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策略研究*
——以咸阳五陵原为例

2021-06-17 08:35:20长安大学刘天骄宋佳音潘晨烨尹剑桥曹竞
区域治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五陵遗址历史

长安大学 刘天骄,宋佳音,潘晨烨,尹剑桥,曹竞

一、引言

(一)矛盾:城市化进程中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城镇化进程逐步向前推进。故而其所谓城市中的“新”,势必要与自古存在的“旧”即旧有历史古迹、内在历史文明、旧有生活方式发生一定的碰撞,并产生一系列当代城市中对自身旧有遗迹旧有文脉的探讨。而一些依旧存在的城市中的大遗址群,无疑是最能将历史印记得以收藏与保存的形式。故而,我们应思考如何能够更有效充分地对大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关注城市中的大遗址群,保留旧有历史文化,并非单一、固执地将其封存,而应运用有效手法将其自身及周边进行激活,将城市旧有角落空间重塑,将人群引入文化之中,提供可感触的历史印记。

(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由此,我国大遗址保护活动被给予很大程度的重视与肯定,为保护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西安,是世界历史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而我们所探讨的“五陵原”,就位于临近的咸阳市,其作为汉代陵墓群遗址,代表了一定的汉代文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2.挑战

咸阳五陵原陵墓遗址群因其囊括范围巨大且环境复杂,保护利用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其拥有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周边环境杂乱无章等众多问题,从而导致整体陵墓区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其周边区域也并未得到相应的依托发展。本身已具有汉阳陵与汉茂陵两座历史文化博物馆,但由于周边开发不完善,没有做到与外部空间环境的协调发展,博物馆建成后的后续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研究过往世界历史遗址保护进程,可以发现遗址保护制度逐渐完善,遗址保护的广度、深度、维度都有所扩充。人们愈发认识到遗址的多样性以及时间跨度特征,愈加重视遗址保护的特殊性,遗址保护工作也提出采取多维度的遗址保护形式,结合地理维度进行物质层面以及非物质层面的遗产保护。同时,遗址保护研究也逐渐引入创新性的活化和设计方式。现有的大遗址保护方式主要有露天保护展示、回填保护展示、覆盖保护展示、修复保护展示、遗址重建再现展示、遗址模型复原展示、异地搬迁保护展示等。国内大遗址的保护研究主要基于文物角度展示历史价值,对于大遗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民生及产业发展问题、空间资本化问题等关注不足,大遗址保护区域的活化程度低下、开发程度不高、规划深度不足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既有的大遗址保护片区既不能在旅游教育业上达到预期的价值效果,也不能在区域本身的发展上起到促进作用,最终走向遗址片区的沉寂。

三、主要研究内容

(一)咸阳五陵原现状与问题

1.五陵原遗址区位条件

基本区位:五陵原位于陕西咸阳市北部,因其原高土厚,地势开阔,自然风光绝佳,五陵原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成为皇家陵墓区。五陵原地区临近大量乡镇,故而应思考一种乡镇与五陵共同协同发展的新形式,使其能相互带动,共同发展。

2.五陵原遗址历史背景

西汉高帝长陵,景帝阳陵,惠帝安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位于五陵原上。陵设邑建县,故名“五陵原”。

3.五陵原遗址特性

五陵原因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遗留在五陵原地区的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星罗棋布。

五陵原现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汉茂陵和汉阳陵,其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都已建造博物馆。

其余几座汉代帝王陵墓也都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陪葬墓中还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

综上,其本身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与资源利用的优势,且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更着重其个体资源的开发,并未真正将其五陵综合共同发展。

4.五陵原遗址空间环境调查

五陵原周边有20多个乡镇、300多个自然村,帝陵周边基本均为村落和居民点。五陵原周边交通方面来看,其从西安市内到达五陵原区域则必经南北向机场专用高速,后将进入东西向各条县道,再自各条不同县路进入各个陵墓。大体而言,交通路网较为清晰明确,比较高效便捷。

整个五陵原区域南部规划有铁路通。其未来规划将有一条水平方向游览路线将长、安、阳、茂、平各个陵墓相连。

(二)咸阳五陵原活化角度思考

1.物质环境—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

(1)博物馆文物展出结合科技手段多维化展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接收信息的信息量和方式,都有了较高水平的认知和要求,博物馆展出方式也应随着科技发展而进行变化。现今表现手段有屏幕互动、三维动画和全息成像等。其表现核心大多为叙事性,强调沉浸式体验,为观者呈现丰富、生动的历史演绎,使文物所表达的信息多维化。

(2)建立遗址自然公园联系周边环境打造生态文化圈

选取遗址合适范围及周边人文生态环境,调研当地人文生态环境,将遗址与自然环境、当地历史文化和区域资源联系,提升遗址对当地影响的价值。

图1 咸阳五菱原文物保护规划示意图

2.非物质环境—人文生态及相关环境

(1)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吸引旅客。

结合遗址文化内涵,在遗址周边村镇举办“文化节”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切身体会西汉时期的生活方式,吸引其了解遗址,了解曾经的历史变迁。

(2)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课外活动

可以采取“馆学合作”的方式,即与当地各学校合作,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校外活动体验,如课外教学或者志愿者活动。

四、咸阳五陵原遗址空间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大遗址是城市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其不同于一般的遗址保护,在策略上存在独特性。应充分考虑到空间规模大、涉及范围广、牵涉时间长等矛盾问题,多部门协同合作,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活力。

(一)区域整体保护

大遗址保护除了要注意遗址本身的保护,还要注意区域环境的整体保护。这其中囊括了本地原生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形态等社会因素。在保护中要注意维护在遗址区长期生存的民众及其生产生活状态,以人为本。关注和取舍区域内所有的物质和精神元素,通过整理和提炼,赋予该区域新的发展脉络和前景,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大遗址保护特点在于,作为一个区域性环境,在时间作用下,人和自然的行为在空间上产生了多维度叠加融合。不仅是遗址本身,还有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建筑等复合叠加形成的独特的环境氛围、视觉效果、沉浸感、内在神韵等,都应积极维护和留存。

(二)动态持续保护

传统的博物馆只是将其原有的文物及遗产保护起来,而文物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却是活动的、处于发展状态的,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是使其能够持续的、发展的。传统方法并未考虑到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发展情况,而要使其能够不断地发展、更新、持续散发活力,就应进行可持续、动态的保护与发展。首先,应对大遗址所在的历史过程、特定阶段的土地利用与发展进行保护与展示,由此,可综合考虑其价值与意义,从而提供发展的可能。同时,还应根据遗址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策略,使其能根据城市发展不断散发活力,同时又能维持其历史原貌,使其具有真实性。最终,在研究过程中,还应不断地调整保护策略,综合考虑历史、现今与未来的多种因素,也应不断对策略加以优化与订正,同时关注遗产与周边居民、环境因素,使其能够一直处于最能散发历史价值的状态,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能满足参观者与城市更新需求的发展。

五、结语

在“十四五”规划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咸阳五陵原遗址作为陕西省具有丰厚历史价值的古遗址群之一,通过对其进行策略探索,我们共得出三点更完善、更立体、更高可行性的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结论:

(1)大遗址保护过程中同时注意保护自然和民生环境,有意识的延续历史文脉,并大力发扬地域文化魅力。

(2)将大遗址片区作为博物馆展示的基地,提供给参观者由小到大甚至达到社会层面的参观方式,将文物古迹动态的展示在人眼前。

(3)综合考虑大遗址的价值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自身的保护策略使其具有真实性。

综上所述,其理念将不仅仅为五陵原在未来城市化大背景下的可持续性保护发展提供更完备的理论指导,也将为我国大遗址开发工作的进行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与借鉴,从而也为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未来发展出一分力。

猜你喜欢
五陵遗址历史
三星堆遗址
神秘的地下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48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海燕(2022年3期)2022-03-08 03:20:36
送朱大入秦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徒步五陵原 感受大汉魂
现代企业(2014年6期)2014-07-31 06: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