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沈阳二四二医院干诊室,辽宁 沈阳 11003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存在心前区痛、多汗、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有严重的影响[1]。既往临床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多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而循证护理更为全面、科学,且更具针对性[2]。本研究旨在探究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病情状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展开研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80例,采用循证护理与常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排除标准:合并精神与意识障碍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伴有其他脏器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62~79岁,平均(69.83±6.07)岁。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为63~81岁,平均(69.21±6.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内容包括密切监护病情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①创建循证小组,明确循证问题: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3名责任护士以及若干名护理人员;小组成员围绕当前护理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并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查阅信息展开临床讨论,分析其科学性、严谨性以及可信度,总结循证护理方案,并于临床工作实践中应用[3]。②用药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特别是病因、诱发因素等内容,可选用图片、文字以及影像资料等方式进行知识讲解,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好的认识自身疾病;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监督、指导患者用药情况,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升。③饮食指导:责任护士结合患者的身高、体质量等实际情况展开每日所需能量摄入量的评估,并参考相关膳食热量要求,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嘱患者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低盐、低热量、低脂肪以及高纤维食物的摄入;进食环境、心情会对患者的食欲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的进行环境的改良,促进患者舒适感的提升,从而实现食欲的提高[4]。④情绪指导:创建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获得患者的信任,并展开双向交流,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消除其心理顾虑,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保证病房内光线柔和、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为患者良好的睡眠提供保障。⑤健康宣教:定期展开各项活动,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结合患者的自身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健身操、打太极拳等,护理小组成员需注意运动量的合理掌握,避免患者过量运动;帮助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告知患者在睡前避免观看紧张、恐怖的影视节目及小说;纠正患者的吸烟习惯,告知患者可少量饮用低度酒,如啤酒、黄酒以及葡萄酒等,避免饮用烈性酒[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接受干预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与情绪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住院时间3项。生活方式包括饮酒、吸烟、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4项指标,由责任护士展开随访调查工作。情绪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并发症的统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项。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心率与收缩压指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饮酒、吸烟、饮食以及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对比[n(%)]
2.3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情发展与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6]。老年患者在疾病的长期影响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这些不良心理会对疾病的康复、预后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7]。该疾病与患者不良心理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不良心理会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心脏病的发生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另外,不良心理状况会导致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死亡风险增加[8]。因此,需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善不良心理状况,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预后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患者的价值与意愿,护理计划的制订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 符[9]。有学者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10]。本研究可知,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饮酒、吸烟、饮食以及运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