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场舞文化是当下社会的一个文化热点。广场舞活动在人民群众中非常流行,具有极大的凝聚群众和传播特定文化的作用。广场舞的受众群体往往是老年人,这类人常常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和新兴文化,整体接收能力也相对较低。为了促进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文化建设,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通过广场舞活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广场舞的特点及其在群众中如何发挥作用,来探索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广场舞 群众文化建设 作用
一、广场舞概述
(一)广场舞的定义
广场舞,顾名思义,即在各地区公共广场区域开展的集体舞蹈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广场舞的参与者会发生较大变化,参与者年龄有40—50岁的人,但其占比相对较小,更多的参与者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少量年轻人。由于广场舞的独特魅力,一到晚上,就会有成群结队的人在广场上集合,开展跳广场舞集体活动。广场舞在群众,尤其是年龄较大群众的日常社交生活和娱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
(二)广场舞的发展
我国的广场舞文化历史较短,是群众开展集体舞蹈活动形式与各地不同的舞蹈风俗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历史较短也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却在当下的群众日常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广场舞文化是我国城镇化迅速实现的产物。由于城镇化的迅速开展,从前的城郊地区与环绕城区的农村地区都被改造成了城市。虽然生活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未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许多居民仍然保留着以前走亲访友的习惯。在新的生活环境下,虽然没有了过去能够聚集的场地,但是也出现了替代品——公共广场,人们在固有的生活习惯的驱使下,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与社交,哪怕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于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便在广场上产生了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社交形式。随着这一形式的不断发展,它逐渐融合了更多的城市元素——科技与潮流。参与这种特殊社交形式的人们便在城市里朗朗上口的歌声中逐渐开始了跳舞活动,并随着城乡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参与者不断创新与改良,逐渐形成了当下十分常见的广场舞这一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元素、文化潮流的变化,广场舞這一充满活力的文化形式也将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2]
二、借助广场舞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广场舞活动的广泛传播,参与者越来越多,规模也不断扩大。广场舞因为其较大的规模也受到了部分人群的反对与投诉,尤其是在小区的广场上、部分城市体育中心开展的广场舞活动受到了更多也更强烈的反对,相关的报道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曾有报道称某地小区业主为抵制广场舞噪音而采取了向楼下泼水、排刺激性的气体、使用定向噪音炮等众多形式的反对活动,甚至最后这一问题被报到了当地的管理部门;也有报道称某地区体育中心被参与广场舞的人占据了年轻人打球的篮球场等场地且屡劝不改,甚至相关部门参与也无法解决。
如果我们辩证地看待这些现象,我们可以认为这些现象首先体现了群众对于广场舞这一活动的热情极高,并且具有很好的参与度与传播度。此外,这些现象也体现了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与处理事情的理智与克制。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出,对于广场舞这一广泛传播的集体性活动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目前无法通过有效的组织让其发挥更多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只用于娱乐。[3]
通常情况下,我们衡量一个方案是否可行,往往是通过分析其适用条件与目前实际情况中类似方案的实施情况。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通过广场舞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是可行的这一结论。首先,目前广场舞的传播范围较广,参与人数众多,再加上广场舞内容会随着社会潮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将广场舞内容改变为具有某一具体目标的形式不会引起较大的反应,也不会对广场舞的现状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方案无法顺利地实施。其次,目前广场舞发展的阻力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但这正是相关管理部门所擅长的。通过借助广场舞形式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便可以安排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任务分配和了解,借助相关部门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来约束与规范广场舞活动,让其能够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最后,考虑到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人民所具有的强大适应能力与包容性,进行广场舞内容的创新与推广是具有现实基础的行为,是能够完成的任务。所以,综合以上三点的阐述,通过广场舞进行文化建设的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三、实验广场舞进行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借助广场舞形式进行文化建设在国内也有例子,通过对不同地方的做法进行了解与分析之后,发现借助广场舞形式进行文化建设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且效果较好,下面通过分析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例子来进行具体实施方案的讲解与说明。
(一)“广场舞+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
四川某苗族聚居地,当地的传统民族文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老一代人的离去而逐渐失传。为了当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文化建设任务的开展,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部联合当地传统文化学者、广场舞民间组织者和专业的舞蹈教师开展了传统文化融入广场舞的系列活动,并初步拟定了一个试用方案。[4]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优先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民族舞蹈进行推广。传统民族舞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广场舞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传统民族舞蹈的形式进行广场舞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助于为这一系列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局。
组织专门的舞蹈教师和传统文化学者进行合作,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广场舞之中,通过舞蹈内容创新来实现通过广场舞进行文化建设的目的。例如当地将特殊的苗族服饰、习俗手势与传统苗族活动庆祝仪式等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改编,将其融入简单易学的广场舞之中,借助广场舞这一形式进行传统文化传播。
鼓励年轻人参与活动。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干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与创新广场舞内容与形式来扩大广场舞的受众,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来,进一步扩大通过广场舞活动进行文化建设的影响范围与效果。
经过试点试行发现,此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笔者相信经过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良,在未来这一方案的效果会更好,也具有成为范例进行推广的潜力。
(二)“音乐创新+概念扩大”助推广场舞“出圈”
河南南阳市某区,该区人民政府通过建立以湖畔大型广场与体育馆为中心的人民运动核心区域,组织附近居民在这两地开展广场舞活动。当地政府考虑到此区是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新兴城区,有众多高校名校,居民更多的是年纪较小的当代青年、在校高中学生和大学生,所以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广场舞”概念——一切在广场上开展的群体活动都可以称为广场舞。[5]以此观点为基础,当地政府通过广泛征集该区居民意见,确定要在湖畔广场组织开展街舞教学和竞走活动。政府出面聘请街舞教学人员入驻广场,每晚都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同时,政府将组织竞走的活动安排给各小区与街道的办事处和居委会,以小区或街道为单位组织竞走队,定期开展竞走训练与比赛。通过这两项活动,政府充分调动了该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但通过概念扩大拓展了广场舞的影响范围,提高了通过广场舞开展文化活动的可行性,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使健康生活和体育强身等概念深入该区居民内心并不断付诸实践。
在广场舞的其他方面,该区政府也进行了众多的尝试,通过专家论证分析,最终敲定了采取“改变广场舞歌曲”的形式开展活动。此前,广场舞所用的歌曲往往都是一些流行的网络歌曲,而河南南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前身宛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的城市,历史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辈出,如张仲景、诸葛亮、张骞、张释之、杜凤瑞等。考虑到文化传承,相关专家学者建议将南阳的悠久历史文化编成歌曲供广场舞使用,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之中了解南阳的历史,传承南阳的悠久历史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该方案效果也比较理想。
四、广场舞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各个角度的分析与不同地区突出案例的分析,笔者总结了借助广场舞活动开展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其一,通过将当地的文化传统融入广场舞之中,借助广场舞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其二,通过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扩大广场舞内涵与影响范围,从而实现文化建设的目的。
五、结语
考虑到当下的实践比较少,缺乏足够的样本与范例,因此无法更加全面地归纳与总结广场舞在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但是,广场舞作为群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将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我们在未来应当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方进行相关的试验,从而为专家学者进行分析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范例与样本。只有提煉出能够广泛传播与借鉴使用的案例,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广场舞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存在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陈宇星.广场排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J].大众文艺,2013(11):14+212.
[2]徐岩.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文化作用[J].金田,2013(02):386.
[3]王红涛.芜湖市广场舞的开展现状与推广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02):123-125.
[4].龚丹霞.浅析如何加强当今群众文化建设[J].魅力中国,2009(19):170.
[5]周丽云.福州市城区广场舞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苏莹莹,女,硕士研究生,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