中游地区偏低的旅游业发展韧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者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的提升。面对偏低的韧性度,这两个地区应从区域内部着手,寻找影响韧性度提升的主导因素,对于总体上升的区域间差异即上中下游地区间的差异不容忽视。

表2 旅游业发展韧性度综合测算结果

(二)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空间关联特征

1.全局空间自相关测度

通过表3显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值始终在[0.3558,0.5825]区间内浮动,均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通过检验,并且Z值得分属于[2.4037,3.6157]之间,空间相关性较为显著,说明旅游业发展韧性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随机,各省份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此外,表3显示的Moran指数的值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的空间集聚现象增强。

表3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Moran’sI检验

图1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散点分布图

2.局域空间自相关测度

全局空间自相关仅能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但无法反映各省域各自聚集的具体情形。为了准确的描述省域韧性空间格局演化规律,还需要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区域内不同空间单位属性之间的异质性,选取2006、2011、2014和2017这四年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得到散点分布(图1)和象限分布(表4)结果。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高高(H-H)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3个省(市)。说明这3个省(市)的旅游业发展韧性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它们无论在经济实力、产业规模、社会发展水平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很好的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或城市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带动作用。但同时部分下游地区因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而使得生态安全风险明显加强,并且通过实行污染产业梯度转移,大大增强了上中游地区的环境外部效应。高低(H-L)集聚区主要出现在四川省,2006-2010年四川省一直处于此区域内,说明在2006-2010年四川省与相邻省份的韧性差异程度大,其自身旅游业发展韧性水平较高,而周边省份旅游业发展韧性水平偏低。

但在2011-2017年年有明显的跃迁现象,从H-L集聚区跨越到L-L集聚区,其原因可能是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并未出现高水平的旅游业发展韧性,扩散极化效应并未得到充分显现,四川省较高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并没有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并且这一阶段四川省自身旅游业受到重击,经济产出低,受到周边地区低韧性值的影响。因此H-L区域数量减少,低低(L-L)区域数量增多。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重庆、云南和贵州5个内陆省(市)域,区位条件相对来说具有先天劣势,该区域位于长江经济带上中游,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恢复力较低,区域应对外部环境的干扰能力较差。并且该省自身和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韧性值都较低,呈现韧性值较低的空间正相关。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全局莫兰指数的结果揭示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的空间自相关性,各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区域间存在溢出效应。但通过分析LISA集聚图得知,部分省域集聚特征并不明显,说明部分省域旅游业发展韧性空间分异性较强,而H-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旅游业发展韧性强,且有缓慢向周边省域扩散的趋势。从本质上看,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与其他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发展程度容易受到其他产业的波动影响。因此,旅游业发展韧性不得不受到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影响。通过Moran散点图可以发现在2006-2017年内,大部分省域所处的象限几乎没有变化,除四川省外也不存在其它特别显著的变迁省份,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稳定的集聚特征,整体上已形成较稳定的空间格局,各省域要想离开原来的集聚是比较困难的,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存在路径依赖性。

表4 旅游业发展韧性空间分布类型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旅游业发展韧性的实质在于针对当前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扰动,主动去寻求合适的提升方法和改善途径。本文以长江经济带2006-2017年省域尺度为例,基于经济水平韧性、社会环境韧性、生态环境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四个方面设计旅游业发展韧性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时空格局演变,得出以下结论:

(1)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整体呈持续增长态势,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在上、中、下游三个地区之间呈并驾齐驱之势,且上游地区的韧性度比中、下游的韧性度增长幅度要大。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势头良好,规模化、效益化、生态化愈加显著。但从宏观层面来看,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绝对数值偏小,各省区韧性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凸显出旅游业发展韧性的建设和提升韧性度的必要性。

(2)空间关系上,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各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区域间存在溢出效应。通过散点分布图和象限分布图,发现在2006-2017年内,大部分省域所处的象限几乎没有变化,除四川省外也不存在其它特别显著的变迁省份,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稳定的集聚特征,整体上已形成较稳定的空间格局,各省域要想离开原来的集聚是比较困难的,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存在路径依赖性。

(二)建议

随着我国进入以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发展阶段,旅游业已成为驱动国家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民生产业与幸福产业,为能够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水平。首先,提高经济实力,改善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空间格局,必须强化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水平的均衡发展,保证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对上中游地区不断扶持与协助,因地制宜发挥旅游产业集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摆脱既定的路径依赖性;其次,加大旅游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景区垃圾处理标准,强化政府和旅游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完善旅游公共安全的监测和机制,持续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韧性水平;最后,树立韧性城市空间规划理念,将韧性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旅游投资建设中,强化处理重大风险事故的能力,加强社会、生态、经济和基础设施等系统的相互配合,通过资源高效整合以实现效率最优。

猜你喜欢
韧性经济带旅游业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