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絮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5)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再加上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年轻化。该疾病主要是脑部供血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形成脑梗死或脑动脉堵塞。该疾病在发生时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无力等,主要症状包括偏瘫、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十分关键。一旦发生缺血性中风,也必须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尽可能减轻疾病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目前临床上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西药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药物等。西药虽然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期用药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1-3]。基于此,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治疗中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此,本研究就提出了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方案。本研究以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例,分析应用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本次研究对7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的方法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5.41±2.50)岁,病程6~22个月,平均病程(15.40±1.20)个月。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0∶15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5.50±2.40)岁,病程6~23个月,平均病程(15.55±1.32)个月。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缺血性中风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缺血性中风相关诊断标准[4];70例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及脑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中风;70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知情,并同意开展研究;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官疾病,恶性肿瘤,药物试验过敏,对本次研究抗拒不配合,病情危重并伴意识障碍、语言障碍,严重焦虑、狂躁,无法配合研究开展等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保护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降糖、降脂、降压等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10 mg)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口服治疗,每次100 mg,每日1次;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75 mg],口服治疗,每次75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中药药方包括郁金、炒白术、丹参、石菖蒲各15 g,鸡血藤30 g,法半夏、天麻各12 g,胆南星6 g,全蝎5 g,地龙、川牛膝各10 g,三七粉(冲服)3 g。肝阴虚者加枸杞子、熟地黄各20 g,黄精15 g;气虚者加党参15 g、黄芪30 g。将上述中药药方加清水煎煮,取400 mL药汁,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5]。如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病程为0级,则为基本痊愈;如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部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病程为1~3级,则为显效;如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少部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则为有效;如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其中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中医证候评分即根据患者症状程度的不同分别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6]。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99分,<50分表示患者存在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表示患者存在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运动障碍[7]。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在对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2.3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FMA评分为(43.50±2.10)分,对照组FMA评分为(43.40±2.10)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为(96.11±2.10)分,对照组FMA评分为(82.40±1.50)分。两组对比,观察组评分明显更高,说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更好(P<0.05)。
2.4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 治疗前,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6.12±3.32)分、(67.90±3.45)分;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6.12±2.53)分、(68.10±3.26)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5.10±2.52)分、(40.50±2.44)分;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3.10±2.34)分、(49.99±2.56)分。可见,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
缺血性中风是由脑供血障碍、脑神经元缺血导致脑部局限性脑组织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对于缺血性中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西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常用的治疗药物阿托伐他汀钙、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这些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微循环,减轻脑部损伤,起到抗血栓的作用[8-10]。但是长期用药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不良反应多,停药后病情容易继续发展等。在此背景下,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就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发生与痰湿、血瘀、络阻有关,进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脑髓不足,而脑为元神之腑,脑窍瘀阻,出现昏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基于此,中医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主张以活血通络、熄风化痰为主,故而提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方案。化痰活血通络汤中药方组成包括鸡血藤、川牛膝、丹参、石菖蒲等,其中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丹参、地龙具有活血通络、平息肝风的功效;全蝎具有熄风镇痉的功效;石菖蒲具有豁痰开窍的功效;天麻、半夏具有降血脂、防血栓的功效;诸药合用,同时联合西药治疗,其药效就可以协同发挥互补互助,最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11-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西药联合化痰活血通络汤治疗可以进一步增强药效,其中化痰活血通络汤对促进患者康复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在对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是因为化痰活血通络汤不仅具有化痰、活血、通络的作用,还具有护脑、益气的功效,所以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张静[14]在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中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6.5%,实施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1%,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张静指出,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运动功能障碍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当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后,其肢体运动能力就会直接受到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导致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与血液不循环有关,而化痰活血通络汤在活血通络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为(96.11±2.10)分,对照组FMA评分为(82.40±1.50)分,两组对比,观察组评分明显更高,说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更好(P<0.05)。这是因为化痰活血通络汤中诸药合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调节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最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张喜云[15]在中医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分析中研究结果指出,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试验组其FMA评分明显高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这也说明,给予患者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而言,疾病对其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生活质量会明显降低,且患者自身的疾病也会给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这些都会成为患者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6-19]。但是如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就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压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这是因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当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其心理舒适度也得到了提高。在健康、积极的心态下,患者的疾病也更容易恢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西药联合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