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曙光 查全英
(铜陵市义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铜陵 244131)
本试验同时设置3组,在不同的地区选择钾含量不同的地块,代表不同的钾肥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试验处理设置配方施肥小区、配方施肥1/4钾肥区、配方施肥1/2钾肥区、配方施肥3/4钾肥区、配方施肥5/4钾肥区、配方施肥3/2钾肥区、配方施肥无钾肥区及空白对照,共8个小区,小区面积不小于21 m2,3次重复;除施肥外,各小区其它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1)试验地选择 3组试验分别设在西联镇兴桥村、钟仓村和顺安镇沈桥村,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典型水稻生产地块作为试验用地,土壤地力有好中差,土壤中钾含量差异明显。(2)供试品种:水稻为中稻,品种为两优6326。(3)试验准备 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4)施肥水平。配方施肥N、P、K纯用量分别为16 kg/667 m2、4 kg/667 m2、8 kg/667 m2,氮肥分3次施用,基肥、分蘖肥、孕穗肥比例为5∶2∶3(尿素=17.4∶7∶10.4),钾肥分2次施用,基追比为6∶4(氯化钾=8∶6 kg),磷肥一次施用。空白对照不施肥,钾肥不同处理区用量作相应增减,按基追比为6∶4分2次施用。
表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表2 试验方案处理及肥料运筹 (单位:kg/亩)
在水稻收获前分别取各小区植株样进行考种,掌握产量构成因子。籽粒和秸秆风干后检测籽粒和秸秆养份含量。各小区单打单收,统计实产和秸秆重量。并将秸秆取样风干,计算干湿比,推算出各小区秸秆重量。应用各试验籽粒产量(实产)、秸秆重量、及籽粒、秸秆养份测试结果,按差减法计算出百千克经济产量钾养份吸收量,各处理与空白对照和缺钾处理相比钾肥利用率。
表3 农事记载
由表4可知,在试验田高钾兴桥村(220 mg/kg)的无钾肥区水稻产量为570.9 kg/667 m2,是所有处理小区产量最高的;在中等钾试验田钟仓村(160 mg/kg)的无钾肥区水稻产量为621 kg/667 m2,与所有施钾处理小区产量没有明显区别; 在低钾试验田沈桥村(80 mg/kg)的无钾肥区水稻亩产量为389.7 kg,其产量低于所有施钾处理小区产量,只是略高于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钾田块施钾对增产无作用,在中等钾田块施钾对增产无明显作用,在低钾田块施钾对增产作用明显。同时说明氮素、磷素对水稻的产量作用更加明显。
表4 各处理产量与秸秆统计表
表5 水稻肥料利用率
由表5可知,各施钾处理相对于空白处理钾肥利用率都为正数;有氮、磷肥配合使用的,钾肥利用率普遍较高,同时高钾田块钾肥利用率明显高于低钾田块,施钾量少的钾肥利用率明显高于施钾量高的。说明有氮、磷配合施入的钾肥利用率明显增高,同时高钾田块少施钾肥利用率明显高于施钾量高的。各施钾处理相对于缺钾处理钾肥利用率有正数也有负数,中高等钾含量地块是因为土壤提供了大量作物所需的钾元素,导致施钾田块钾肥利用率相对下降;然而在低钾田块表现为正相关作用,但远没有达到理想的肥料利用率标准值,仍需培肥地力,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本试验中,中高钾田块施钾无增产作用,低钾田块施钾对增产作用明显。同时氮素、磷素对水稻的产量作用明显,对钾肥利用率提高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