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教师评价体系的探索

2021-06-17 09:44姚小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每学期师德水平

姚小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何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评价改革的一些做法如下。

一、重视立德树人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的道德灵魂。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因此,我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强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把树立良好的师德作为各项考核的核心指标,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保障。我们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跟踪评价,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1.随堂听课、查课。

校级领导(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不定时听课、查课。通过随堂听课,一方面学校领导深入一线,能够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教师及时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全面了解自己的课堂状况,清楚自身的优点、缺点及努力方向,不断研究尝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强化常规检查。

学校注重对教学常规的过程性管理和评价,实行常规月自查制度。采取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一学期四次普查教学常规并评出等级。教务处人员每周抽查一个学科的作业,每周对检查情况进行反馈。每位备课组长写检查情况反馈报告,教务主任综合检查情况,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全面点评和反馈,特别点出教师的优秀做法,便于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3.进行跟踪评价

重视对教师专业提升过程的跟踪评价,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落实教师开课、听课、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同学科教师需全部参与听课、评课全过程,由教务处负责考勤。加强每周一备课活动考勤和活动开展情况评比,并把这两项活动列为评选先进备课组、优秀备课组长的重要内容,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提升。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岗位大练兵比赛。比赛要求不超过45周岁教师全部参加,评出等次,并给予获奖教师年度考核加分的奖励及颁发获奖证书。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对于主持或参加各级课题研究的,按规定在年度考核中加分奖励。同时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考评,使课题研究活动真正成为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发展性评价

1.建立教育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

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课堂教学评价表采取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我们设计了教师听课记录表,其中包括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栏目。每次听课后,授课教师先进行自我评价,之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人人给予评价。这样的互动评价,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采取教师自评、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在自我评价方面,任课教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科研水平、教学设计、作业批改等方面撰写自评报告,并自我打分;在领导评价方面,校领导通过随堂听课、教学资料检查、教学质量问卷调查以及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师工作;在教师互评方面,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互评量表、课堂教学现场评价等方式开展互动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开展学生满意度测评,评选“我最喜欢的老师”,进行师生对话交流;在家长评价方面,设立教学开放周,创建班级家长微信群,进行家长对教師的满意度测评等。

2.注重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

在评价数据整理阶段,采取科学手段,消除由于评价过程疏漏或评价主体的不配合而形成的无效数据。提高教师评价的民主性,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自我诊断功能,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每学期召开四次教学质量分析会,要求人人发言反思,剖析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以及今后的对策和目标;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工作总结,并评出优秀教学反思及优秀教学工作总结若干篇,在校内交流,并给予年度考核加分的奖励;督促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思考、多审视、多调整、多积累,随时把自己工作中的创新点和不足记录下来,并定期进行交流;学校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制度,评价充分发扬民主,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校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通过评价使教师感到温暖,充满希望,并有了明确的方向,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进取精神,促进教师自觉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办好让家长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每学期师德水平
张水平作品
致良知与师德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