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刚 付辉云 吴斌 阙江龙 张燕萍 伍恒岚
摘要:采用投喂活饵小鱼→冰鲜小鱼→颗粒饲料的方式进行鳜鱼(体长4 ~ 5 cm)驯食颗粒饲料试验。经过养殖驯化90 d,成活率达到70%,驯化率达100%,平均体长达14.5±1.8 cm,体重达40~50 g。
关键词:颗粒饲料;驯食;鳜鱼
中图分类号:S965.199 文献标识码:C
鳜(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淡水特有名贵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和经济价值很高,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其食性特殊,整个生活史均以活鱼虾为食,这个特点是限制鳜养殖产量的主要因素,导致饵料鱼供给不足。因此,开展鳜人工饲料养殖对于提高养殖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具有现实意义,鳜饲料驯化是饲料养殖成功的先决条件。现将驯养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鳜鱼苗由鄱阳县鳜鱼良种场自行繁殖,共6000尾,体长约4~5 cm,繁殖亲本均为鄱阳湖野生翘嘴鳜培育而成。鳜鱼饲料为商品成品小号缓沉料,活饵鱼苗为鲢鱼苗,体长约2 cm。试验池为水泥护坡式土池,面积约5亩,水深2 m。养殖水质良好,符合三类水质标准。
1.2 驯化方法
试验池中搭建长方形的遮阳棚,挂设5 m×2 m×2 m尼龙纤维网箱,网箱上用黑色遮光网布覆盖。养殖时间从2019年7月13日开始,至10月13日结束。实验组按活饵小鱼→冰鲜小鱼→颗粒饲料的驯化方式逐渐过渡。饵料鱼苗日投喂量约占鱼总重10%~15%。每日各组投喂2次,投喂前先冲水形成条件反射,待鱼群集中至冲水下方时,每次先缓慢少量投喂,鳜苗开始抢食时,再加量投喂,直至鱼苗不摄食为止。
养殖试验结束后,应统计各网箱驯化尾数和未被馴化尾数,计算各实验组的驯化率和成活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驯化率 =[被驯化尾数/ (被驯化尾数 + 未被驯化尾数)]×100%;
成活率 =[(被驯化尾数 + 未被驯化尾数) /驯化总尾数]×100%
驯化总尾数 =被驯化尾数 + 未被驯化尾数 + 死亡尾数
2 试验结果
驯化过程分3个阶段:①活饵鱼驯饲3 d后,成活率和驯化率均达100%;②冰鲜小鱼投喂2 d后,成活率达60%、驯化率达80%,规格约180尾/500 g;③颗粒饲料投喂20 d后,成活率达70%、驯化率达100%;养殖40 d,平均体长8 cm、规格120尾/500 g;养殖60 d后,平均体长10 cm、规格60尾/500 g;养殖86 d后,平均体长14 cm,规格5尾/500 g。
经过养殖驯化90 d,实验组成活率达到70%,驯化率达100%,平均体长(14.5±1.8)cm,体重40~50 g。
3 讨论
3.1 提高驯食效果方法
鳜鱼苗入网箱后,应喂活饵补充体能,缓解应激反应。适应网箱环境后,停食1 d(使鱼苗有饥饿感,便于明天投喂冰鲜),第2 d抽水形成管道水流进行冲水。主要作用有:一是增氧,使鱼苗聚集;二是加快冰鲜小鱼流动,诱导鳜鱼苗进食。通过模拟活饵、改变投喂时间、投喂次数等方式,都有利于提高驯食效果。
3.2 饲料对驯化率影响
本试验仅选用一种配合饲料做驯食,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来提高驯食率。不同规格、大小、类型、营养配比、适口性的饲料及添加剂也是影响驯化率的关键。不同厂家的配合饲料对驯化率差异情况有待探究。
3.3 自然环境对驯食的影响
在光线较弱的清晨、傍晚驯食效果较好,因鳜鱼利用侧线鳞感知食物的干扰作用较小。至于水温、溶解氧、pH等水质因素对鳜鱼驯食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