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艺术价值与时代意蕴

2021-06-17 12:31:18赵妍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物诗词博物馆

赵妍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分公司

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它具有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经历和文化演变传承过程的作用。我国疆土辽阔、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种文明形态的变革,由此催生了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含蕴的艺术类别。文物是对这些历史艺术的记录和再现,只有重视文物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含蕴,才能实现对历史文化的良好传承,起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文物的艺术价值

我国的史书着眼于人物列传和时代变化的宏观描写,对于细节内容涉及不多,且因为文字只能产生间接印象,依靠史料来探究历史,无法真正做到复原历史原貌。文物是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的见证者。相比其文字的抽象性和间接性,文物所展现出的历史面貌更加直白、更为准确,如秦兵马俑对先秦殉葬文化的展现,唐三彩对盛唐陶瓷工艺的彰显,《清明上河图》对宋代市井生活的揭示[1]。文物是文化与历史故事的综合载体,它既有历史价值,也有文化价值,是对古人生活、娱乐以及艺术创作的保留和再现。

文物的艺术价值常常和历史价值交织在一起,其所表现出的艺术美感,同时也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意象和美学倾向的展现,例如陶瓷文化作为我国的代表文化,在陶瓷文人画并未问世之前,古代主要是采取了图案来对陶瓷进行装饰,伴随着唐代长沙窑的问世,让民间谚语以及通俗诗词被题写在瓷器中的史实得到了充分佐证,后续出土的磁州窑釉下黑彩瓷等更是印证了相关学者对于诗词与陶瓷绘画关系的猜想。陶瓷制作者依据陶瓷对画面的相关需求,将诗词题写至画面之上,不但让其艺术特征得到有效地增强,还让其审美意境得到了大幅提升。诗词文化与陶瓷绘画之间的关系,从诗词题材的取用以及诗词技法的营造就能够略知一二。陶瓷制作者根据所选择的诗歌题材来进行作画,让整个画面具备一定的诗意,使得诗词与画面之间的某种联系得以建立,画面在诗词的辅助之下,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更为深远的意境,如湖北省博物馆所收藏的清康熙十二月令花神杯,十二个杯子分别以十二种花卉代表十二个月,每一个杯子后方都题有一首诗词,杯子上的诗句全部属于唐诗的范畴,其所体现出来的意蕴与杯身所绘制的花卉呈现出紧密的联系,通过在瓷杯中题诗,能够让诗画相互呼应,对画中的主旨进行点明,同时也彰显出了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给观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文物的时代意蕴

作为某一时代的产物,文物和自身所诞生的时代保持紧密的关联,时代定义了文物而文物又反映了时代,时代和文物彼此为互相影响、互相见证的关系,文物的出土,为后来人们从各个侧面揭露了其所在时代的习俗、文艺、信仰、军事、科技、政治等内容,这些内容构建起了文物的历史性和时代性,而人们也正是通过这层时代性和历史性得以窥视和了解到这段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文环境[2]。

文物的时代意蕴挖掘借助鉴定和鉴赏的方式达成,通过品鉴和欣赏文物,可以清晰的认识和感受到在文物诞生的年代里,基于人文氛围和文化风格而产生的独特审美意象。文物的形态多样,艺术美学的表现形式也不固定,如各种书帖,主要是彰显线条艺术的美感,而各类画作,则是表现意境上的魅力,再如青铜和瓷器等文物是突出造型上的美艺术感。文物的形态不同,传递的美学意蕴不同,鉴赏者对文物艺术的感觉也就会不同。

如诞生于清朝时期的象牙白菜和象牙罗布,这些文物属于乾隆年间的刻镂染色雕件,其创作风格以写实为主,又如出土于石湾窑的素胎金丝猫,制作者使用胎毛技法将猫的皮毛、胡须、毛孔一一雕刻而出,展现了猫在捕捉老鼠的瞬间所表现出的灵活姿态,这一方面反应了清朝时期的雕刻工艺已经趋于成熟,能够灵活表现雕刻对象的姿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明清时期,我国的雕刻艺术创作开始逐渐从早期的夸张、抽象风格转向更加真实的写实主义。又如西汉时期的直裾素纱禅衣,其纺织手法高超,丝袍花纹华丽,用工精细和富有艺术气息,不仅让这件禅衣带上几分欲遮又掩的朦胧美感,并且增强了衣饰的递进性和层次感,让禅衣显华美尊贵,同时又反映出西汉时期,士人们不事张扬、含蓄内敛的审美倾向。

文物所反映的历史意蕴相比史书的文字描述更为准确直接,通过品鉴和欣赏文物的外形、设计和艺术风格,便能更好的领略掩藏在文物中的时代含蕴。

三、博物馆发挥文物艺术价值和时代含蕴的建议

(一)加大文物保护宣传,提高文物对社会的影响性

博物馆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增强社会大众在文物层面的认识。博物馆可在官网上开设相应的专栏等方式来进行宣传,在专栏中其内容应当采取循序渐进,全方位的普及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提升文物保护在社会上的影响范围,营造良好的气氛。同时,博物馆可以依靠举办讲座、培训班、知识竞赛、巡回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举办展示等相关活动,帮助广大群众能够从各种途径增强对文物的重视程度,了解文物对人类发展的积极意义,并利用文物考古、文物新发现等各类工作动态扩大文物在全社会的认知度[3]。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文物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保护历史文物,既是博物馆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国家大力建设和发展文化事业的当下,文物保护事业任重而道远,博物馆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动员全社会力量重视做好对文物的保护和宣传,增强文物的社会影响力,让文物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和古典美学得以在新时期中传承和发扬。

(二)优化文化展陈方式,增强文物的艺术美学服务效能

博物馆在馆藏资源与人力资源上具备某些共性,基本上都涉及了民族民俗文物、土司文物以及革命文物等内容,为此博物馆应该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将更多社会公众吸引过来,并参与到文物修复、藏品普查等工作中,逐步意识到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也能从中汲取精神营养[4]。博物馆不能简单的展览展示各种文物藏品,而是要实行多元化的文化主题类展览策划,同时也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策划,这也是反映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为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博物馆应该主动去推动,创造性开展工作。以民族民俗文物为例,文物的艺术价值和时代含蕴中涉及到民俗礼仪、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渊源历史、传说故事以及经典诗词等内容,需要利用多种载体帮助人们加深理解,对此博物馆在展示上要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这样有利于人们强化认识同时扎根于心田,避免受到展品的束缚,能够融入文化脉络与社会环境中,通过对中形式展示与表达方式,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之情。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工作中,为人们全面、系统进行讲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四、结语

文物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时代含蕴,是对我国千年历史发展经历的见证和传承,而又因为文物属于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损坏,将会导致其所记录和代表的艺术美学彻底消失,所以对于文物的挖掘和保护也尤为必要。在国家大力构建和开发文化资源,致力提高文化影响力的今天,博物馆当认知文物在文化事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极力保护和宣传馆内文物,增强大众对文物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的认识程度,从而积极投入到对文物艺术的观览、保护、继承和弘扬中,让历史文化能在新时期得到传承和壮大,为我国文化影响力提升以及文化输出实现奠定有力的基石。

猜你喜欢
文物诗词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博物馆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文物超有料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露天博物馆
诗词之页
中国诗歌(2015年1期)2015-06-26 11:57:16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