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河北美术学院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游戏设计课程仍然以理论授课加实践作业为主,而随着游戏产业新趋势的发展,高校的游戏设计课程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对此,相关专业教师必须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来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制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需要相关专业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分析当前游戏产业市场的新需求,以此来培养,切实满足市场需求的游戏设计人才。
1.游戏运行媒介的更新对高校游戏设计课程的影响
电子设备作为游戏运行的媒介载体,发展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戏主题与方式的变化,对此,游戏运行媒介的更新能够作为高校游戏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首先,不同游戏设备所能够承载的游戏类型也各有异同,而随着多种游戏电子输入输出设备的出现,高效游戏设计课程当中的游戏程序设计也受到很大影响,这就导致高校游戏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创新频率会加快。例如在学习交互式体验游戏的设计当中,教学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游戏电子设备产品功能的基础之上,VR是当前游戏产业运载设备中的一种,VR设备十分适应当前沉浸性以及交互性游戏的运载,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VR都会作为新型虚拟现实类游戏的主要载体。而这一发展方向的确立对当前高校游戏设计课程中游戏程序的开发与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中会频繁更新有关VR游戏程序运载的知识点,例如在游戏的程序开发中如何将游戏内环境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效果完美地与VR的系统相融合,使得游戏能够完全发挥沉浸性的特点。
2.移动游戏产业的发展对确立了游戏设计课程改革的方向
就近些年而言,移动智能设备的不断创新促使了移动游戏的兴起,例如手机游戏、PS4游戏等,而移动游戏的特性表现在其使用环境局限性小。但相比于PC游戏来说,移动游戏的画面以及音效设计的上限较低,其很大原因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内储存量以及显示系统性能要弱于PC主机,对此,移动游戏发展的方向更多偏向于游戏画面以及音效等上限的提高,以及游戏特色创意的开发。这一发展趋势对与当前高校游戏设计课程中,计算机游戏程序编辑的理论知识息息相关,移动游戏的开发与设计是游戏产业中的一个设计方向,设计课程的改革会因此向专项化发展,例如高校游戏设计课程中有关于利用编算程序制作游戏基语言的知识有所细分,从而让高校游戏设计课程更偏向于培养学生游戏设计方面的创新与创意,而这也是当前小型独立游戏含金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游戏专业课程设计较为依赖硬性实力技术的知识有游戏模型的创造,游戏AI等功能模块的开发、第三方插件以及软件的创造等。这一系列游戏产业工作都要求工作者具备熟练掌握游戏开发引擎的技能水平,这是因为游戏开发技术的门槛较高,而这也造就了当前部分类型游戏开发速度较慢,进步和发展的路程较为狭窄等缺陷,而高校当中的游戏设计课程往往需要通过加重课程任务来锻炼学生游戏开发软件的操作能力。但随着当前游戏产业中引擎开发的速度不断增长,游戏开发的方式以及技术要求有了较大的改变,随之产生影响的是高校游戏设计课程的改革,以Ut 3D游戏引擎以及2D引擎为例,这两项游戏引擎在游戏产业的新发展趋势当中的效果表现有目共睹,相对的游戏开发的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以Ut 3D引擎作为基准进行游戏开发工作,能够在保障游戏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很多额外的操作环节,无论是游戏动画以及画面的渲染,还是游戏数据语言的编辑,在Ut 3D引擎的开发环境影响下都能够做到简便化与质量化。而Ut 3D引擎的发展对于当前高校游戏设计课程的优化改革功不可没,其内部丰富的游戏开发插件以及平台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具有诸多益处,例如其内部游戏开发插件价格适宜,且上手快,游戏开发特效也能够符合当前游戏产业市场的标准,高校的游戏设计课程能够将此引擎技术作为教学授课的载体,减少了很多教学中的技术阻碍。
从2005年至今,游戏产业领域的扩大已成为必然的现象,无论是游戏分类的细化,还是游戏开发涉及面的扩大,都能够表现当前游戏产业发展的趋势,在此趋势的影响下,大部分高校的游戏设计课程到逐渐向全面化改革。以西安某高校的专业划分制度为例,教师工作者摒弃了原有的大而全的教育观念,为了达到细化专业课程,突出教学效果的目标,教师工作者将所在专业的专业课程划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必修课所包含的是游戏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且内容与当前游戏产业的新趋势发展信息相关,而选修课的开展则是为了划分游戏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总的来说,当前游戏产业领域的扩大使得高校游戏课程的改革出现其全面化发展的缩影,游戏设计课程的专业划分更加细致。
由于游戏设计课程所存在的时间较短,近些年大部分高校的游戏设计专业仅仅完成对专业结构的构建,但内部的师资队伍建设尚未完成,导致游戏设计专业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来进行引导。游戏设计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其内部的专业课程可以划分为游戏策划课程、游戏原画设计、游戏场景设计、角色与模型设计、动画特效设计等,也正是由于高校游戏设计课程的专业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其对专业师资队伍的要求标准较高,全面化专业技能师资人才以及单项专业技能师资人才较为欠缺。江苏某高校的游戏设计专业应对缺乏师资力量的措施是调取相近专业的教师来填补游戏设计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的空缺,例如游戏原画设计课程调取高校中平面设计专业教师来掌管,而游戏场景与角色模型的设计教学对应的则是建筑模型的专业教师。在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这一缺陷的影响下,高校游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的表现。
高校中游戏设计课程的教学媒介大多数以电脑为主,而部分高校的教学缺陷表现在缺乏辅助教学的媒介方式,人才技能全面化是当前游戏产业市场对游戏设计人才的标准要求之一,而教学媒介过于单一会影响到全面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当前高校游戏场景的设计教学为例,尽管学生能从电脑当中看到完整的游戏场景画面,并通过电脑对游戏场景进行刻画,但此项作业的前提是学生对场景刻画的想象能够符合实际的逻辑,以保证场景作品的画面不会显得突兀。游戏场景的规范性往往需要通过实体模型来表现,在实体模型中学生才能够学习到场景如何规划才能够保证其真实性,而单一的电脑媒介辅助教学简化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对学生游戏设计的自主意识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在当前游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影响下,高效游戏设计人才与实际工作之间具有一定的隔阂,这就导致大多数游戏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在较长的实习过程中才能够完全地进入实践工作状态,而这种情况对于游戏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原因在于高校中游戏设计专业缺乏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开展,通过对几所高校的游戏设计专业课程规划的分析看出,其大部分专业课程以软件课程为主,而其软件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导致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出现过剩的现象,而实践课程开展的时间相对来说较少,使得学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
独立游戏的设计过程需要学生以一人之力担负所有环节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独立游戏的设计工作对学生游戏设计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而分析当前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得出,独立游戏在整个游戏产业中的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当前高校中游戏设计课程的改革方向可以建立在培养学生设计独立游戏的能力的教学之上。而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工作者需要将游戏设计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完结进行细致的归类,分析出游戏设计专业课程中必修的专业知识点以及辅修的专业知识点,并且加强必修专业知识课程的授课力度,以此来奠定学生游戏设计能力的基础。而辅修专业知识课程则需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进行规划,其重点是提高学生在游戏设计中的技能水平。简而言之,通过合理的配置学生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游戏设计的各方面能力共同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具备能够独立完成游戏设计的能力。
游戏设计课程的改革需要随着当前游戏产业趋势的发展而不断优化,结合游戏设备的更新对教学内容的影响,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当前不断发展的新型游戏交互设备能够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将游戏展现到使用者的面前,针对当前PC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主机设备等交互设备的发展,高校中游戏设计课程的改革需要贴近当前游戏产业中游戏载体设备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中游戏设计专业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单向书本教学模式,更多地需要结合游戏产业发展的现象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学习,针对当前游戏产业游戏载体设备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如何协调游戏与其载体设备的关系”、“在不同设备中如何表现游戏交互性”等现阶段发展问题作为教学的主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切实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游戏设计实践环节以实践作业为主,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在工作阶段专业能力出现差异性的问题,教师工作者需要减少实践作业环节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别,以此来保障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相符。而此教学改革方向可以从实践作业的设计入手,将实践工作中的游戏设计要求融入到课程实践作业当中,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各司其职,通过合作来完成一项游戏系统的设计,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次,适当地开展实习专业课程,并以原型化任务作为实习课程的主题,让学生将日常学习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习任务当中,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能力。
高校中游戏设计课程的改革需要切实的以提高学生设计水平能力为主,并且以当前游戏产业的新发展趋势为教学任务改革的基础,在提高学生综合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发展能够符合当前游戏产业市场的需要。对此,教师工作者应当不断地对游戏产业市场的变动进行分析,适时的对高校游戏设计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促进游戏设计专业就业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