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露花 孙会芹 王菊霞 陶芳标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孕前无糖尿病史,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糖耐量异常导致的高血糖,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对母婴健康均有不利影响,GDM的糖代谢与妊娠结局是临床关注重点。本研究旨在监测患者产前、产后、产程中血糖水平,结合妊娠结局和孕产妇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产科收治的105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的控制标准3.3~5.3 mmol/L,将产前FBG达标的55例患者作为良好组,未达标的50例患者作为非良好组。纳入标准:参照《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的GDM诊断标准,即符合下列任意一项者:①FBG≥5.1 mmol/L;②妊娠24~28周空腹8 h后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OGTT 1小时血糖≥10.0 mmol/L或OGTT 2小时血糖≥8.5 mmol/L。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糖尿病史妊娠或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且病情较重者;②非糖代谢异常致胎儿发育异常或死胎者。
1.2 方法
1.2.1 收集资料 一般资料:年龄、住院天数、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孕期体质量增加、文化程度、孕周、产次、分娩方式;妊娠结局指标: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少、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
1.2.2 监测血糖 所有患者入院时常规检查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经过初筛确诊或拟诊为GDM患者,住院期间定时监测指尖血糖,即入院待产期间(产前)和产褥期(产后)每日监测FB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产程中(即孕妇出现规律宫缩至胎盘娩出期间)每小时监测1次血糖。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患者各年龄段划分标准参照女性最佳生育年龄范围25~29岁、高龄产妇≥35岁;患者孕前BMI划分标准参照正常值范围18.5~23.9 kg/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前及产后FBG、2 h PBG,产程中平均血糖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
P
<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HbA1c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产前、产后FBG、2 h PBG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产前与产后FBG、2 h PBG水平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良好组患者产程中血糖水平低于非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代谢因素不良妊娠结局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程干预因素不良妊娠结局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表3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比较[例(%)]
2.4 影响患者血糖水平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以产前FBG是否达标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见表4。采用向前选择法筛选变量,行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35~44岁、孕前BMI 24~36.20 kg/m是影响患者血糖水平的危险因素(P
<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P
<0.05)。见表5。表4 变量赋值情况
表5 影响患者血糖水平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2.5 患者血糖水平风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 根据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影响患者血糖水平的孕前BMI、年龄作为检验变量,将患者产前空腹血糖是否达标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孕前BMI的曲线下面积为0.725(95%CI:0.629~0.821,P
<0.001),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60.00%,最佳截断点为21.935 kg/m;患者年龄的曲线下面积为0.594(95%CI:0.056~0.097,P
=0.097)。见图1。图1 GDM患者孕前BMI、年龄的ROC曲线
P
>0.05),提示依据HbA1c水平评估GDM血糖控制水平的敏感性有待大样本研究继续探讨。研究表明,及时诊断和治疗GDM可显著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非良好组患者的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良好组;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良好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合临床实践提示,GDM患者血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孕期有效地控制血糖有利于改善代谢因素不良结局,住院期间规范诊治有利于降低产程干预因素不良妊娠结局。国内外研究认为,高龄、肥胖是GDM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BMI与妊娠并发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孕前BMI、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妊娠(年龄35~44岁)、孕前超重(BMI 24~36.20 kg/m)是影响患者血糖水平的危险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P
<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可以有效预测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研究认为,医学营养综合治疗可使90%以上患者的血糖水平达标且不需要药物治疗。因此,高龄、孕前超重及低文化程度的GDM患者是临床干预重点人群。综上所述,GDM患者孕期血糖异常与产后糖代谢紊乱表现相似,孕期有效控制血糖和住院期间规范诊治可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高龄、孕前超重及低文化程度的GDM患者是临床干预重点人群,孕前BMI可以预测患者的血糖控制风险。本研究临床资料有限,两组患者HbA1c水平无明显差异的原因,以及其与FBG、2 h PBG和产程中血糖水平变化趋势的关联性,有待后续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