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远古图腾文化真实存在之美

2021-06-17 12:31:18张宇宁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远古图腾感性

张宇宁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以一切客观真实存在为基础。是对客观真实存在事物的社会生产及其形态的认知,是人们在社会与物质生产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感性与理性活动,是人们客观真实知觉情感中的想象和理解,是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真实存在。黑格尔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论中指出:理念就是最高的真实,显现的结果就是艺术品。形式就是感性形象,内容和意蕴就

据考古资料记载,远古图腾文化活动中,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如石锤、石斧、石凿等单纯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物态化活动,即将人作为族类存在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外化,聚焦在艺术品上的物质对象。[2]这些生产的物态化活动是人类得以繁殖的原始基础。到了山顶洞人佩戴的装饰物品,如中间钻有小孔的红色石珠,钻孔的牙齿、钻孔青鱼眼骨等自觉加工物品——艺术品,就上升为想象中的对象化,是理性的意识形态活动,它包含宗教、哲学、艺术等层级的上层建筑。由此表明远古旧石器时期物态化的生产活动,反应着远古时期先人的审美意识,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中物质存在的真实之美。随着原始社会生产的发展,在新石器时期中从真实存在表象艺术品再到抽象象征符号如凤鸟图、鱼纹字等 ,体现出远古图腾文化的图像抽象符号的真实存在之美。因此,远古图腾文化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是感性与理性统一,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之美。

一、远古图腾文化真实存在的形态之美

人类图腾文化中社会外化活动,其内容是现实,形式是真实的,是感性的真实存在,即为真实之美。随着旧石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原始氏族人开始佩戴着打孔的小砾珠、钻着小孔的兽齿和兽骨等,此类行为跟前者制作打制石器活动在性质上有着本质不同。人类活动为幻想中的存在,是精神的体现,意识形态的反应,是经过感性上升为理性的心灵内部的真实存在,同样为真实之美,黑格尔指出:“艺术作品不仅是作为感性的对象,只诉之于感性领会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一方面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受它感动,从而得到某种满足。”因此,作为装饰物如兽骨、兽齿、砾石等艺术品,是真实的存在,被原始氏族人所喜爱并提供赏心悦目之感的心里满足,无论从物品的形式和内容,还是主观与客观均是统一的,从而也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正向他所提出的美学观点那样:艺术品形态呈现的越优美,它的内容和思想也就具有越深刻的内在真实。

二、远古图腾文化真实存在的抽象符号之美

在远古时期的人类就有了原始思维,原始人类的语言是随着思维活动而来的产物,丰富了人类抽象的表达能力。在历史不断发展中,远古图腾文化符码从“语言”上升到了“神话”。距今大约在十万年前至一万年前的人类已经能从直观动作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进入到人类的抽象思维阶段。起源神话是原始人类在自我意识下对生命存有的探索,原始人类的灵魂观支配了远古人类的思维活动。[3]如:原始山顶洞人用赤铁矿染过的树皮草衣穿戴身上;在死后的原始人尸体旁挥洒红粉。这悦目的红色不仅仅表达原始人类的生理反应与感官愉悦,还是社会性的巫术礼仪观念下的想象与理解。按照此时期的知识传统,原始人类意识到人与天地万物有着时空交感的生存原理,进而体验到形上鬼神的零星存有,经由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人与灵间的虚实相关思维,便产生了对灵神、巫祭、木祀等观念行为的信仰活动。包含着宗教、艺术、审美等等在内的原始巫术礼仪真正的开始[2]。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语TOTEM译音,它是古代原始部落信仰某种自然动植物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用来作为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4]《山海经》中记载的图腾有百种,神话神与祖先神是交混的,各族的至上神被视为祖先,以其神话的文化功勋成为氏族的保护神。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起源神话其形态与内容相当丰富与多样,探索自身生存于自然环境间的各种对应关系,基本上还是以人为核心所建构出来的世界观。大概有:第一,人类起源神话:女娲作为主神,据宋代《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东汉应召《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淤泥中,于举以为人”。[5]《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传》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第二,人类的再生神话:此神话指伏羲氏作为主神,洪水之后人类的再生神话。《易经.系辞下传》伏羲氏是以人身份来掌握宇宙的生存秩序,如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视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帝王世记》云:“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首蛇身”[2]。《路史.后记》云:“(女娲)作《充乐》,用五弦之瑟于泽丘,动阴声,极其数为五十弦,以交天侑神。”[5]第三,自然神起源神话:《大荒北经》较常见烛龙之神。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第四,精灵崇拜的民族起源神话。在《山海经》中所谓的珍禽异兽就是图腾崇拜的一种表达。凤被视为神鸟足的图腾,既是以大袅为至上神的民族之图腾。

《山海经》先将凤图腾还原为五彩鸟,虽称呼各自不同,但同以五彩鸟为共有图腾。有的称为“凤凰”,有称“鸾鸟”,还有称为“翳鸟”,“鵸鷸”等。远古图腾文化的精灵崇拜中对龙王崇拜最为流行,龙为一种图腾的造型不断神化,变成一种超现实的精灵崇拜。《南山经》中对龙形的描述“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神状为鸟首龙神”。《东山经》云:“其神皆龙首人身”。《中山经》云:“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是远古图腾文化真实存在的审美抽象的体现。

三、远古图腾文化的意识形态真实存在之美

现存仰韶文化遗址中,新石器时期原始人类发明的陶器中,不同的手工艺和器型,是原始人通过物态化的生产活动,对精神物质的追求,其精神之美而高于物体形式之美。如按陶质分类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工艺上区分有:手制、模制、慢轮、快轮;从纹饰上区分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从陶窑结构区分有:横穴窑、竖穴窑。如此众多的原始陶艺生产活动,是原始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繁衍发展的必然,是原始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陶纹的多样和陶鱼纹众多,还有特别抽象的陶纹的曲线、直线、水波纹、齿形纹等等,李泽厚先生精辟的说它们是“抽象形式中由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反映出远古图腾人文的精神思想。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时期是抽象化、符号化的图腾文化。

此时期精神文化浓缩,经过漫长原始人类发展阶段新的发现,是精神的抽象化的形式和内容。陶体上的抽象纹形,也许是巫术图腾崇拜和仪式的呈现,更是漫长原始人类文化的记忆和积淀,体现出其独立精神之美。由此,原始社会活动从模拟到抽象,由写实到符号的过程,反映出远古人类意识形态的内涵,是远古图腾文化意识形态真实存在之美的体现。

四、结语

远古图腾文化由再现(模仿)到表现(抽象思维),由写实到符码,是远古人类历史发展的审美过程,是由远古图腾文化的真实形式之美,经过真实存在抽象符号之美,到意识形态的真实存在之美的过程。当今,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要在历史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我们只有不忘历史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远古图腾感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远古鳄鱼用两条腿走路
梦回远古
远古厉险游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2
梦回远古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