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扫码阅读《5 个人的190 座航标》
我是辽宁人,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有许多像我这样的“工二代”,自小对工厂、工人有着说不出的亲切感。来到工人日报工作后,当我深入到企业、车间一线时,才更加深切读懂了他们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2021年初,一场寒潮来袭,超级冷空气让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速冻”模式,“你被冻哭了吗”一时间上了微博热搜。极寒天气让北方的海水迅速冰封,放眼望去,茫茫大海已是一片冰原。航标工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工种。他们的职责便是守护大海及沿岸的“交通灯”,让往来贸易的船舶能够安全抵达各个港口,出海巡检、养护航标是工作日常。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越是艰辛的岗位越有感人的故事。于是,我迅速拉起一支临时团队,我、张卓卓、邵庆有作为前期采写、拍摄团队;陈俊宇、肖婕妤作为后期编辑团队。
鲅鱼圈航标管理站是全国纬度最高的航标处。李星、栾海峰、王诗文、曲洪云和王明东5名一线职工共管理灯塔、导标、灯桩、灯浮标、雷达应答器、RBN-DGNSS台站、AIS基站等各类航标190座。
1月16日,采访团队跟随王明东一起出海。作业船破冰前行,海风凛冽刺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包裹严实的棉帽,还是迅速被冻透了。不一会儿,大家伙儿揉搓起双手,怕被冻伤,而这种寒冷却是他们的日常。靠标,用钢丝绳将航标系牢,敲掉灯器表面覆盖的冰层,检查灯器是否损坏、灯质是否正常……在采访团队双手不听使唤的时候,航标工还要完成这一系列操作。
可一路上,没人抱怨天寒海冻,心里惦念的唯有飘在海上的航标灯。28号航标报失,冰层太厚会干扰卫星定位,只能通过“眼力”寻找。茫茫大海飘着海冰,发现船只都费劲,更别说找寻小红点一样的“航标灯”。每人手持望远镜,表情凝重。一声惊呼“找到了”,整条船的情绪都振奋起来,那个瞬间感染了采访团队。
航标找回到底有多重要?回到岸上,航标工告诉记者,鲅鱼圈港是全国前十的重要综合性主枢纽港,也是防疫、能源、生活物资的运输大港。丢失的航标进入航道会逼停船只,后果不堪想象。航标工在寒潮中坚守的是什么?是航道的顺畅。千千万万平凡的一线职工坚守的则是,整个社会的平稳高效运转。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航标工工作环境的艰苦。”这是工人日报融媒体中心编辑肖婕妤拿到视频素材后第一直观感受。
作为视频拍摄者和后期剪辑者,邵庆有、肖婕妤同样被航标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所打动。拍摄中,邵庆有既拍摄了港口、冰封海面、航道等全景,航标工、靠标、系标等作业近景,又拍摄了船长背影、手部等特写,为后期剪辑提供了真实鲜活的视频素材。
为了突出航标工的艰辛,肖婕妤特意将能表现工作环境的场景及航标人工作的手部特写等镜头拼接起来,配上激昂大气、振奋人心的音乐,希望能调动受众共情。字幕选择上,挑选了激情、诗意、简短的文字,力求剪辑流畅、情感真挚。最终,形成41秒短视频。
融媒体只是记者和编辑的协作,作品只是文字、图片和视频?要是这么想,可就错了。这背后是整个工人日报融媒体中心“大团队”的协作。
为了使报纸、新媒体、网站融合,工人日报社推行项目制,通过生产融合产品来培养编辑记者的全媒体技能。比如这个产品,前方驻站记者刘旭和通讯员张卓卓、邵庆有负责采访、摄影和摄像,融媒体中心编辑肖婕妤负责后期剪辑,要闻部编辑陈俊宇负责策划及文案。此次能够如此快速拉起团队,也得益于项目制,项目组组长可以自己“组阁”,这种“组阁”往往都是跨部门、跨专业的。这种生产管理方式已经变成常态作业,报纸、新媒体、网站之间的分割被打破,不同专业的融合开始形成。
▲ 记者跟随航标工巡检冰标。
一篇好的报道,更多的是写人性,人物报道也不例外。
多年采访接触一线职工,他们大多质朴、内敛,说起专业知识头头是道,说起个人的艰苦和努力则说,“天天这么干,没啥特别的”。
为此,采访过程中,采访团队更多地以“聊天”的形式了解5名航标工的生活经历。听说王明东还有8天退休,有太多说不完的工作感慨,太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不舍,采访团队便主动参加了他的退休仪式。
这是一个苦中有乐、温馨和谐的小集体。常年在大海上风吹日晒,皮肤黑里透红,双手也比同龄人粗糙。长时间海上航行,三餐不定让这份“职守”增添了沉甸甸的重量,没有抱怨、没有畏难,在谈笑间他们栉风沐雪,风雨兼程。
染红秋裤、灯塔过年、跨城通勤、温馨小家……这些看似和坚守无关而又相关的内容被我写进了稿件。航标工首先是一个鲜活的人,其次才是一线职工。他们有情感,有着不一样而又殊途同归的坚守理由——职责所在。他们背后有着体贴工人关心入微的企业,有着尊重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祖国母亲。
于是文字稿件中,我便以“传承、坚守、职责”为主线,尽可能展现这个集体的敬业乐业,乃至所在行业从业者的精神传承。尽可能地还原航标工对待工作的那份纯粹。
要闻部编辑陈俊宇在收到稿件后修改副标题为“千里辽河,西归入海。巨轮入港,汽笛掠空。夕阳落下的鲅鱼圈,海面上的航标灯依时亮起,如同海上的‘高速公路’,为航船铺好了回家路”,给稿件增加了诗意。
我希望通过团队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让这群航标工的故事能够感染到受众,也希望能让主题更加贴近一线,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