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重点区域停车综合治理现状问题与优化措施应用研究
——以上海市某区重点区域停车精准治理工程为例

2021-06-17 08:35:18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赵环宇龙柯宇
区域治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泊位停车场交通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赵环宇,龙柯宇

一、引言

交通是城市良好运行的基础,是城市快速发展的支撑条件,而停车问题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由于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停车基础设施规划相对滞后,中心城区医院、住宅小区、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停车难”矛盾日益突出。

截至201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6亿辆,国内大型城市的汽车与泊位比约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导致我国各城市均存在大量停车位缺口,据发改委统计数据,中国城市平均停车缺口超过50%。此外,大量经营性停车场存在长期空置问题,近半数停车场泊位空置率高达44.6%,资源配置严重浪费。

为有效缓解停车设施供需矛盾,尤其是中心城住宅小区、医院、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停车难”矛盾,需要切实促进公共、专用、道路等各类停车资源的集约利用,通过交通组织优化、科技信息化等综合治理手段,提高存量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建城〔2015〕141号)等相关文件加强对重点区域停车难题的指导,寻求通过片区停车环境综合改善方案,在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条件下,通过调整区域停车规划、街道交通执法、大数据与停车监控、停车管理差别化、停车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提升停车泊位周转率,综合改善停车环境。

二、城市重点区域停车存在的现状问题

(一)规划建设滞后,停车供给不足

停车泊位供需失衡,主要是城市停车规划建设的“历史欠账”问题,公共停车场数量偏少,规划配建车位标准低,特别是老城区,同时在商业中心、饭店门前、学校周边等停车需求量较大的区域,现有施划车位已难以满足需求,导致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因为停车难导致区域周边交通拥堵。

(二)集聚特征显著,短时需求过大

医院、学校、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有承载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的属性,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征,重点区域有分时段车辆集聚特征,呈现短时段内停车需求过大的现象,造成重点区域周边大批车辆无序绕转,碰运气式寻找停车泊位,增加当前时段交通通行压力。

(三)数据多样不一,亟须信息服务

停车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停车场数据采集规格多样,数据结构不统一,停车场信息互不通联,无法将分散的停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发布,公众出行前无法准确获取目的地周边停车情况,停车场与车主之间存在信息孤岛,进一步加剧了停车难现象。

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题,各地政府把治理乱停车、缓解停车难作为缓堵保畅的一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积极创新,多措并举,通过大力发展智慧停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城市科学、高效、精准开展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监管、公众服务,已成为城市停车治理的必然趋势与共识。

(四)泊位采集欠缺,精准诱导难

目前较多的封闭车场已完成了基本的停车管理信息化,但是停车泊位空闲状态采集的设备投入量较大,很多老旧车场通过收费管理系统采集车场泊位占用情况,统计数据逐渐有误差,而路内的信息化的程度仍停留在人工或者地磁的模式上,路内车场信息采集的准确率与实时性较低,直接影响了车主停车体验与车场的使用率,城市级的多数采用停车三级诱导架构,通过诱导屏引导到停车场门口,存在停车场诱导标志过小、缺失,诱导屏损坏,驾驶员无法获取实时停车信息现象。同时诱导屏的引导跟电子导航脱节,使用电子导航的车主存在找不到停车场入口现象,对停车场的泊位空闲情况,及周边可用的停车泊位情况都模糊不清,需要盘活区域停车资源,通过平台集约利用。

(五)行业监管薄弱,运营模式传统

停车行业以往的管理方式为多依靠人工与历史经验,无法对现场的违停现象进行管理以及为车主提供便捷的停车体验。

封闭停车一般是彼此独立运营,管理模式较为传统,采用纯人工模式进行收费、管理,现场人员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易受天气影响,另外其流程不易受约束,经营过程中易与车主产生摩擦、纠纷,“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三、城市重点区域停车问题的综合治理建设方案

(一)停车资源盘活或新增

1.新增停车资源

通过区域停车调研或停车管理平台停车资源动静态交通大数据整合分析,精准规划,因地制宜,增加区域停车资源,从基础设施层缓解停车供需不足现象。

2.盘活现存资源

统计重点区域周边停车资源、停车周转、停车收费制度、常规空闲比例、对外开放情况等信息,最大程度挖掘可用停车资源,通过管理平台统一调度,实现区域停车资源开放共享和错峰共享。

3.P+B换乘

对相对较远的停车场资源,通过微循环公交方式,进行短程接驳,减少用户远停多走的困扰,进一步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的问题。

(二)交通组织优化

1.停车场出入口位置优化

停车场出入口正对主干道或次干道,对停车场进出流量和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调整停车场的出入口位置到支路或交通流量较小的次干道,以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2.道路渠化优化

根据区域停车场的位置及路段交通流量的统计分析,调整道路渠化,适当情况调整为可变车道,以减少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3.停车场内交通动线优化

对矩形停车位规划的停车场交通组织和渠化进行改造,有条件情况下采用斜停+单行循环的方式,可增加可停车泊位。根据周边交通组织,调整停车场内部车辆进出流向,在增加泊位同时,减少对周边区域交通的影响。

4.规划绿色停车位

绿色停车位管理系统通过设置在临时停车需求大、停车资源紧缺的场所设置临时停车位,通过“绿色停车位”的精准布设,解决市民临时停车需求,规范市民临时停车行为,防止无序停车,达到既便民又安全有序的目的,提供人性化的限时停车服务,从而缓解临时停车难问题,进一步提高路内停车泊位利用率。

(三)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升级

1.停车综合管理平台

打造停车资源“一张图”,实现车场建设、车位供需、资源利用、收费定价、运营服务、停车秩序、城市动静态交通等方面的专项主题分析。为停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监督管理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辅助现有停车资源优化、未来停车规划建设、收费定价调整、运营策略调整、政策制定及管理决策。

2.停车信息服务平台

以停车诱导、停车App、停车微信服务号、停车网站等为载体,为市民提供实时、精准地区域泊位信息,方便就近快速停车的同时,聚合资源开拓共享停车,打造停车信息服务“一个App”大格局,与就医挂号、景区门票等重点区域特色业务关联,在为公众生活提供的便利同时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减少因巡回寻找泊位带来的无效交通量、环境污染、时间浪费,避免因停车难而引发的停车场周边道路拥堵问题,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市民满意度,打造幸福和谐智慧城市。

(四)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

1.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工程

通过智能化改造,将路内、路外停车场资源数据按照统一的原则接入平台。

(1)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

标准要具有全面性、前瞻性、权威性。

(2)统一的开放接口平台

标准化数据输入、规范化数据输出。

(3)基础数据与场景数据接入

汇聚全市停车基础数据,以及重点应用场景数据。

2.路内停车智能化改造

路内停车场以高位视频、视频桩、地磁传感器等主要技术,采集道路停车泊位状态信息,通过路内停车管理系统及道路停车泊位的改造建设,打造道路智能感知网络,按照道路优先的策略,将城市公共资源部分的道路停车优先进行智能化管理,使公共停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及周转。

3.路外停车场库智能化改造

统一全市静态交通信息化标准,将医院、景区、学校、商圈等区域周边停车场库、商业停车场库、社区停车场库数据接入停车云平台,实现资源统一管理、错时停车、限时停车、共享停车等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扩大城市静态交通智能化管理服务范围,提升车主的出行体验。

4.增加泊车引导系统

为化解城市停车难题、提升停车效率,智慧泊车预约系统通过智能地锁、载波车位引导器等智能化设备,为用户提供周边停车场状况展示,停车引导,提前预约可用车位的服务,有效解决用户临时寻找车位的困难,节省用户出行时间,实现城市精准停车。

(五)科技设施辅助提升

1.信号控制系统优化

统计早晚高峰时段停车场出入口周围道路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进出车场的密度和时间,有条件调整相关联交叉口信号配时情况,最大程度缓解车辆进出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2.违停抓拍设备覆盖加密

城市重点区域周围道路实现违停抓拍全覆盖,通过严格执法手段杜绝区域违停车、乱停车的现象,规范公众停车习惯。

3.道路诱导系统升级联动

按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建设标准,完善区域三级停车诱导系统。同时,通过三级诱导系统与电子导航结合引导车辆精准停车,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诱导联动,减少车主寻找车位的烦恼和绕行增加的时间成本。

(六)停车收费动态调整

重点区域内部停车场建立阶梯式收费制度,增加长时停车收费标准,提高停车周转率;将长时停车引导至周边利用率较低停车场。

四、典型应用案例

以停车作为切入点的综合交通治理方案,已经在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开展应用,以上海某区医院周边停车综合治理方案为例进行分析。

(一)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和已建的信息化平台采集的数据,对现状区域周边的停车资源供需、周边、资源匹配、路网结构、交通渠化、交通饱和度等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现状医院及周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分析指标

针对停车需求、停车资源配置、交通组织等问题,进行了六类38个指标的量化分析。(见表1)

表1 量化分析指标

(三)解决策略

根据现状数据及需求分析现状存在问题及响应对策如下图所示,主要存在停车难和秩序差的问题,通过总量控制和通过错峰提高利用效率等方式缓解,针对客流交织通过分流引导、优化动线等方案解决。(见图1)

图1 停车综合治理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而对停车的治理仅靠单一手段的作用微乎其微,信息化平台为综合、系统化、量化分析提供了支撑,本论文分析采用全量化分析手段,评估现状存在问题,针对每项具体问题,有针对性提供解决策略。

猜你喜欢
泊位停车场交通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电子制作(2018年9期)2018-08-04 03:31:18
小小交通劝导员
PLC在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21
迷宫
湄洲湾港斗尾港区部分泊位竣工验收
水道港口(2016年3期)2016-04-07 13:50:11
基于排队论的区域路内停车最优泊位占用率研究
“8·12”后,何以为家
Anti-ageing effects of a new Dimethylaminoethanol-based formulation on DGalactose induced skin ageing model of rat
天津今年将新建对外开放泊位97个
水道港口(2013年2期)2013-04-27 14: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