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贫时代深度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路径探究*

2021-06-17 08:35:18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蔡潇逸耿新朱姜燕段漾淇
区域治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劳动力贫困户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蔡潇逸,耿新,朱姜燕,段漾淇

一、引言

返贫作为后脱贫时代贫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2020年后我国反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需准确把握深度贫困地区返贫的基本形式和现实状况。因此本文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深度贫困地区返贫人口的特征分析,从多方面对深度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路径进行探索,积极应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形势及其各种挑战,这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实现农村现代化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分析脱贫攻坚任务开展以来对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的路径探索提出思考。

(1)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在后脱贫时代,巩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是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及防止返贫工作进展的关键区域,为缓解返贫问题,先前预防是关键,完善脱贫长效机制,补齐短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从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2)大力发展教育工作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教育扶贫是国家反贫困工作的重要战略,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阻断机制;职业教育是我国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主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升贫困户个体价值,提高自身生产力,从而摆脱代际贫困。

(3)刺激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缺乏内生动力,反贫就难以持续前行;产业扶贫是脱贫工作的重要内生动力来源,具有“造血”功能,能够根据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对特色产业进行开发,从而带动当地居民稳定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返贫人口特征进行研究,为下一步的人口特征分析提供研究依据。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立层面,本文主要认为应以预防手段为主建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由于原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故对实务操作性岗位的需求较大,故更应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本研究认为深度贫困地区应深度挖掘自身优势,进行特色产业开发,从而促进就业、拉动需求增长、扩大内需、并使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

三、返贫现状分析

本文研究对象是“三区三州”的怒江州S县,其境内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低且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其中有大部分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过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即缺少深厚和广泛的发展基础的“直过民族”。为了巩固现今取得的脱贫成果,对调研所得S县贫困人口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2014—2018年的25828名返贫人口中,傈僳族占比最高(72%),占比显著高于其他民族,而与傈僳族占全市人口比例61.44%相比也高出约十个百分点,初步推断S县返贫问题可能与民族类别有关。从文化程度来看,占比最大的分别是小学(55.7%)、初中(26.3%)和文盲或半文盲(10.5%),说明较高文化水平对稳定脱贫有一定帮助。从健康状况看,返贫人口中患长期慢性病的占比为5.9%,患大病的占比为0.8%,残疾的比例为3.5%。从贫困户属性来看,低保贫困户占返贫人口的比例高达51.4%,远高于一般贫困户返贫比例。从致贫原因来看,缺技术(占58.9%)已成为返贫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缺劳力(7.2%)。从返贫人口的劳动技能来看,无劳动力和弱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占比为35.7%,而普通劳动力占比为59.9%,可见返贫人口的劳动技能大部分偏低。缺土地(6.1%)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S县地处横断山脉高海拔地区,可耕种土地资源总量有限;同时缺技术是深度贫困地区致贫的重要因素。

四、实证分析

(一)统计方法:二次分层抽样法

第一阶段本研究先从25828条原始数据中按照2014—2018各年稳定脱贫人数与返贫人数分别占当年脱贫人数与返贫人数总和的权重按50%的比例抽样得各年一级样本量,其中抽样得到各年人数分别为 2153、2696、2517、3492、2055人,各年返贫人口占总返贫人口数量的比例为35.1%、57.2%、6.3%、0.9%、0.5%;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所得各年人数按照30%的比例进行抽样,最终得到稳定脱贫与返贫总人口数为4261人,其中返贫人口数为833人,稳定脱贫人口数为3428人。

(二)模型选择:二元Logistic法

本文分析S县返贫人口特征影响返贫的显著性,故采用二元Logistic法将返贫表示为0,未返贫表示为1,并建立Logit(P)与返贫因素X的线性回归模型,其模型公式进行推导得:

其中p为某事件发生概率,k为模型中自变量的个数,其中: β =ln(p/1-p),p/1 - p=odds,两odds相比所得的值称为比值比即OR值,该比值比代表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参照变量的几倍。

(三)变量描述

各变量的名称、取值及变量间多重共线性检验;VIF值均小于10,证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民族赋值为:0=汉族;1=傈僳族;2=白族;3=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为:0=小学及以下;1=文盲或半文盲;2=初中;3=高中或中专;4=大专;5=本科及以上。健康状况为:0=健康;1=长期慢性病;2=患有大病;3=残疾。劳动技能为:0=普通劳动力;1=无劳动力;2=技能劳动力;3=丧失劳动力;4=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贫困户属性为:0=一般农户;1=低保贫困户;2=特困供养户;3=一般贫困户。致贫原因:0=因残;1=缺劳力;2=缺资金;3=因病因灾;4=缺技术;5=因学;6=自身发展动力不足;7=缺土地;8=交通条件落后;9=其他。

(四)分析过程

文章采用SPSS26作分析软件,模型p值远小于临界值0.01,所以模型整体显著。霍斯默·莱梅肖检验所得sig为0.896,证明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较好,模型总计预测准确率百分比达87.7%,所以分析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据表1结果显示,民族对S县脱贫人口返贫现象影响显著。直过民族固有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增大了返贫风险。文化程度对返贫影响显著,尤其是初中文化以下人群返贫现象明显,这与学者王志章(2020)关于教育对消除代际贫困的研究吻合。S县地处深度贫困地区,总体教育水平低下,说明脱贫需要教育的支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群在面对冲击时能够较好地抵御风险。

表1 脱贫人口返贫因素回归结果

健康状况对返贫影响显著,患有大病人群返贫明显,而残疾和患有长期慢性病对于返贫却无显著影响。残疾和患有长期慢性病贫困户随着健康扶贫稳步推进,“四重保障”实现全覆盖,降低了返贫风险。丧失劳动力和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人群返贫现象突出,这与耿新(2020)关于民族地区返贫风险研究结论不同。技能劳动力虽人数较少但脱贫状况比较稳定,从“可行能力理论”出发,表明如果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稳定脱贫的几率就能得到提高。

贫困户类型对返贫无显著影响。致贫原因对返贫有显著影响,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和缺土地是主要原因且这些因素是人们获得生存必需品的条件。根据“贫困陷阱理论”得出,由于家庭缺资金导致无法进行投资活动,所以在进行产业扶贫时,政府或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应注重对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保障。此外部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安于现状。政府应采取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等措施,同时加强宣传,转变思想观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五、对策建议

(一)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返贫预警、帮扶和监测机制

完善返贫阻断需做好预防工作,应建立脱贫人员返贫预警数据库,对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员进行定位追踪,若其接近返贫标准就及时采取对应措施。以此为基础,在返贫发生之前就制定一系列帮扶措施,重点做好群众重特大病的筛查和救助工作。与此同时,加大边缘户与监测户的动态监测力度,通过定时线上线下访问考查,对其稳定脱贫情况以及返贫风险作出评价,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帮扶和预警措施来阻断返贫的发生。

(二)推进文化教育全面普及,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文化基础教育普及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依靠群众内在文化知识的提高有效应对各种致贫因素的威胁来稳定脱贫。此外,培养群众劳动技能也尤为重要,政府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大力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针对性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就近务工、短期务工收入,力争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等方式使群众实现增收,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S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应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再依托这些资源开发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培育旅游经济,利用其扩散效应带动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特色旅游业,当地居民通过简单的岗位培训便可实现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内生动力的全面激发。通过发展和优化特色产业,为贫困地区主导产业以及优势资源利用提供内生动力源,这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影响脱贫人口返贫的因素很多,在后脱贫时代的低收入地区仍然存在诸多返贫的风险,消除贫困和差距达到乡村振兴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造成返贫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因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人民内部的因素。在低收入的困难地区就是要根据这些针对的制约因素的具体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构建长期有效的稳定的脱贫机制,防止返贫。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劳动力贫困户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8
『贫困户』过年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4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6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