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效果监测机制构建研究

2021-06-16 08:05郭炳君
科学咨询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学习成绩监测

张 茜 武 俊 郭炳君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1756)

全国教育大会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本科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在注重“教得好”的同时更注重“学得好”。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本科教学,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金课”,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学习效果监测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研究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习效果的定义

大学生学习效果一直都是教育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广义上来讲,通过学习主体所发生的变化就是学习效果。从狭义上来讲,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就是学习效果,学习效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习成绩。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理念认为,一切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应以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大学生学习效果的界定应以教学目标来确定。由此可见,学习效果受到学习主体、教学主体、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效果监测机制,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2]

(二)研究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性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大学学习更专业、更系统,学习环境也更为自由、宽松,单一的学习成绩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能力也应该作为学习效果研究的重要内容。学习效果受到学习主体、教学主体、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的影响。研究大学生学习效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评价也有重要作用。

(三)目前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研究的概述

目前,对学习效果监测的研究主要在学习投入和学习评价两方面。学习投入主要体现在:基于个体的学习投入和基于互动的学习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尽管可以体现出学习过程,但缺少对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学习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秩序、学习风气、学习效果、促学活动等进行评价。其中,学习效果主要由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等静态指标构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评价少,且主要为教学评价,缺乏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动态监测。[3]

(四)本文的预期效果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大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因素以及评价因素进行总结,结合实际教学和工作经验,对现有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模式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科学的大学生学习效果监测方法,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主要内容

(一)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人主观因素,也包括客观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本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西南某高校2019级英语专业X班27名学生进行观察追踪,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包括个人学习态度、成长环境、语言学习背景等,其中个人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最大。观察发现,学生学习态度好,如按时保质完成课程作业、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在小组作业中承担任务超过40%的学生,在期末考试过程中成绩较好,并且学生从课程中获得的收获更多。另外是语言学习背景,语言学习背景主要是高中就读学校和高考英语成绩两个方面。经观察发现,高中就读学校为外语类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相对高效,学习成绩较好。高考英语成绩对大学学生学习效果影响较小。[4]

在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因素中,首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音像资料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注意力较集中,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也较多。相比较而言,写作教学的教师主要侧重于写作练习,反复的写作练习相对较枯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抱怨较多。部分学生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弱。

(二)学习效果监测内容

根据对西南某高校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27名学生的观察和跟踪,学校效果监测的内容应该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结果,而且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动态监测。根据实际教学和工作经验,学习效果的监测内容可以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

学习前监测,也可以称为事前监测。针对不同课程,教师会布置课前的预习内容。学生对预习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和资料查阅情况是学习前监测的重要内容。班级中学习成绩较好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课程预习方面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关于预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会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思考,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5]

学习过程监测,也可以称为事中监测,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动态监测。课堂表现主要分为课堂上是否集中注意力、师生互动情况、参与小组讨论等。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课堂使用手机。构建无手机课堂,是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方式。同时,师生互动情况也是课堂监测的重要内容。语言类专业学生的课堂互动相对较多,长时间不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可能较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工作量,是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监测的重要内容。

学习后监测,也可以称为事后监测,主要是针对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监测。学习后监测最直接的方式为测验,包括随堂测验和课后测验。测验成绩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反映。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外语类相关的竞赛,包括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学科竞赛参与情况也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后监测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有学生的工作任职情况、学术水平考试、论文发表等,也应该作为事后监测的一部分内容。[6]

(三)学习效果监测机制

围绕学生学习效果监测内容,构建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学习效果监测机制,动态、科学地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该学习效果监测机制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任课教师应在每一次课程开始前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验,同时对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文献或材料的情况进行记录。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无手机课堂提高学生注意力,并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完成团队任务时,教师可通过设计分工合作表,严格记录小组成员的任务及参与度,从而尽可能量化学生的参与情况。课堂后,教师要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同时要不断追踪学生的后续发展,尤其是其参与学科竞赛、专业技能考试的情况。[7]

图1 动态学习效果监测机制

三、学生学习效果动态监测的意义

动态监测学生学习效果,相比传统通过考试成绩、升学率、就业率等监测方式来说,对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考试成绩等监测方式以结果为导向,往往忽略了学习过程的情况,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课程学习。同时,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竞赛和科研情况、相关任职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是实现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动态监测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学生学习成绩由任课教师进行评定,更多的是从任课教师的角度评判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动态监测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情况,尤其是能力提升的情况。对于学生掌握较弱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目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本文涉及的研究是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跟踪,现阶段的研究没有完全量化,研究还停留在主观观察上,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在班级内部之间,只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对比,没有严格将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导致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不够。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在班级与班级之间设置对照变量,研究仅限于班级内部,没有形成对比。另外,研究的结果还没有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应用。文章所提出的理论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学习成绩监测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名落孙山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学习监测手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