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 龙光峰 罗肖红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门 529000)
隐匿性骨折属于特殊类型的微型骨折,通常临床症状不典型,断端不彻底,且好发于存在复杂的骨髓、解剖结构的关节部位。踝关节属于受力关节,容易在外伤中导致隐匿性骨折,X线常作为排除骨折首先方法,但其在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降低,导致误诊、漏诊,从而耽误治疗、影响预后[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多层螺旋CT检查可通过薄层扫描,再进行三维重建,可较为清晰的显示关节的形态、结构[2]。而MRI可任意层面成像、对软组织分辨清晰,并可进行多个序列分析,对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清晰显示[3]。本研究选取120例疑似隐匿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MRI、双源CT检查对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疑似隐匿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120例,术前行MRI、双源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其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46.95±7.22)岁;其中左侧77例,右侧43例。本研究患者、家属知情并签字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MRI、双源CT扫描。磁共振扫描(MRI):患者仰卧位于MRI检查床上,充分暴露患者骨折的踝关节,并置于检查仪器线圈凹形孔内。选取本院Siemens 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MAGNETOM Avanto,配套线圈。行常规T1W1、T2W1扫描,设置参数。T1W1:重复时间4000s,回波时间31ms,翻转角12°。T2W1:重复时间3400ms,回波时间67 ms,视野260 mm×320mm,层厚3 mm,层间距0.3mm,矩阵348×300。MSCT扫描:患者仰卧位于MRI检查床上,充分暴露患者骨折的踝关节,选取本院Siemens Somatom Dfinition Flash 双源CT进行踝关节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 管电流110mA, 层厚5mm, 层间隔5mm, 螺距1.375∶1。将扫描结果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二维重建以及多平面重组 (MPR) 、表面遮盖法 (SSD) 、容积再现 (VR) 等图像后处理, 选择最为清晰的图像进行分析。
(1)详细记录手术结果;(2)计算并比较MRI、双源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结果示阳性73例(60.83%),阴性47例(39.17%);双源CT检查示阳性76例(63.33%),阴性44例(36.67%);MRI检查示阳性74例(61.67%),阴性46例(38.33%)。
12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与手术结果比较,双源CT诊断的灵敏度为95.89% (70/73) 、特异度为87.23%(41/47) 、准确度为92.50% (111/120) ,见表1。
表1 双源CT诊断效能(n)
12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与手术结果比较,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7.26% (71/73) 、特异度为93.62%(44/47) 、准确度为95.83% (115/120) ,见表2。
表2 MRI诊断效能(n)
MRI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优于双源CT,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双源CT、MRI诊断效能比较(%)
踝关节属于主要负重关节,该关节由于存在复杂结构,容易受外力作用导致隐匿性骨折[4]。隐匿性骨折发生部位隐蔽,虽不属于急性损伤,但难以被发现,长时间可导致严重关节、骨质损伤,甚至造成不良后果[5~6]。常规X线摄片由于骨髓重叠的干扰,检出率较低,且敏感性不高,易出现漏诊、误诊。双源CT扫描应用能进行多角度、方位的重建,能发现细微的结构改变,提高疾病的诊断效能。而MRI技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针对关节周围的诊断极为明显,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本研究通过分析120例疑似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双源CT、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以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
骨小梁、骨皮质细微断裂为隐匿性骨折的主要病理改变,X线检查受干扰因素过多,应用较为局限。而双源CT可进行任意平面、方向的三维重建,具有速度快、无影像重叠、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不但可薄层扫描,还能进行各角度、各方位、各层面的观察病变,检出率明显提高,尤其在骨折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7~8]。另外针对骨折病变的检查,双源CT扫描后所得的图像,传至工作室可进行VR、SSD、MPR等三维技术重建,对骨折的类型、形态,以及断端移位情况显示清晰,还能清晰显示骨折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本研究结果提示12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与手术结果比较,双源CT诊断的灵敏度为95.89% (70/73) 、特异度为87.23%(41/47) 、准确度为92.50% (111/120),说明双源CT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价值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影像学依据。
MRI作为临床影像学常见检查技术,亦可对骨折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成像扫描,可进行多参数、多序列细致的观察骨折关节的韧带、骨髓、周围组织水肿等病变[9~10]。研究结果显示12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与手术结果比较,MRI诊断的灵敏度为97.26% (71/73) 、特异度为93.62%(44/47) 、准确度为95.83% (115/120) 。诊断效能稍优于双源CT检查,但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双源CT扫描中对于局部骨挫伤、透亮度低的骨折平面、骨折线的走形等显示欠清晰,导致一定的漏诊、误诊。另外踝关节骨折后,其关节周围组织水肿、韧带细微损伤、细胞液外渗导致水肿等,双源CT扫描存在一定盲区,导致显示不清晰,易漏诊。而MRI扫描对骨折关节处水肿、软组织挫伤等分辨率高,并对骨折线、骨折平面具有极高敏感性,从而提高检出率,提高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针对隐匿性踝关节骨折患者,MRI、双源CT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MRI检查相对更优。但实际临床工作当中,MRI相对费用更高、技术操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双源CT更适合进行临床初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