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杰 李 秋 高建丽
(1.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6;2.兴山县交通运输局,湖北 宜昌 443700)
峡口香溪河大桥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峡口镇,该片区位于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长江西陵峡北侧,属国务院确定的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
兴山县山环水绕,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水能、矿产、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香溪河是流经湖北兴山与秭归的最大河流,于香溪镇东侧注入长江,在三峡大坝建成,达到设计最高通航水位173.31m(85高程)时,香溪河可通航河道里程达37km,一跃成为湖北省三峡库区最大的支流,航运发展潜力巨大。
为实现分流峡口镇街道过境交通及港口运输交通,同时考虑航道发展的需要,预留足够的通航净空,使峡口河段在三峡库区高水位时能够达到内河I级航道标准,峡口香溪河大桥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1]。
峡口香溪河大桥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
表1 峡口香溪河大桥技术标准
图1 桥址区地貌
场地处于鄂西南山地,鄂西南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上扬子台褶带,地质构造较复杂。项目区整体处于低山峡谷地貌区,总体上北低南高,地形起伏较小,地面高程在167~239m之间,相对高差72m左右。桥址香溪河左岸多为碳酸盐岩低山地貌,山坡陡峭,山顶多呈浑圆状,山顶高程在600~2000m之间。香溪河右岸以砂泥岩侵蚀构造低山为主,多系单面山,山脊尖棱,山顶高程500~1400m之间。山脊基本上山由砂岩组成,而泥岩则多形成沟谷或缓坡。
桥位处为河流中等切割的低山峡谷地貌,河流下切作用较浅,桥位处河床断面呈深U形,河床底部较为平缓,两侧岸坡较为陡峭;桥位处右岸侧原为砂石料码头,拆迁后现状形成一处平台;两岸山体均较为陡峭,山体坡角约40~45°。河道往下游较为顺直,水面宽度较窄;河道往上游略有转向,且水面宽度逐步变宽;
大桥所跨越的工程河段属于三峡库区,最大水深约62m,库区最高蓄水位173.25m下河面宽度约为225m,库区最低蓄水位143.25m下河面宽度约为160m。
桥址区主要为碎石土、粘土、耕植土、强风化泥岩、强风化白云灰岩、中风化白云灰岩。碎石土分布于原砂石料码头处,为修建码头时的人工填筑土;强风化泥岩主要分布于S255省道上方的山体处。桥位处广泛分布有强风化白云灰岩、中风化白云灰岩,中风化白云灰岩是良好的桥梁基础持力层。
主桥桥型方案是项目方案选择的重要环节[2],本桥方案构思主要原则:
(1)桥址区域位于三峡库区范围内,在桥型方案选择时,以通航、防洪等专题报告研究结论为基础,满足通航要求的条件,同时执行水利部门对桥跨布置方面的要求,合理布跨,减少工程造价。
(2)桥型方案应结合工程河段及两岸地形的特点,尽量减小关键工程的难度和技术风险,控制工程的总体规模。
(3)桥型方案的选择应尽量避免在不良地质地段设置大型桥墩及基础。
(4)特大型桥梁是区域性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桥梁的建设不但要满足交通功能,还要从桥梁的建筑与景观出发,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桥型,使桥梁与周边环境协调,适当融入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创造具有独特地域性文化的景观桥梁。
(5)在满足大桥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反映当代造桥的技术水平。
受桥位处地形条件限制[3],大桥主跨跨径至少需220m,同时为满足桥墩受力的需要[4],需要抬高主桥纵断面设计标高约30m。为减小大桥两端接线的开挖量,右岸边跨跨径选取为70m,这需对大桩号侧边跨箱梁采取压重设计以便平衡主跨重量[5]。该桥型方案的立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2 主跨22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方案桥型立面布置图(单位:m)
连续刚构桥方案缺陷在于:①主跨跨径较小、主墩尺寸较大,侵占了高水位期的可通航水域、压缩了河道行洪断面面积,对桥位上下游的港口运营影响亦较大;②主桥两端接线范围内为中风化泥岩且存在多个滑坡体,纵断面被抬高约30m后,接线长度较长、纵坡较大,较大的开挖会对原有滑坡体的产生剧烈扰动,存在安全风险;③主墩桩基采用旋挖桩或冲击钻成孔,需供大型机械作业的空间,但主墩桩基位于河道半坡处,坡面呈40~45°度角,坡面陡峭且为质地坚硬的中风化灰岩,水中搭设施工平台的技术难度及施工风险很大。
综合以上因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方案的可行性较低,本项目不适合采用刚构桥桥型。
本方案采用(90+238)m的钢箱梁与混凝土箱梁混合梁单索面独塔斜拉桥,全桥跨径布置为:(90+238)m独塔斜拉桥+(2×15)m现浇箱梁,全桥长361m。桥型立面布置如下:
图3 (90+238)m混合梁独塔斜拉桥方案桥型立面布置图(单位:m)
本方案造型新颖独特,气势宏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桥塔造型借用昭君携琵琶出塞的典故,将钻石型桥塔圆润化处理,模拟琵琶造型,并将桥塔倾斜10°布设,其意境恰如昭君怀中的琵琶,贴切的体现了兴山县的昭君文化特色[1]。本方案主桥边中跨比极小,为0.378(按双塔类比为0.189),桥塔向岸侧倾斜10°,可很好的利用主塔的部分重力与边跨斜拉索水平力,来共同平衡主跨斜拉索的水平力,改善结构的受力,达到避免出现边跨负反力的目的。
本方案主跨采用自重较轻的钢箱梁,桥宽25.5m,梁高3.0m,扁平钢箱梁断面,单箱三室构造,全焊结构,由中部的封闭钢箱与两侧的挑臂组成,标准长度12.8m。考虑到常规的钢桥面铺装造价昂贵[6]、较易损坏且地方公路养护机构不具备钢桥面铺装的养护能力,推荐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结构[7],即4.5cm厚UHPC层+3.5cm厚SMA面层,其中UHPC层可满足全寿命周期耐久性要求,日常维护仅需考虑常规的SMA面层。
边跨混凝土梁采用单箱双室的形式,为平衡主跨梁体重量,对混凝土箱梁顶、底板进行特别加厚,混凝土梁顶板厚40cm,底板厚60cm,斜腹板厚50cm。钢混结合段设于主跨侧距主墩理论跨径线11.05m处,此处主梁的弯矩较小[8]。
图4 方案一鸟瞰效果图
斜拉索为单索面双排索,布置在中央分隔带处,横向间距2.0m,边跨顺桥向标准索距为4.0m,主跨为12.8m,边中跨各17对拉索,全桥共计34对,扇形式布置,采用φ7高强度低松弛成品高强平行钢丝,强度1770Mpa,锚具为冷铸墩头锚具,梁上为锚固端,塔上为张拉端。
主塔为“琵琶”造型塔,主塔总高度126m。“琵琶”型桥塔分为上塔柱、中塔柱及下塔墩三个部分。塔身采用空心矩形截面,上塔柱为变截面,塔顶截面尺寸为7.0×7.0m(顺×横),横桥向壁厚0.8m,顺桥向壁厚0.8m;中上塔柱之间设有变截面的分叉过渡段;中塔柱为变截面,截面尺寸7.6×6.3m~8.1×4.5m(顺×横),横桥向壁厚0.8m,顺桥向壁厚0.8m;下塔墩为整体式变截面单箱六室空心薄壁墩,塔墩顶部为墩梁固结区。
采用群桩基础,共15根钻孔桩,桩径2.2m,顺桥向桩中心间距5.5m,横桥向桩中心间距5.5m。承台采用整体式,尺寸为26×15m(横×顺),高6.5m。
本方案采用主跨260m单跨双铰双钢边箱组合梁悬索桥,全桥跨径布置为:2×30m现浇箱梁+260m悬索桥+19m现浇箱梁,全桥长351m。
图5 方案二鸟瞰效果图
加劲梁采用双边钢箱组合梁形式,加劲梁由两侧的双钢边箱、钢横梁、小纵梁及混凝土桥面板组成。钢边箱总宽2.0m,顶板厚16mm,外侧腹板厚28mm,内侧腹板厚16mm,斜底板厚16mm,平底板厚24mm。顶板采用球扁钢加劲,内侧腹板、斜底板、外侧腹板均采用扁钢加劲。钢横梁纵桥向标准间距4m,为工字形钢板梁,主梁中心线处梁高1.43m,顶板24×600mm,腹板厚12mm(非吊点横梁)、14mm(吊点横梁),横梁底板跨中区域50×800mm、两侧区域24×600mm。混凝土桥面板厚22cm,横桥向分为两块预制板。桥面板利用湿接缝与剪力钉与钢纵、横梁联接为整体。
主缆矢跨比采用1:8,横向布置两根,间距22.0m。采用PPWS(即预制平行索股)法架设,钢丝标准抗拉强度为1770MPa。每根主缆由37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91丝直径为5.1mm的热镀锌-铝合金镀层高强钢丝组成。主缆缠圆形钢丝缠丝+缠包带进行防腐。
主塔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塔座、塔柱、上横梁、下横梁组成。主1号塔高56.0m,主2号塔高53.8m。塔柱为等截面的矩形空心截面,横桥向尺寸为3m,纵桥向尺寸为4m,壁厚0.6m。主塔采用分离式群桩基础,承台高均为3.5m,桩基直径为2.4m,纵、横桥向均两排,共四根。
根据地形及地质情况,采用隧道式锚碇。锚塞体长度均为14m;前锚面7.8m×8.4m(宽×高);后锚面9.0m×13.1m(宽×高)。主缆锚固系统采用型钢锚固系统,型钢锚固系统锚体锚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7°,理论散索点IP点到前锚面的距离为14.0m。后锚梁中心线与后锚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本方案采用计算跨径270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全桥跨径布置为:2×25m现浇连续箱梁+(29×10m)组合T梁+1×14m现浇简支箱梁,全桥长354m。桥型立面布置图如下所示:
图6 主跨27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桥型立面布置图(单位:m)
主拱肋计算跨径270m,矢跨比为1/4,主拱轴线为悬链线,拱轴系数m=1.167,拱肋为四钢管混凝土桁架式结构[9]。拱肋上、下弦杆为两根φ1000mm钢管+缀板形成的哑铃型截面,上下缀板外侧间距为800mm,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早强、缓凝、微膨胀C50混凝土。整个拱肋截面高5.5~9.5m,宽2.7m,上下弦杆间用φ500×16的竖、斜腹杆连接。
两道拱肋之间设有11道横撑以保证拱肋横向稳定。桥面至拱顶之间共设7道钢管桁架“X”形横撑,桥面与拱肋相交处设拱上横梁,拱上立柱处设“K”字撑。
吊杆采用钢绞线整束挤压拉索,成品索采用15.24mm无粘结环氧喷涂钢绞线缠包后热挤HDPE,钢绞线抗拉强度σb=1860MPa。吊杆间距10m,D01号、D19号拉杆采用GJ37吊杆,其余采用GJ25吊杆。
主桥行车道系为钢横梁、钢边纵梁、小纵梁形成的梁格体系与混凝土桥面板组合形成的整体式、全连续的组合梁桥面系。桥面系由过渡墩、拱上立柱、肋间横梁及吊杆提供竖向支撑,形成半漂浮体系。吊杆横梁、拱上及立柱横梁均为工字形钢板梁,桥梁中心线处梁高1990mm,上翼缘板厚24mm、宽600mm,腹板厚16mm,跨中区域底板厚42mm、宽800mm。
主拱2号、3号拱座均为整体式扩大基础,基底落在中风化岩层上。
结合结构受力、施工难度、景观效果、通航、防洪、工程经济性、工期等对以上三个桥型方案进行综合比选。
表2 主桥方案比选表
续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尽管斜拉桥方案的总造价微微高于悬索桥及钢管拱桥方案,但该方案桥跨较小,施工工艺成熟,难度较低,不存在悬索桥隧道锚施工的困难,质量易保证,工期为28个月,亦优于其他方案;且斜拉桥总体造型在考虑受力需要的基础上,还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景观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案。在通航、港口规划、防洪等方面,斜拉桥方案的影响均较为轻微,总体没有明显的不足。综合以上因素,推荐景观效果突出、施工难度较低的斜拉桥方案。
该桥方案拟定阶段,因地制宜、结合桥位建设条件,考虑连续刚构、斜拉桥、悬索桥及钢管混凝土拱桥四种桥型方案,并从结构受力、施工难度、工程经济性、工期等多个方面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了(90+238)m的独斜塔斜拉桥的推荐方案,很好的响应了方案拟定的原则,为类似的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峡口香溪河大桥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复,现已进入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