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琴
摘 要:我国实施新课改以来,要求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教育,注重老师与学生的课堂沟通交流与对问题的探究。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对于新课改的文本要求理解不一,在落实的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基于人教版中高年级的小学数学课本,提出一些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促进深度学习的建议,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有方向、学习有深度”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新课改后,由于教师的个性差异使得教学效果差异较大,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弊端:课堂讨论交流浮于表面、小组内部分工不科学、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效果、课堂的学习不够深入。基于此,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方向,深度钻研教材,在问题设计上有自己的小巧思,凸显问题的深度。
一、把握基本学情,深度钻研教材
教育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手段。教师应该把握好一般人的学习发展程度,在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后,还需要对教材进行精准把握,在设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教师需深入解读教材,把教材嚼碎、嚼烂,利用数学文化,剖析知识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学前,教师应该深入课本,在嚼烂课本内容后,能够深入浅出,厘清基础知识点和重难点。圆的意义、画法就是基础知识,圆的基本公式、圆周率就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课前可以借用刘徽的“割圆术”和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故事,给学生讲讲“圆”的历史发展,培育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对圆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生活中的圆有哪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圆有哪些新的认识?教师在对教材的分析上,应做到三点:第一,在教学演示过程中,需通过推理、想象、思辨三种方式来发现圆的特征。此外,还需动手操作,例如量一量圆心,用纸折一下圆形,比较一下大小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发现圆形的特征;第二,要求学生掌握圆规画圆,领会这一操作的实质;第三,通过小游戏的方式,介绍这节课将要讲述的内容。例如,采取学生都感兴趣的寻宝游戏,将宝物设置成一个圆形,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一步一步地展现圆的形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这是什么图形?你会画吗?然后要求学生拿出圆规开始画。画好后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展示。这些步骤可让学生提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圆看见更多。
二、代入真实情境,设计深度问题
知识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选取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使他们有代入感。
教师设计具有深度的问题,不只问“可不可以举例子”这样的问题,要循序渐进,问出关键:“发现了什么规律?”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发现的规律,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知识探索动力与思维能力。教师设计题目应该遵循易见、易找、能用、易总结的原则。
例如,在教学“加法、乘法交换律”时,教师在熟悉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和现有认知习惯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的相似性,整合教学,可询问学生“什么是加减乘除?4+3与3+4,13+17与17+13它们相同吗?为什么?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能够用图形或数字来表示这种规律吗?你觉得这种规律叫什么呢?”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可以举很多例子:20+30=30+20,111+137=137+111,3+6=6+3等。”“我觉得除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相加相等。”“我想用a+b=b+a,或者x+y=y+x来表示。”“我想问除了加法,那减法有没有这种规律呢?”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已经自主发现了加法、乘法交换律的规律,还发现了除了加法,减法是没有这种规律的。同学们自主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拓展知识维度,远比老师主动授课效果更好,真正实现了深度教学的目标。
三、持续跟进学习,评价学习成果
时刻关注学习过程学习状态,根据每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调整学习策略才能得到优秀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跟进,当学生取得较好的效果时,大方给予赞美和肯定;当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时,应及时与其交流,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引起重视。
传统的评价系统太过单一、形式主义。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都太过功利化,导致只重结果忽略过程,忽略了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以及教师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教师持续跟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反馈,更加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教授旋转这一课程时,教师首先给学生布置一道题目“把线段AO旋转180度”,要求小组交流,然后请人起来回答他们的旋转方法。有的学生认为以A为中点,然后顺时针旋转180度;有的考虑以A为中点逆时针旋转180度;有的想到以O为中心,然后顺、逆时针旋转180度;有的则以AO线段中的一点B为中心进行顺、逆时针旋转180度。老师全程观察学生的讨论状态以及操作方法,及时记录、交流、评点。在双向互动中,老师起到了良性的引领作用,学生在数学思维和素养上得到深入发展。
總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依托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设置具有深度的问题、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真正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云萍.关注学生思考 凸显深度学习:“成长课堂”第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侧记[J].小学数学教育,2019(11):52,62.
[2]杨勇.数学实验:让数学探究学习更有深度: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数学之友,2018(2):6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