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因素及建议

2021-06-17 12:31:18郑丹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布局居民空间

郑丹

郑州商学院

近些年来,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分析,能够发现该设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审美进行考虑,也要充分考虑局部区域空间环境的功能。在空间设计中,环境设计是其重要内容,对于现代住宅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体来看,对居住区空间环境加以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从艺术角度上对环境进行创造。而且,要有较高审美能力,在兼顾设计区域环境的同时,兼顾艺术本身的价值。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现实性价值。

一、影响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人本因素与精神文化因素

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人本因素与精神文化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人本因素,主要指的就是居住区内的主体[1]。作为直接感受居住区环境的主体,居民会直接对空间环境设计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环境设计时,需要结合居民的需求、生活方式与习惯等设计,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突出人文性关怀。此外,在精神文化方面,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时,通常会对居住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进行考量[2]。具体表现为,设计时可能会根据当地传统文化特征和居民需要,融入当地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居住区的鲜明特点,提高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品味。

(二)环境因素与老龄化社会因素

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环境因素、老龄化社会因素,均会对其环境设计产生影响。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保障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3]。在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时,一般会重视对当地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的保护,尽可能的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且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以使用环保材料为主。因而,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主的环境因素,会影响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同时,老龄化社会因素也会对空间环境产生影响[4]。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下,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且孤寡老人数量也有所增加。在此种情况下,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时,就需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在居住区内增加医疗保健设施、文化教育设施等,尤其社区内道路要做好防滑处理,减少老年人摔倒现象。

(三)物业管理因素

物业管理因素,对于居住区空间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居住区环境空间设计时,要与物业处理好关系,依据物业的管理区域,明确各管理片区的划分情况。结合片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消防疏散通道[5]。除此之外,设计时要掌握物业管理公司对居住区内布局设计的要求,在遵循其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居住区内环境,有层次的设置居住区内绿化带。所以,居住区环境设计前,要加强与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流。

二、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布局

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不仅涵盖的内容多,且设计比较复杂。在设计中,不仅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考量,同时要从艺术层面突出设计的创新点。在此基础上,从优化居住区空间结构布局角度,提出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建议。空间群,作为完整空间序列,组成部分为多个空间。因而,在对空间结构进行布局时,可将其视为整体的空间群,通过其中各空间的联系,相互渗透的突出层次感。

一方面,前导空间的布局。一般来说,居住区是屋外空间层次的划分,相对明确。此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序列的完整性设计,提供了保障[6]。所以,在对居住区空间设计时,可设置前导空间,以居住区入口为主,在各主要的入口位置,设置小区相关走向标志,对小区居民起到方位向导的作用。同时,在地面空间合理位置,设置广场和停车场,方便小区居民娱乐生活和停车。在此布局期间,需要注意入口对景。可用于入口对景的对象较多,包括假山建筑、中心绿地、和绿化小公园等。通过现实与虚拟的对比性手法,提高居住区前导空间的美感。

另一方面,公共空间的布局。居民从前导空间进入到小区内部后,便直接进入到居住区公共空间。作为整体环境的精华和重点,在对空间结构进行布局时,可在相应位置,设置健身中心、活动站等公共建筑。同时,各种公共建筑的造型,要结合其属性,突出鲜明色彩,使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能够有效的融合。通过合理的公共空间布局,能够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区内中心地带。

(二)加强对居住区建筑结构的创新

在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居住区实际情况,加强对居住区建筑结构的创新。建筑结构设计,是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重点内容,对整个空间设计的合理性、美观性等,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在对居住区建筑结构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掌握多种设计形式,了解不同设计方式的优势、劣势,从多样化住宅群体组合角度,突出建筑结构的协调性、组合变化性和景观渗透性。

首先,在协调性方面。完美居住区空间环境的打造,离不开整体设计。在对居住区单体设计时,要考虑群体设计,尽量做到单体与群体的协调[7]。而且,设计人员要对居住区的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尽可能使其建筑风格,与城市发展中所表现的总体建筑风格相协调。通过对协调性的重视,可以充分从建筑设计角度,将居住区建筑结构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来。

其次,在组合变化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居住区建筑群体时,要从建筑结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风格协调原则的基础上,也要关注所设计的造型是否新颖,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具体结构设计时,可结合居住区环境特点与建筑的使用功能,适当处理空间组合上的建筑空间,从整体角度上,突出空间组合的主要与次要内容,提高布局的均衡性。比如,可利用长短拼接或是点条拼接等方式,突出居住区建筑群体的变化性,并且从色彩方面突出建筑结构的多样化,以错落有致、颜色分明的设计美感,提高居住区居民的亲切感。

最后,在景观渗透方面。在居住区不同建筑方位,设计不同的入口,在建筑转角、底层等,设计内部、外部空间环境。同时,也可利用辅助性功能,提高居住区建筑机构的美感。具体来讲,可在建筑底层的架空层区域,设置绿化带或是专门的停车场,用于提高景色的美观度,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停车区域。

(三)重视对居住区交通绿地与公共设施的设计

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重视对居住区交通绿地、公共设施的设计也是尤为必要的。交通绿地的设计,能够通过合理的街道比例和绿地环境,放松居民的心情;公共设施的设计,能够通过多样化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理想的活动空间。

在对交通绿地进行设计时,可从街道空间比例、绿地等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居住区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线性道路设计[8]。在具体设计时,可结合街道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与相对应的空间层次结合,关注街道空间比例,遵循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原则,明确道路等级,提高空间环境布局的合理性。对公共绿地设计时,可结合居住区内的建筑结构和布局,选择多种设计方式。具体方式,包括自然式、规则式、不规则式等。自然式是国内比较常用的设计方式,主要是其并不可以追求规则式所体现的雄伟,而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模仿,从园艺角度上,能够提高居住区环境的美观度。

在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时,可重视对居住区域内医疗、金融和教育等相关设施的设计。从某种角度而言,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数量和类型,需要结合居住区内居民实际情况决定。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尽可能的与居民需求相符合。比如,对于老年人较多的居住区,可多设置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娱乐项目,满足老年人需求;对于儿童较多的居住区,可多设置符合儿童玩耍的小型娱乐项目,满足儿童需求。

三、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环境需求,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逐渐受到关注。究其本质来看,此类设计属于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特殊性。对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实际上也是艺术创作的全新过程,与人们的生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在人们思想观念逐渐转变的新形势下,创新居住区环境,提高居住区环境的艺术水平,是提高居住区人员情感体验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研究中,在掌握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分别从优化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布局、加强对居住区建筑结构的创新、重视对居住区交通绿地与公共设施的设计等方面,提出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相关建议。期望在本次相关内容的研究下,能够为日后提高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水平提供建议。

猜你喜欢
布局居民空间
石器时代的居民
空间是什么?
石器时代的居民
创享空间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7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48
Face++:布局刷脸生态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12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