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骨瓣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06-16 07:15:08梁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048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7期

梁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0480)

重型颅脑损伤(STBI)常以意识模糊、肢体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现脑疝,增加病死率,故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对降低病死率尤为关键。目前针对STBI治疗主要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术与标准大骨瓣术,其中常规骨瓣开颅术可及时清除病灶血肿,帮助受压部位血供恢复,但因骨窗小,术中存在颅内压减压难达预期的现象,增加术后二次出血风险[1]。而标准大骨瓣术中增加骨窗尺寸,有利于术者最大化清除颅内血肿[2]。为寻求更好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用于治疗STBI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未来临床治疗STBI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STBI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2~73(43.21±2.5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4~74(43.18±2.6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颅内CT检查确诊为STBI;(2)伴神经缺损症状;(3)均首次接受相关治疗;(4)且纳入对象及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脑部肿瘤;(2)伴癫痫、颅内占位病变等疾病史;(3)伴血液系统异常;(4)伴免疫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予以标准大骨瓣术治疗,详细流程如下:辅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头部向健侧偏45°,常规消毒铺巾,切口位置:颧弓上耳前1cm,耳后上方沿顶结节前方至额部中线,直至前额发际处,骨瓣:12cm×15cm,祛除蝶骨嵴,获取中颅窝、前颅窝手术视野,放射状剪开硬膜,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减张缝合硬脑膜,固定骨瓣后放置引流,逐层缝合。

1.3.2 对照组 予以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术中体位、麻醉方式与观察组一致,依据CT结果作马蹄形骨板开颅,骨瓣:为10cm×15cm,探查颅内情况,清除颅内血肿、坏死脑组织,予以去骨瓣减压处理,止血彻底后放置引流管并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均予抗感染以、体液补充等治疗。

1.4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前、术后14d对比如下指标:(1)颅内压:重庆中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颅内压无创综合检测分析仪(JYH_ICP-1A)测定;(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睁眼、语言以及肢体运动3方面,总分15分,正常:≥14分,昏迷:<8分,分值越小昏迷程度越重;(3)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意识水平、感知功能等,满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受损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与GC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颅内压、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GC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GCS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观察组对照组t P n 35 35颅内压(mmHg)治疗前34.51±1.62 34.49±1.76 0.050 0.961治疗后9.25±1.28*12.47±1.35*10.240<0.01 GCS评分(分)治疗前5.13±1.24 5.11±1.26 0.067 0.947治疗后12.63±1.27*9.37±1.14*11.301<0.01

2.2 两组手术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观察组对照组t P n 35 35术前32.28±5.11 32.29±5.07 0.008 0.994术后14天22.63±1.85 28.37±1.42 14.561<0.01 t 10.505 4.405 P<0.01<0.01

3 讨论

STBI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疾病,病情发展迅速且对于患者颅脑损伤较大,因此对此疾病采取何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关注热点。因STBI患者因颅内血肿往往出现颅内压急剧升高,病情进展迅速,故治疗该病的根本在于及时清除血肿,帮助组织恢复血供,并以此降低颅内压,获取良好预后[5]。

常规骨瓣开颅术是目前治疗STBI的主要手段,此术式利于清除血肿,但因骨窗小颅内压下降不理想,治疗血供难达预期。而标准大骨瓣术中增加所开骨窗尺寸,可有助于术者最大程度清除颅内血肿,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4天,观察组颅内压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GC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STBI标准大骨瓣术治疗STBI疗效显著,对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尤为重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标准大骨瓣手术骨窗大小合适,术中视野清晰,利于清除病灶血肿,同时可咬除坏死脑组织,其次较大骨窗利于颅内充分代偿,增强减压效果[7]。术中还可使高颅压充分缓冲,有助于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量,进一步降低颅内压。另一方面,标准大骨瓣术中颅中窝显露充分,不仅可防止骨瓣较小造成术后脑组织坏死,还可充分显露裂池,确保减压充分[8]。方有传[9]等研究结果显示,STBI患者颅内压水平与神经功能指标呈正相关,提示颅内压水平越高则神经功能越差。王克[10]研究结果显示,STBI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术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生存能力,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本研究补充探讨标准大骨瓣术对于STBI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相较更为全面。但由于本次研究术后并未进行远期随访,导致标准大骨瓣术对于STBI患者的远期疗效影响尚不明确,未来还需延长术后随访时间,进一步探究标准大骨瓣术远期疗效,以保证研究结果更加严谨。

综上所述,标准大骨瓣术治疗STBI疗效显著,对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尤为重要,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