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技术在高校具象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17 12:31:18黄海明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雕塑创作数字

黄海明

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

一、数字技术在高校具象雕塑创作教学中实践的基本现状

数字技术走进高校具象雕塑创作教学领域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在数字化创作范畴的探索中之中,几年来各大院校雕塑专业围绕着如何将传统具象雕塑创作语言数字化和扩展数字雕塑本身的语言范畴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8年12月22日国家艺术基金3d技术写实雕塑人才培养作品展在吉林艺术学院开幕。本次展览基于国家艺术基金的数字技术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报名参加培训的各大院校师生经过筛选确定名单。这些学员在经过60天的集中培训和90天的创作研究之后创作出了45组优秀的写实数字雕塑作品。此次培训是高校雕塑专业中最早相对集中培养数字技术写实雕塑创作人才的教学活动。2017年12月22日,“全国高等院校数字雕塑研讨会”暨“2017中国.西安数字雕塑作品展”在西安美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0余所高等艺术学院的专家学者齐聚西安,共同探索艺术羽科技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开启雕塑艺术创作的新方向。此次研讨会和展览标志着数字雕塑已成为显示时代特征的重要学科。2019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邓威教授在旅顺太阳沟举办《红色记忆-邓威数字雕塑艺术展》本次展览主要以红色具象数字雕塑创作为主,展示了邓威教授在具象数字雕塑领域二十几年的创作和研究成果。此次展览的成果扩宽了具象雕塑数字化创作的更多可能。随后,全国各大高校及艺术院校的数字雕塑展览此起彼伏,其中不乏数量众多的具象数字雕塑作品。2019年广西艺术学院举办了造型学院数字雕塑艺术作品展在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开展。之后福州大学工艺美校雕塑专业,安徽师范大学雕塑系,以及苏州工艺美校纷纷组织各自的数字雕塑展。2020年疫情期间各大雕塑展览平台组织的主题雕塑展中数字具象雕塑作品以井喷式的方式出现。随后,部分省份的雕塑行业也展开了相应的数字雕塑技术培训。2020年10月8日“河北省首届数字雕塑研究班结业作品战暨河北省抗疫主题雕塑展”在河北省曲阳县平镇艺术家部落少容艺术馆隆重举行。至此,数字技术已在雕塑高校雕塑创作教学及雕塑行业中全面铺开。数字雕塑发展的趋势也呈不可逆的时代趋势。数字技术在雕塑范畴内的初步引进已如火如荼,接下来如何细化数字技术在高校雕塑教学和创作实践中的应用将是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具体问题。同时,具象雕塑创作教学与数字技术结合的诸多可能的分析也将成为这一思考的重要方向。

二、高校雕塑专业现有的具象雕塑创作教学模式的优势和趋势

(一)具象雕塑创作教学流程相对完整且成熟

目前国内各大院校的具象雕塑创作教学系统的流程在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之后相对完整和科学。所采用的指导创作的主要流程是以现实主义创作流程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相对成熟的的创作指导体系。这一体系具体过程是在定稿之初引导学生选定在其水平和能力范围内的创作主题。经过讨论后缩小创作主题的范围最终确定创作内容。根据创作内容所涉及的相关元素来组织构图,描绘创作草图。在筛选完创作草图之后进行细化草图、素描稿同时确定创作风格。完成素描稿之后进行相关的泥塑小稿制作并进行修改调整。完成立体小稿之后进行等尺寸放大。在经过指导老师不断深入指导之后完成泥稿进行翻制放大,最终着色完成作品。

这一创作教学的过程本身是基于现实主义雕塑创作流程设计的,就过程本身而言是严谨细致的也是在雕塑领域的教学和社会项目实践过程中接受过了检验和调整的。目前各高校及各大艺术院校的雕塑专业具象方向在创作训练的课程设计中也都进行了递进式设计,在本科三年级进行相关的短期具象创作流程课程设计,等到毕业创作时再进行完整的具象毕业创作指导,实践证明这一流程是十分高效的。

(二)具象雕塑创作教学在材料运用及工艺上的广泛性优势

相对于具象数字雕塑的创作教学而言,传统具象雕塑创作教学在材料运用上丰富且参照系统成熟。就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和艺术院校所开设的具象雕塑创作方向产生的作品来看,相对成熟的具象创作材料有泥塑/石膏翻制,pvc材料翻制,木质材料和金属材料。泥塑,石膏翻制以及较为轻便的pvc翻制作色是传统的具象创作材料和工艺。在木制材料中,主要以木雕和木块拼接雕塑为主。而金属材料则相对更为广泛,金属材料的创作中目前常用的材料有,不锈钢,铸铜,铁质金属零件等材料。不锈钢材料的创作工艺使用上有不锈钢铸造,不锈钢拼接,也有不锈钢卯铜。铸铜工艺主要采用精铸热着色,铁质金属零件主要采用多种焊接技术进行具象雕塑创作。除以上传统的具象雕塑创作材料以外,近些年国内外雕塑加也在不断扩宽具象雕塑创作材料的使用范畴,如雕塑家吕品昌使用陶瓷材料进行具象雕塑创作,创作的国外雕塑家使用塑胶轮胎进行的具象雕塑创作,部分毕业创作作品中出现了玉石材料雕塑创作等等。

具象雕塑创作中材料本身所承担的作用不仅仅的是烘托作品,其本身是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这是3d打印和数字雕塑技术所不能替代的。材料的运用和扩展也应该在具象雕塑创作教学中得到长期保留。

(三)校雕塑专业现有具象创作教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将在高校雕塑专业具象雕塑创作教学中的引入,草图绘制、方案形成、模型调整、效果预览等教学流程的效率将大大提高。新生成的具象数字语言也将为具象雕塑创作教学提供更多新的可能,这也将形成新的互补趋势。伴随着数字软件和设备的发展更新,就雕塑学习和创作而言,学生们除了对数字技术各个流程的认识和实践以外,还应不断的提高软件使用的水平。学生们要清晰的认识到软件基础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内容。对于承担高校雕塑专业具象方向的创作指导和基础教学的教师而言,了解软件知识,搞懂其成型原理掌握其发展趋势将成为急需补课的内容。如不然,这一短板将有可能限制其指导水平。

三、数字雕塑技术带来的具象雕塑创作教学的变革

(一)技术方向上带来的便利

传统的具象雕塑创作流程主要沿用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流程,在确定好创作主题和思想后,通过草图绘制,小稿制作,泥稿放大,翻制着色完成最终的雕塑创作。这样的创作过程可以较为科学和精准的完成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但这一流程的各个环节也存在调整难度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成熟的雕塑创作者而言并非难事,但对于尚在学习中的高校雕塑专业的学生们而言则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在反复修改推敲上。尤其是面对具象人物雕塑创作过程中需要调整动作时,或者多人物雕塑创作组织构图关系的过程中需要调整构图时,其调整难度和消耗的精力则会更大。相对而言,数字扫描技术通过扫描仪将泥稿形象扫入电脑,在软件中进行方案修改,草图调整,构图和人物动作调整甚至风格上的处理都显得非常便利。

另外,就学院创作教学而言,学生在完成数字软件学习之后,在进行雕塑创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数字化的模型创作。目前数字软件发展已经可以胜任模仿泥塑肌理生成同等效果的数字肌理。这样的话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尝试“去泥化”创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除了软件本身对于技术上的更新以外,数字化模型对于泥塑语言的完全取代仍然取决于创作者们的对于自身创作所需的泥塑语言认识是否成熟且肯定。对于学生的创作引导除了强调软件本身以外,更多时候还是要强调需通过学习努力提高与创作相关的诸多审美认识。

就数字技术对于雕塑创作本身益处而言,还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模型诸多层次上的立体分析、虚拟调整等方面的工作。这种改变对于学生雕塑创作的指导工作来说也是很方便的。指导教师可以很方便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指导,相较于传统的指导方式,数字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保留下来指导之前的模型数据,方便对比每次修改的前后差别。记录的保存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进行创作过程反思,进而促进学生们积累创作经验。

再者,雕塑模型的数据本身有方便储存和共享的特质,所以就数字雕塑的创作而言,可以在草图的基础上调用已经事先储存好的数字雕塑模型或者可以直接从数字雕塑模型网络平台上购买下载创作所需的数字模型进行组合,然后调整风格搭建自身创作所需的模型框架。

(二)现成资源的调用

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教学和创作的方面的变化还体现在有数字技术带动的创作思维的转变。

一个主要的方面是对雕塑创作传统模式在创作表达上更新,传创作方式是从草图到小稿到终稿的逐层递进。而且即便是进行统一风格的系列创作时,也无法沿用之前创作过程中已经成型的立体模型素材直接转换成系列创作中的新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雕塑创作表达的效率。数字技术呈现在雕塑创作中的便利则可以实现以现成模型和储备好带有风格化的模型进行修改,二次创作生成系列创作中新创作。这一工具上的便利将大大提高创作者的效率,这一趋势将会降低具象雕塑创作的门槛。如在高校雕塑创作教学中一些基础弱的学生借助现成模型拼接之后再调整,这就较为容易将自己的创作思维转化、调整成为雕塑作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的模型数据储存方面的便利使得现成数据模型的流通更为便利,甚至许多老一代名家的雕塑在扫描之后也将会变成网络数据模型的一部分。这种转变将会在学院主题性雕塑创作教学中带来的大的变革。笔者注意到2021年进行的高校毕业生创作中已经有部分院校的学生开始使用现成模型数据进行毕业创作了,目前看来这样的创作还不在少数。

四、机遇与挑战并行

伴随着时代进步,数字的技术所涉及的软件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前行。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和高校雕塑教学上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其在创作思维上的发展也是积极和正面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转变也将为高校具象雕塑创作教学带来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实现技术与创作思维的平行进步。而不是出现过于依赖数字技术忽视创作思想、创作情感、审美意识、创作语言和材料教学等方面的提升。在高校雕塑教学中引入数字技术推广其大范围的使用,这一过程也要注重节奏和方法。不能以跃进式、一刀切的方式盲目跟风扩展,各个高校还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积累和教学大纲衔接来制定具体的对接方案。在保证设备完整的前提下可以以实验室教学、选修课教学为契机做过渡式的尝试,然后确定合适的方式适时的实现必修课设置。也可以多做相关的校内外专家和教学团体交流,同时引入校企合作进行实践并总结经验。以对接一线实践经验的方式去思考适合本校的数字技术融入具象雕塑教学的方案。只要方法得当,发展节奏合理,正处在教学变革中的高校雕塑专业的实践者们必然能找到数字技术与其具象雕塑创作教学相适应的最佳方案。

猜你喜欢
雕塑创作数字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好孩子画报(2019年3期)2019-04-28 12:07:52
《一墙之隔》创作谈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