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疆对中亚直接投资

2021-06-16 00:55瑾,黄
关键词:中亚国家中亚通关

汪 瑾,黄 燕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新疆应朝着充分发挥地缘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战略目标努力,形成集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为一体的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直接连接中亚国家,是沟通我国与中亚之间资源、生产要素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近年来,新疆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投资合作范围扩大,投资层次提高,成效初显。

一、新疆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进展

(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自“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新疆与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加深层化和多元化,特别体现在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规模上不断扩大。2012年,新疆对中亚五国的投资仅为1.56亿美元,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在中亚五国的投资额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2.17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23亿美元和2015年的4.92亿美元,分别增长39%、49%和52%,此后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2018年达到4.91亿美元。依靠“一带一路”的发展红利,新疆对中亚的投资流量与日俱增,中亚逐渐在新疆对外投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推进和延展,双方投资合作将会日益紧密,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窗口作用得到发挥,成为连接欧亚经济圈的关键区域。

(二)主要投资对象国为哈萨克斯坦

新疆对外直接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亚国家,尤其是哈萨克斯坦。根据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备案结果公开名录,新疆在中亚五国共设有135家境外投资企业,其中89%的投资主体,选择集中在中亚五国中的某一个国家投资,11%的投资主体投资在两个以上的国家。有69家新疆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设立的境外企业,分别有28家、18家、18家,在土库曼斯坦设立的企业最少,仅有2家。图1显示,新疆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最多,在中亚五国中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塔、乌和吉三国,对土库曼斯坦的投资最少,仅有2%。(见图1)

图1 新疆在中亚的投资国别情况

可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哈萨克斯坦是新疆在中亚投资活动里举足轻重的合作伙伴,不仅双方的合作依赖度不断加强,形成了共存关系,而且在中国对中亚地区资源寻求型的投资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秩序较为良好且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又因为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能源丰富,使得全球大量知名石油公司纷至沓来,包括中国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也进军当地石油开采领域。受此影响,新疆在中亚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更倾向于哈萨克斯坦。

(三)投资领域广,侧重能源矿产业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新疆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由矿产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到机械设备生产销售、建材、信息技术和电商等多元投资领域。新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创办的企业集中在能源开发和建筑行业,并逐步向农业、水利水电领域延伸;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主要以矿产资源开发、机电、机械配件和生活日用品行业为主,既涉及重工业,也有轻工业,范围较广;在塔吉克斯坦主要以矿产勘探和基建工程为主;在乌兹别克斯坦则以陶瓷、塑料制品、建筑材料和日用品销售为主,近年在土库曼斯坦没有新设企业。

新疆在中亚的投资领域虽广,但仍以能源、矿产等传统领域为主。如2012年新疆广汇能源在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油田项目上追加投资近6.89亿美元,还在当年底出资2亿美元收购南依玛谢夫油气项目;2015年紫金矿业在塔吉克斯坦进行泽拉夫尚金矿的开采,后续还增资1.28亿美元;2018年特变电工向塔吉克斯坦投资3.49亿美元,进行金矿开采项目。可见,丰富的油矿资源吸引了大量新疆企业入驻中亚。

二、新疆对中亚直接投资面临的困境

(一)产业结构不适应东道国产业升级需求

中亚国家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加工制造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制造业,有着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的急切需求。而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相对滞后,其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的发展格局未改变,企业仍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获利空间小。然而,中亚国家的产业体系对轻工业有较大需求,过去从新疆进口的轻工产品绝大部分不是本地产品,而是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加工制成品借助新疆贸易渠道进入了中亚市场,新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以满足对外直接投资的要求。根据哈萨克斯坦近年颁布的《加快工业创新与发展国家纲要》,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已经开始由以前单纯依靠能源行业转向非能源行业,将工业重心逐步转向新型加工业,并出台各项政策扶持非资源产业的发展。按原有的投资模式,将无法适应产业升级需求,阻碍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

(二)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货物进出口的效率以及国际物流运输,是影响投资时间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新疆虽然地处“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核心区,在各项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基本建成了国际陆路运输口岸、国际航空港、石油管道和天然气运输管道等多样化、立体化的硬件基础设施体系,但由于自然、气候和地理因素的限制,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基础条件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在中亚五国中,只有中哈实现了国际铁路联运,但两国间的铁路运输轨道设计标准不一致,货物进出口需要从国际标准铁路运输轨道改为国际港口宽轨才能到达我国境内,中间的转轨过程既增加了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也降低了铁路运营速度和效率。部分口岸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成为季节性口岸,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存在布局不合理和管理不协调等问题,严重影响通关效率。而在软件服务方面,各国在跨境进出口通关文件的审核和通关手续的办理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繁琐的进出口文件要求制约着双方的投资活动和贸易畅通,造成通关时滞并加大了投资成本[1]。基础服务方面的障碍,使新疆企业在中亚投资问题上产生较多顾虑,不利于新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新疆“一带一路”的规划建设和部署也产生不利影响。

(三)中亚国家投资环境欠佳

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除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依靠资源禀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成为农业-工业国外,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均属于农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且存在债务风险与通胀风险。中亚国家大多数经济转轨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充分建立,普遍存在国内市场不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政策不稳定等现象,增加了新疆对中亚的投资风险。而新疆企业目前也缺乏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导致出现投资经营决策的失误。例如,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发生大规模骚乱时,由于对该事件的误判,新疆企业无应对方案,显得慌乱且措手不及。然而在2010年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时,依然有部分企业对此毫无心理准备和预期解决方案。这两次意外事件都导致新疆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三、新疆对中亚直接投资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双边经贸合作全面提升,为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新疆已与中亚国家建立了合作平台,从2011年开始,新疆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并在中亚欧地区已初具影响力,推动和全面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处于“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位的新疆,已经在陆路运输和国际航空港建设等领域独树一帜,其政策效应与发展效果尤为突出,“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向中亚市场创造了更多的投资良机。

(一)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为实现新疆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定位,“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健全,交通运输网逐渐完善,逐步实现新疆与中亚各国的信息通讯互联、运输网络互通,形成以核心区为轴,向西、向南、向北辐射的布局。

“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渐显成效,新疆与中亚之间更高效便捷地在丝路通道上不断输送产品、能源和信息,为我国经济建设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航空方面,完成了4个民用运输机场新建,7个机场的搬迁和扩建,5个机场的改扩建也正在进行中,全区民用机场总数达到21个。公路方面,北、中、南三大通道功能不断完善,明水至哈密段G7线建成通车,形成第二条进出疆的全天候交通大动脉 ,开通111条与中亚五国相连的国际运输线,中吉乌的国际公路货运逐步常态化。铁路方面,2014年以来,全区铁路新增运营里程1320公里,总里程达6231公里,乌鲁木齐至内地的高速铁路实现了全国联网,克拉玛依-塔城铁路开通运营[2]。截至2019年5月底,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开通264条航线,飞往19个国家、23个国际城市、84个国内城市。信息方面,通过与中亚邻国的对接,17条跨境光缆开通,实现了与中亚的信息互联。

(二)口岸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1.口岸数量众多。目前,新疆拥有17个一级口岸和12个二级口岸,包括2个航空港和15个陆路口岸。对哈萨克斯坦开放的口岸有7个,其中巴图口岸已经成为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农产品和粮食的指定口岸,是新疆第一个在边民互市贸易区域内实行“三日免签证”管理的国家试点开放口岸,当地口岸物流蓬勃发展,促进新疆企业走出去;霍尔果斯和都拉塔等一类口岸面向中亚市场,全国70%以上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20条铁路专线直通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使口岸贸易互联互通,投资双向促进;对吉尔吉斯开放2个口岸,塔吉克斯坦开放1个口岸,形成了集航空、公路、铁路、管道运输为一体的口岸体系。新疆口岸体系辐射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合作、国际贸易、能源“中转站”。

2.通关提速带动产业扩容。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18年新疆进口通关时长29.41小时,较2017年平均时间缩短67.49%;出口时长1.16小时,较2017年缩短56%。2019年3月,霍尔果斯-努尔饶尔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试运行,首月累计实现果蔬出口近9600吨,货值8300多万元,环比分别增长40%和32%。通关业务现场设置专用窗口,按照“即来即办”的原则,通关全程专人引导、专岗服务,海关整体通关效率明显提高,2019年进出口通关总时分别压缩94.7%和47.2%,超额完成压缩目标。提高整体通关效率,有助于促进口岸农产品进出口稳定增长,带动农业和基础产业的扩容。

3.口岸进出口增长迅速。“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促进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和巴克图等新疆众多口岸的自身成长与对外链接能力。如现在的阿拉山口,依托区位优势和关税优惠政策,引进面粉、油脂、肉类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境外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中转增值”,沟通中亚市场,已发展成为集出口通关、中转、保税物流、加工、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国际口岸城市。据统计,在2018年“一带一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新疆口岸实现对沿线国家进出口2915.4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同期口岸进出口贸易额的98.2%。其中,出口增长0.7%,为1521.1亿元;进口增长31.7%,为1394.3亿元。对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为1048.5亿元,增长3.5%,占36%的绝对比重;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合计占比38.5%。新疆口岸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近年来对沿线各国的进出口总体上一直处于中高速增长态势。

(三)优势产能合作不断深入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过剩产能输出,深化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这是目前新疆外商投资的最大动力。2015年,新疆中泰集团与塔吉克斯坦纺织工业和新能源技术部正式签署了《纺织发展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3.26亿美元。在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和丹加拉市规划种植棉花20万亩,配套建设2座轧花厂、年产15万纱锭及后续织布、印染、服装等一体化项目。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投资10.6亿元人民币,建成并投产18万亩棉田、2座轧花厂和15万纱锭,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和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后续2万吨织布、100万件服装及与之配套的印染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可至少解决当地3000人就业。塔吉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将该项目列为塔吉克斯坦“国家项目”和“中塔合作重点项目”。

截至2018年底,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25亿元建设中乌医药城,在塔什干兴建了新药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成果转移孵化平台、海外科学教育基地“三位一体”的国际平台。作为“共建、共享、共赢”的示范性案例之一,它的建成将显著提升乌兹别克斯坦的药物研发能力,改变乌兹别克斯坦医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普通民众买药难、买药贵的局面;同时,以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向整个中亚及周边地区提供医药辐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健康提供服务。企业“走出去”不仅促进了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一批资金实力雄厚、有技术的优秀企业在中亚地区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所在国带去了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创造了就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四)互补性投资促进贸易发展

新疆与周边邻国产业上有较大的互补性,为对外投资提供了内在动力,形成了新疆与周边国家基于产业差异的贸易产品结构。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轻纺工业产品丰富,而中亚地区则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农业、轻工业、纺织业发展相对薄弱,双方形成了天然的互补优势。由图2可知,新疆对外贸易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虽然出现阶段性下降,但恢复较快。2015年外贸首次出现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是世界能源价格下跌、中亚国家货币贬值和经济增长放缓,新疆从中亚进口的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3]。

图2 2010—2018年新疆对外贸易变化趋势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一直以来,新疆对外贸易都是出口占绝对优势,而进口呈现震荡下降偶有阶段性上升,造成进出口差额加大,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据统计,2014—2019年,新疆对外贸易额达到1136.9亿美元,其中出口967.1亿美元,进口169.8亿美元,贸易顺差达797.3美元。顺差扩大主要是由于“一带一路”下的资金技术支持,新疆投资规模扩大以及出口结构不断完善,对外投资促进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出口的增长。

四、新疆扩大对中亚直接投资建议

(一)充分发挥在中亚投资中的支点作用

借助地缘优势、人文优势,新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进军中亚国家的桥头堡。中、东部地区的投资企业已开始布局新疆,在疆建立发货中心或新建厂房,将部分边际产业转移到新疆,再以新疆为跳板,稳步进入中亚地区。此举于企业而言是最为便捷和快速的方式,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新疆在投资中亚战略中的地缘支点作用,提升乌鲁木齐面向中亚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的实力,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疆应不断改善和优化既有的物流环境,吸引中、东部企业来新疆投资,加强与这些企业的经济协作和产业分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经济集聚形成有新疆特色和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群,共同开拓中亚市场。同时,在建立和完善投资风险保障机制,推动中亚地区投资便利化,保障投资企业与人员安全等方面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二)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一带一路”不仅是新疆获取能源的通道,还是向沿线周边国家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通道。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资源主要依靠进口,而中亚是世界最丰富的能矿资源宝库之一,石油、天然气、钨、铬、磷矿石、铜等储量世界领先,因此中国与中亚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空间较大。新疆对中亚投资以能源和原料产品为主,经济技术合作和投资的绝大部分项目都集中在资源开发和相关领域,但是这种单一的投资结构无法满足中亚的现实需求,也不利于新疆的产业结构升级。双方应拓展在非能源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农业、交通、通信、纺织、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优化新疆对中亚的投资结构,实现自身过剩产能的转移,激活发展新动能,适应中亚对非资源领域发展的需求,深化新疆对中亚地区直接投资的发展。

(三)努力完善交通及物流服务体系

1. 提高基础服务水平。无论是由于铁路转轨带来的运行低效,还是季节性口岸未得到充分使用导致的闲置,又或者是通关手续的繁杂所造成的成本增加,都可以归于运输基础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秉持“互利互惠”理念,共建统一的铁路运输网,实现国家间铁路运输的统一,节约物流运输转轨的时间和成本;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完善口岸开放的政策体系,优化新疆内陆口岸的空间布局并赋予更多的口岸功能,如在口岸地区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的消费;最后,要实现通关手续“去繁就简”,需要两国通力合作,达成相关运输条款并简化不必要的程序,就某些通关程序达成共识,出台互惠待遇政策,还可以联合开发通关信息化系统,以便两国投资者随时了解各自通关过程和进度安排。

2.促进物流服务智能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投资活动的基础,而物流服务则是重要保障。新疆在“一带一路”的建设部署下,目前已初步实现 “陆上、空中、网上”一体的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进展,但物流服务体系仍有待专业化和智能化,智能物流可以实现跨国、跨境、跨区、跨机构的数据信息无缝链接,使双方可以在“一带一路”通道上更高效便捷地输送产品、能源和信息,为两地建设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

当前,互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跨境电商的全球化发展,各国特色产品通过跨境电子平台销往全球,而与之配套的智能物流体系也成为了保障电商发展的有力支撑。新疆应当利用中亚广阔的市场和距离优势,推进跨境电商试点、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数据化物流。可以通过整合物流信息平台资源,建立一个跨行业、跨区域的智能电子物流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物流网络和信息的实时互联和资源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一是利用智能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发布、网上交易、包裹追踪、数据更新等功能,促进货源、物流服务等信息的有效匹配;二是进一步提高海关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审批程序,优化通关环节,实现“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三是借力“互联网+”,打造一套完整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通过供应链管理等新物流服务模式,扩大物流信息资源配置的范围和管理效率[4]。

(四)促进贸易与投资有机结合

中亚国家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技术匮乏、资本不足,与新疆开展各领域的科技合作意愿强烈,需要从中方引进能源、交通、电力、矿产、农业等领域的技术。中国石油、机械、承包工程等领域有实力的大企业逐步进入中亚市场,并逐渐成为开拓中亚市场的主力军,在该地区承揽了公路、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了大量能源、铁路、化工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而且机电类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比例不断增大。在农业生产方面,中亚国家的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物资供应严重不足,导致果蔬、农畜产品加工等农产品生产处于劣势。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哈国的水果仅能满足30%,反季节蔬菜仅能满足4%,每年都需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苹果、柑橘、梨、红提、葡萄以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5]。我国在农产品加工、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等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新疆尤其在蔬菜和水果等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一方面新疆可以向中亚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同时新疆企业可以利用与中亚的技术互补和其强烈的合作意愿,开展技术合作,加大技术输出,从而带动我国农业机械、化肥等系列产品出口。

(五)建立和完善经贸合作安全防范机制

中亚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中国企业在对中亚地区进行直接投资之前,需要对当地的市场和风险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评估。政府也应该及时掌握中亚国家信息,预测中亚国家的经济形势,及时跟踪调查,发现问题,根据问题调整政策,给企业和投资者正确的引导,避免企业走弯路,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政府还要帮助企业把握好政策的重点与方向,以确保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走对走稳,尽可能降低和规避投资风险,与中亚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中亚通关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通关游戏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中亚速览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