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述评及发展展望

2021-06-17 12:31:18姚新宇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特色制度研究

姚新宇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渐进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指向,对制度建设做出了全方位的战略决策部署。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制度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公开课。中国制度在危机形势下所释放出的凝聚优势、动员优势、效率优势、保障优势再一次创造了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制度奇迹。借此契机,对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研究进行重新梳理,有助于厘清制度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主题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今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总体概况

(一)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从文献发表时间来看,研究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领域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愈加关注的基本态势。具体而言,制度研究的发展从发文量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萌芽起步阶段(1991-2010年),年论文发表量为2-8篇,均在10篇以下,研究力量与关注度明显不足;探索发展阶段(2011-2014年),年论文发表数量为102-161篇,此阶段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井喷式生长,尤以2013-2014为盛,在2014年达到了顶峰,文章数量高达161篇;实践反思阶段(2015-2018年),年论文发表量为107-137篇,发文量平稳波动,同比上一阶段有所回落;成熟调整阶段(2019年-),较之此前,这一阶段呈现出回暖势头,凸显学界对该研究领域的深层次关注。

(二)专门的研究课题不断涌现

根据我国的科研体制,学术界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国家从中央到地方都以课题的形式予以支持。按照不同的标准,课题的形式可以大致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学术界在早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已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伴随其概念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被明确提出,该领域各个级别的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也随之铺陈开来。2011-2019年间,国家级重大课题的立项工作总体呈现较大起伏。其中,课题数在2014年达到了顶峰状态,但2017年与2019年则分别未有立项课题。考虑到课题自立项至结项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阶段性课题的推动是基于整个研究领域的体系化发展,因而在实际中国家对制度研究课题的支持力度是不断加强的。同时,从各年度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项目的名称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的主题与热点在不断变化,研究外延得以拓宽的同时也逐渐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换。

(三)一批学术著作得以出版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提出以来,读秀图书搜索平台收录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关的著作已达百余本。

张艳娥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之源、发展进程、经验总结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建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做出了创造性的探索。秦正为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研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系统运行的整体来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研究的整合与深化,而且对今后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价值参考。徐斌撰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众认同与完善发展》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出发,研究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及对制度的大众认同,进一步发掘其动力源泉、内在规律、形成机制。然后,从完善制度的美好愿景着手,阐述这一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和路径选择。

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领域的研究呈现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这说明国内制度研究能够与时俱进,对各阶段国家大政方针的提出做出及时反馈。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一是三层次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各方面庞杂制度的总和,它是一个结构性的框架,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p.4>。二是四层次说。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划分为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的经济制度、体制与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是五层次说。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群众自治制度、政党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2]<p.5>。四是比较说。这种观点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对制度的内涵进行归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一是依据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3]<p.10>。二是选择说。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4]<P.23>。三是四阶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制度框架构建、渐进丰富、体系形成、纵深推进,是一个不断发展以时时常新的过程[5]<p.23>。四是历史文化说。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确立,其背后的动力是文化[6]<p.3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一是结构体系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系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7]<P.11>。二是效率效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治理效能,它能够快速实现凝心聚力,可以维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从容应对伴随发展环境变化所出现的一系列风险、挑战,在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的情境之下推动各国积极合作[8]<P.21>。三是三维度说。这种观点认为,应从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论证这三个方面阐明中国制度的内在优势。从合规律性这个角度而言,社会主义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制度代表着更加强劲的生产力,它是社会制度发展的更高文明形态。四是四原则说。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之源是马克思主义制度理念,这一理念扬弃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使得制度建构过程更加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其次,由于拥有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运行中有效避免了西方“宪政民主”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即互相推诿、决策效率低下等。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性,能够保持民主的长期性,从而实现政策的延续性。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一是改革说。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既要坚持理论的与时俱进,也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各方面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9]<P.65>。二是党建说。即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因而要在充分保证党的理论路线不动摇的情况下,实现相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从而为制度完善提供思想引领[10]<P.29>。三是四因素说。这种观点指出,制度的完善应坚持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及系统性。四是逻辑说。这一观点认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要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制度成果。我国的制度体系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同时,这一制度在实践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检验与发展,期间既承受了惨痛的教训,也积累了不少的有益经验。制度是一个国家治国理政之根本,只有拥有一套合理有序且长期稳定的制度体系才能充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外,对于制度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现实问题需要予以及时关注和解决。尤其是在此次疫情中所暴露出来治理短板和制度性缺位等现象值得反思与进一步挖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展望

第一,就研究主题而言,要致力于现实问题的广泛探求与深度挖掘,强化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通过对各阶段关键词的梳理及研究热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各时期的研究指向具有明显的分异性,但又集中表现出与时政的高度统一。阶段间相互承接形成一定的科研网络及研究主题,但仔细对比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依然能够发现研究主题交互之下对部分现实问题关注的缺失。思想理论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亦须真正走出学术的象牙塔,更好地发挥资政效用,成为直指实际问题的尖刀利刃,方可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第二,就研究方法而言,要着重从多个维度出发,推进国内制度领域的比较研究与持续性研究。

从研究的发展脉络来看,国内制度研究的主题变迁速度较快。一方面说明了所在领域能够紧跟时政热点,充分实现政策解读的及时与高效;另一方面体现了该领域研究成果颇为碎片化,存在理论研究有待系统化的问题。因此,为实现相关问题的合理化解决,必须从内与外、古与今、宏观与微观等维度实现所在领域的比较研究与持续性研究。

近年来的制度领域文献中,将国内外制度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较为罕见。应该看到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能够更加凸显出中国制度的优势与特色,从而增强广大人民对本国制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而今,国内的制度建设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态势,但立足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仍将为实现制度完善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指引。值得一提的是,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宏伟巨制”,而且是各具体制度、体制的有机统一。因此,注重两种研究角度的结合将更加有利于国内制度研究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使制度研究得以向纵深处拓展。

第三,就研究视角而言,要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层面入手,增强跨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且就外延的大小可以将其细化至多个完全不同的层次。但是,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的制度研究还主要集中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等学科,借鉴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较少。学科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各学科的界限、范围将更加明确,单个学科内部的研究会愈加精准化、系统化。因此,打破学科限制,加强多学科参与,实现跨领域研究合作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特色制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中医的特色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完美的特色党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