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自己
儿童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换牙,最早的4岁多,也有迟至者8岁才开始换牙。换牙是有一定规律的,多是按照“左右对称,先下后上”的原则。
儿童到了开始换牙的年龄,爸妈可以通过儿童换牙顺序图了解到孩子先长出哪颗牙齿,乳牙有没有脱落,密切留意儿童换牙情况,定期看牙医,确保长出整齐健康的牙齿。
儿童换牙顺序为:
1.6~8岁时开始长第一颗恒牙,即中切牙,第一磨牙也慢慢长出。
2.当长到8~9岁时,开始长出侧切牙。
3.10~12岁时双尖牙开始长出,首先会长第一双尖牙,即在侧牙旁边。
4.12~13岁开始长第二磨牙。
5.最后的第三磨牙,即智齿,随着遗传基因的不同,一般会在16~21岁之间长出,也是人一生中最后长出的牙齿。但具体的生长时间因人而异。
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应脱落而不落的症状被称为乳牙滞留,其后果往往是恒牙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
比较常见的现象是下前恒牙在乳牙内侧长出,上前恒牙在乳牙的外侧长出,看起来像是双层牙。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利于恒牙萌出。
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此时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如果孩子已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未长出,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取得医生的帮助。孩子缺钙也是恒牙迟迟萌出的重要原因,父母要及时给孩子补钙。
换牙时前恒牙从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是正常的,可随邻牙的萌出和颌骨的生长发育而自行调整排齐。只要不是反牙(即地包天),一般不必矫治,但要定期观察,最长不应超过半年。如在乳牙完全替换后仍排列不齐应及时就诊,以免因延误治疗造成矫正困难。
孩子最早萌出的第一个恒磨牙,也就是六龄齿,这颗牙如果掉了,就不会再长了。
六龄齿对孩子颌面部的生长有定位、定高的作用,对其他牙齿萌出、排列整齐与否都有影响,保护好它可终生受益。但是因为新萌出的牙齿表层钙化不足,耐酸性差,容易龋坏,新恒磨牙萌出后一年内,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指不损伤牙体组织,预防窝沟龋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窝沟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流入并渗透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
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作为“咬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刷牙不彻底,常容易发生龋坏。及时给孩子做窝沟封闭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
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头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
有的错位咬合,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不能自行调整,会影响颜面发育,应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龋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
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所以,孩子有了蛀牙一定要及时治疗。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
一些家长以为在孩子换牙时给他们吃精、细、软的食物可以保护新萌出的恒牙。殊不知,如果光吃软食,孩子进食过于精细,反而不会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从而影响颌骨的发育,导致乳牙“占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舌侧或唇侧长出,形成“双层牙”。
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