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爱能,邹开文,何晓娜,申晚玲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科,云南 曲靖 655000)
脊髓损伤多为外力性损伤,损伤后患者的脊髓功能与神经功能会出现严重的损伤,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该情况是因为患者在经历了常识下存在极具威胁性或者灾难性的刺激时间后出现了精神障碍的情况。精神障碍出现延迟并长期存在,当时的痛苦在后来长远的时间进程中始终持续,挥之不去[1-2]。症状的出现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疗有着必然意义,本文就保护动机理论联合规范化随访的效果展开探究,具体内容如下。
按照排除纳入标准选取本院在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90 例,按照双盲法完成分组,其中对照组45 例,男30 例,女15 例,年龄22~68 岁,平均(31.9±7.3)岁;实验组45 例,男29 例,女16 例,年龄22~67 岁,平均(32.8±7.1)岁。组间对比一般资料可比(P >0.05)。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及家属知悉并同意本次实验开展,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方法内容为语言的直接干预,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患者当时受伤的体验,进行记忆回溯,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与孤立性的语言,首先促使患者回到记忆当中,正视受伤经历。在面对会议之后,治疗者分析当中严重影响患者的要素,采用必要的针对性方式进行治疗,有效的消除其中气味、声音、情景等会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生理和情绪反应的因素。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内容如下。
(1)平复情绪与状态:主要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分析各个年龄段中流行的音乐,以击鼓传花的形式进行一首歌曲的传递演唱,接不下去的患者惩罚一个小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患者与患者、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深入直面精神创伤打下基础。
(2)创伤暴露与系统脱敏:通过音乐的作用引导患者深度放松,嘱咐患者进行呼吸调节,随后循序渐进的引导患者对创伤事件进行干预与系统脱敏,将患者从创造性的想象中拉回,充分体验,由于患者的创伤不同,因此在不同的事件深入中,可以适当调节音乐的节奏与种类,促使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情感,达到大幅度降低患者疾病产生的消极体验和负面反应的效果。
(3)综合干预:该阶段治疗目的为帮助患者消除创伤应激障碍,重新融入到社会中,伴有严重精神创伤的患者较难恢复,从而影响一系列社会性表现,例如逃避、恐惧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与实践相似的场景或者声音时候,患者出现较强反应。音乐治疗师在该阶段需要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如何更好地融入到生活当中,推荐患者玩音乐游戏、在社交音乐平台中分享自己的故事等,逐渐的融入到社会当中。
(4)与音乐治疗相配合的环境护理:音乐治疗需要绝对的安静和温度适宜,否则患者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感官不容易集中精力,因为提升音乐治疗效果,需针对性提升环境质量,为患者打造优质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的喜好布置病房内的植物、挂饰等,营造出温馨安静的氛围,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室内的清洁,严格消毒制度,合理调节病房的温度以及湿度,保证温度控制在23℃~25℃为适宜,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定时通风透气,在天气较凉的季节,要加强患者的保温措施,通过增加棉被等方式避免患者受到冷空气干扰。
(5)延续性家庭音乐治疗:为彻底消除患者的应激障碍,即使在患者出院居家之后,也应当延续音乐治疗,主要分为延续性音乐指导与反馈机制建立。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强化健康知识宣教,在患者已经认同音乐治疗效果和取得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告知患者音乐的种类以及应对的环境,引导患者训练在音乐环境下的自我心理引导和负面情绪消化,让患者有足够的能力去持续居家后进行音乐治疗,进一步消除应激障碍。同时治疗人员应当与患者建立沟通机制,采用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获取患者的居家恢复情况,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为患者选择和调整合适的音乐类型,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远程进行音乐治疗。
治疗效果:患者应激障碍包括有患者再次暴露在创伤事件的事实或者梦境、相似影视等时候,出现回避、麻痹(如不能靠近事件发生现场,孤立自己)、持续性觉醒亢进症状等情况,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或极少出现为治疗显著;相关症状少量出现为治疗有效;其余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治疗满意度:采用《医院通用医疗服务质量调查表》进行满意度分析,为音乐治疗获得反馈并持续改进。量表总分为100 分,其中80~100分为满意,60~79 分为一般,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治疗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 17.0 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 <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持续性的不同治疗方式开展之后,对患者进行采访,结合四项应激障碍的表现对患者进行判断,得出实验组患者的应激障碍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数据对比如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n(%)]
临床中治疗应激障碍疾病主要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体验层面的手段干预,其中其常见的为语言干预,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患者回溯创伤事件的发生,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其正视事件,逐渐的改变固有观念[3]。大量临床实验表明,患者在面对治疗师时候会出现闭塞、不坦诚的情况,患者的真实情况无法被了解,治疗效果较差。
音乐是人类历史中长期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产生的影响不同,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音乐疗法主要是利用该特点,利用音乐改变患者易于悲观的情绪,在音乐当中充分试探回忆,将自身的情感合理的释放出来[4]。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形式表现多样,游戏、社交平台等音乐内容层出不穷,音乐疗法充分利用该特点,通过将患者引入“音乐性”社交,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安慰,逐渐实现应激障碍症状的缓解,最终将创伤经历转变为自己人生生命的积极体验[5-6]。
在本研究中,经过不同治疗工作内容实施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更高,两组对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音乐治疗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可以有效平复患者的状态与情绪、暴露创伤和系统脱敏、帮助患者适应创伤后的生活,临床效果较好,使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