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粲一 蔡善保 方 策 任文涛 段 文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骨肿瘤科最常见的骨原发肿瘤之一,具有侵袭性强、骨质破坏严重、易复发等特点,并且易在膝关节周围(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发病。膝关节周围GCT首选手术治疗,治疗的目标是在保留关节功能的情况下,完整刮除肿瘤,并减少肿瘤复发。通常按照Campanacci外科分级来指导GCT手术治疗。在早期治疗膝关节GCT治疗时仅行刮除和植骨术后的复发率高达60%。随着技术发展,高速磨钻、氩气刀、骨水泥的应用使本病复发率降至0%~25%。“三明治”技术即为在GCT刮除后,在软骨下骨中置于一层细碎的同种自体骨,并用骨水泥填充剩余的瘤腔,保护关节软骨免受骨水泥的热损伤和直接的细胞毒作用,目前已成为国内外主流治疗膝关节周围GCT的手术方式。本文回顾性分析63例GCT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三明治”技术与扩大刮除植骨两种方式治疗膝关节周围GCT的疗效,验证“三明治”技术治疗膝关节周围GCT的疗效。
P
>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遵循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原则,术前病灶X线、CT、MRI均提示为GCT,以及术前穿刺活检病理及术后刮除病理确诊为GCT,发病部位为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患者为初次接受GCT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病例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经外院治疗后复发的GCT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非GCT的骨肿瘤及病变。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首先于患肢同侧髂骨取适量自体髂骨备用,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合理设计手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层,从肌肉间隙分离,并从靠近病灶的一侧开窗,开窗大小需完全暴露肿瘤视野,并使用蒸馏水纱布保护周围软组织,避免肿瘤污染,使用刮匙刮除肿瘤组织,再使用高速磨钻磨去硬化壁,蒸馏水反复冲洗,后使用氩气刀反复灼烧整个肿瘤内壁,不残留死角,并再次刮除灼伤后黑色骨质,蒸馏水再次冲洗。
对照组将取下的自体骨完全填充瘤腔,并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将取下的自体骨咬碎,平整地植入关节软骨下厚度约10 mm处,剩余空腔予以抗生素骨水泥完全填充,待骨水泥发热膨胀固定后,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预防性静脉使用抗生素24 h,并放置经皮引流管,当引流量<50 mL/d时拔除引流管,拔除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片,待伤口完全愈合后开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周开始患肢负重。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至术后2年,每次随访均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并由我科同一治疗组医师评估患者复查时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
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膝关节ROM及复发率。MSTS评分:分别从肢体疼痛程度(0~5分)、活动功能是否异常(0~5分)、自我感觉如何(0~5分)、是否使用支具(0~5分)、行走能力是否受限(0~5分)、行走步态是否正常(0~5分)6个方面进行评分,将上述6项得分相加得到最后的MSTS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肢功能恢复越好。膝关节ROM通过测量平卧时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至完全屈曲的角度范围得出。复发为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以及之后每6个月复查膝关节X线,若复查X线再次出现病灶,则行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若病理诊断为GCT,则定义为术后复发。
t
=-0.743,P
=0.460)。末次随访时,观察组MSTS评分[(27.23±2.65)分]高于对照组[(25.57±3.74)分](t
=2.038,P
=0.046),且组间干预前后差值[(9.41±3.46)分比(7.20±5.1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008,P
=0.049)。末次随访时,观察组RO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复发2例,再次行“三明治”技术治疗;对照组复发8例,6例行“三明治”技术治疗,2例行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栓塞、切口愈合不良、膝关节粘连、感染、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复发率(6.25%)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表2 两组末次随访复发率、ROM比较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47岁,因右膝关节疼痛1年入院。入院后查X线、MRI及病灶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GCT,行“三明治”技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定期随访,未见GCT复发,患肢功能良好。见图1~4。
图1 术前X线(箭头示病灶)
图2 术前MRI(箭头示病灶)
图3 术后第一次X线
图4 末次随访X线
外科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周围GCT的标准方法。早期予以病灶单纯刮除植骨复发率较高,为27%~54%,后来又出现以肿瘤瘤段切除的手术方式,但该手术创伤较大且术后患肢功能普遍较差。目前,行“三明治”手术治疗的方式已经得到临床认可。本文总结在行“三明治”技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活动度、复发率均优于刮除植骨术,证明“三明治”在治疗膝关节周围GCT更具有优势,为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本组资料显示,末次随访时,观察组MSTS评分、膝关节ROM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三明治”技术治疗效果好于扩大刮除植骨治疗,可以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恢复良好。此与Abdelrahman等、Banerjee等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软骨下植骨可提供足够的软骨下骨量储备,并可以起到隔离作用,防止骨水泥的热效应及毒性作用对关节软骨造成损害。且骨水泥在填充瘤腔后,凝固过程中热效应和毒性作用可进一步杀死残留的GCT细胞。Kivioja等指出,当使用骨水泥填充瘤腔时,肿瘤复发率低于25%,而使用其它材质填充时,复发率明显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术后复发率(6.25%)低于对照组(25.81%)(P
<0.05),表明“三明治”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GCT复发率,与国外研究结果相同。行“三明治”手术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度均优于常规行刮除植骨手术。因为“三明治”技术可以保护关节软骨,提高良好的关节恢复条件,降低骨质愈合不良的并发症,且本研究中使用了自体移植,自体移植一般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并且具有较佳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和成骨性,自体骨含有活的成骨细胞、骨基质蛋白可以进一步促进骨生长。但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大多数GCT局部复发发生在2年之内,但也有GCT晚期复发的报道,本研究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为2年左右,可能产生一定的偏倚,今后可通过更长时间的随访资料,以明确评估患者复发情况及肢体功能情况。
综上所述,“三明治”技术是治疗膝关节周围GCT的良好的手术方法之一,具有复发率低,功能恢复好、活动度优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