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凌 伞学龙 代滢芸(黑龙江省粮食信息和技术中心)
2020年我省玉米生产情况受国家补贴政策影响较强。由于近几年我省大豆生产者补贴大幅高于玉米,去年是大豆补贴256元/亩,相比之下,玉米补贴仅在30元/亩。此外,不少地方开始轮作大豆,加上政策给予的轮作补贴150元/亩,大豆补贴累计可达400元/亩左右,远远超过玉米的生产补贴,农户种植积极性偏低,受此影响,2020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加上新季玉米生长阶段,我省连续遭受“三次台风”的突袭,部分地区倒伏现象较重,单产受损,总产量随之下降。
2016-2020年黑龙江玉米生产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亩、万吨、斤/亩
2020年新冠疫情让粮食市场购销按下了暂停键,省内各地区封村封路,粮食外运通道受阻,市场供应持续缩减。同时,随着国内生猪市场产能恢复,生猪饲料消费大幅提升,支撑饲用玉米消费增加,供需形势发生明显变化,市场供应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支撑现货价格持续攀升,玉米市场价格趋势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月期间基层种植户受变现需求影响,售粮心态积极,市场面临季节性供应压力,玉米现货价格经历过短暂下跌,但随着春节临近,市场购销时间持续缩短,部分加工企业年前备货力度不断加大,新粮需求有所增加。同时降雪天气导致玉米市场上量持续减少,年前物流运输压力较为紧张,运费成本提升,支撑价格持续上涨。2月份后疫情导致各地交通运输监管严格,物流运输受阻,玉米流通较为困难,多数企业复工时间延期,市场购销基本停滞,而加工企业库存消耗加快,库存水平迅速降低,市场供应偏紧,玉米现货价格应激性上行。
3月份后市场购销逐渐恢复,受疫情持续影响,深加工企业经过长时间消耗,玉米库存水平持续降低,刚性补库需求不断提升,企业提价抢粮现象突出。中储粮直属粮库持续上调玉米收购价,对市场行情起到利好支撑。5月28日临储玉米首次拍卖异常火爆,且溢价空间较大,一度超过300元/吨,超高溢价进一步推高出库成本,提振了贸易商继续挺价的信心,手里有粮的贸易商惜售情绪提升,现货市场提涨热情再次被点燃,加上临储玉米出库节奏偏慢,市场阶段性供应表现偏紧,市场主体收购难度仍然较大,支撑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大幅拉涨。
8月开始省内玉米价格逐渐企稳,因为国家通过提高保证金、缩短出库周期,同时限制部分出库率偏低的企业参与交易等措施对临储拍卖进行调控,导致临储玉米成交率及溢价双双下滑,贸易商对后市继续看多逐渐减弱,主体火爆参拍局面有所降温,加上新季玉米上市临近,部分贸易商需要为新季玉米进行腾库收购,走货积极性有所提高,玉米出库速度加快,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不过受前期连续几轮台风天气影响,新季玉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部分地块倒伏严重,市场对新作减产炒作持续加重,贸易商惜售心理增强,加上自9月16日开始,省内部分大型加工企业正式启动新产玉米收购工作,且新粮开秤价格同比偏高,对现货行情支撑较为明显。
10月份我省气温整体仍较偏高,新季玉米收割进度缓慢,而开秤收购新玉米企业陆续增多,且开秤价格持续攀升,支撑基层农户囤粮惜售情绪不断增强,贸易商也对后市利多预期渐浓,提价抢收意愿普遍较高。11月中旬后,省内降雪天气逐渐增多,交通物流运输受到影响,导致新玉米上市速度偏慢,叠加中储粮陆续开库收购,入市采购主体增多持续提振现货行情走强。12月份我省进行的两次临储玉米定向拍卖,成交情况较为理想,最高溢价超过200元/吨,对现货价格存在利好提振。同时,受前期收购成本较高支撑,贸易商低价走货情绪并不积极,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偏紧,加工企业厂门到货量偏少,整体收购量有限,而随着双节临近,主体囤粮建库需求大幅提升,快速拉涨玉米市场价格。
2020年5月28日临储玉米拍卖拉开帷幕,市场参与热情持续升温,相对于上一年的高开低走局面,今年的临储拍卖着实给市场演绎了一场“抢粮大戏”,溢价幅度屡刷新高,黑龙江玉米溢价一度超过300元/吨之后,超高溢价进一步推高出库成本的同时,亦提振市场信心,贸易商纷纷入场参拍,前13拍均以100%成交率收尾。但由于8月底临储第十四拍,新增16、18年产玉米进行投放,底价大幅拉升,成本跟涨,市场参拍热情减弱,加上新季玉米收获期日益临近,主体观望心态不断增强,导致成交率及溢价幅度持续下滑。截至9月3日,国家临储玉米共投放5995.7万吨,实际成交5684.4万吨;其中黑龙江临储玉米投放3028.3万吨,实际成交3018.7万吨。
然而自新粮上市后,开秤价格仍延续高开高走行情,且主体惜售情绪较强,为了缓解市场供应压力,制衡玉米市场价格,国家自11月24日至12月24日,先后进行了6轮临储玉米拍卖,共计划投放180万吨,实际成交171.4万吨;其中,进行了2轮黑龙江临储玉米定向销售167.1万吨,实际成交158.9万吨,成交率达95%以上。但由于成交均价仍然偏高,对市场限制作用极为有限。
随着我省玉米价格持续攀升,以及立冬过后,气温不断降低,玉米水分保持相对稳定且脱粒工作较为顺畅,基层农户逐渐接受市场价格,逢高走货心态不断增强,支撑玉米收购进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大部分玉米进入贸易环节,而贸易商受“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及前期高收购成本支撑,对后市保持看涨预期,挺价惜售心态较强,走货积极性不高,导致省内加工企业厂门到货较少。截至4月10日,黑龙江省玉米商品粮累计收购231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73万吨;其中,加工企业仅收购729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241万吨;贸易企业收购158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414万吨。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日渐消退,国内生猪价格恢复性上涨和国家出台多项举措刺激生猪生产,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提高,生猪出栏体重增加,饲料玉米消费需求恢复。2020年我省生猪存栏1371.2万头,同比增长16.9%,已恢复到2017年的96%,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存栏136.8万头,同比增长22.0%;生猪出栏1790.0万头,同比增长5.2%。
2020年受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支撑,加上疫情导致物流运输不畅,北方港集港量有限,而南方港口替代品相对充足,进口谷物持续到货,库存维持高位,南北玉米发运持续倒挂,导致我省玉米外运难度较大。据统计,2020年1-12月份我省玉米外运总量为1780.5万吨,同比上年减少284.1万吨,仅6-10月份受已成交的临储玉米持续出库支撑,我省玉米外运量有所好转。
由于中国近几年大量抛售国储库存,导致临储库存耗磬,而去年东北产区接连遭遇台风袭击,损害了玉米收成,基层种植户惜售,加上国内养猪业从非洲猪瘟疫情中复苏,生猪存栏量恢复性增长,饲料需求大幅提高,导致国内玉米供应紧张,提振玉米价格屡创新高,加工企业受加工成本影响对国产高价玉米有所抵触,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显现,促使中国加快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另外,中美在去年1月份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也促使中国加大采购美国农产品。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均面临挑战,在全球各国金融持续“放水”的助推下,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玉米作为兼具饲用和工业用途的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玉米指数最高达到2867元/吨附近,走出近乎单边上涨的行情,涨幅超过830元/吨,达到44%。
同时,CBOT美玉米指数受玉米出口需求强劲,以及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持续提供利好支撑,也出现21%的年度涨幅,但其先跌后涨,2021年4月8日达到了最高点579.75美分/蒲式耳,如果从2020年内低点算起,本次美玉米指数涨幅高达55%。
展望2021年度,玉米市场主要关注点仍是玉米种植面积、政策粮结转库存、替代谷物比价关系以及进口量、生猪养殖存栏、深加工需求。
从供应端来看:政策方面,受玉米与大豆之间种植效益对比、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新年度玉米种植面积或难下降。在日前我省最新印发的《黑龙江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中也重点明确了将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任务,适度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提升。2021年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5亿亩以上,其中玉米9000万亩以上、大豆6000万亩、水稻600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1500亿斤以上。另外,国家临储库存压力已经消失,也就是说每年的一大供应主体——政策粮投放渠道已不复存在,供需缺口或仍然存在。
从需求端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养殖利润、非洲猪瘟疫情几个角度推断,2021年生猪存栏量大概率继续恢复,玉米饲料需求持续增加,预计玉米饲用消费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深加工企业由于整体行业产能较大,尤其是临储库存“清零”之后,企业必须考虑全年玉米供应问题,如果需要不同程度建立库存,只能通过高价来限制区域内粮源外流,加上受原料价格上涨冲击,资金压力加大,消费增长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预计新年度玉米供需呈现紧平衡状态,供应相对维持稳定,下游需求稳步增长,支撑玉米价格中长期维持上涨的趋势。但需要警惕的是,伴随着玉米价格快速上涨,玉米价格已经远高于往年同期50%以上,并且在一致的上涨预期下,基层收粮困难,企业都在寻找如小麦和脱壳稻谷等玉米替代品,叠加1月份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数量超过1200万吨,春节后陆续出库供应市场,由于小麦玉米价差处于高位,小麦性价比高,替代空间巨大,将会挤占节后玉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