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弓
【摘要】建筑桩基是基础性承重结构,在其发挥承载作用时,竖向承载力在维持建筑稳定中为主要因素。科学检测竖向承载力,可使桩基稳定生效,避免超负荷而损坏。本文分析了利用静载试验结合经验公式实施检测的方法,经过对比,本文认为在此类检测中前者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桩基;承载力检测;竖向承载力;方法研究
对单个桩基进行承载力检测时,可应用多手段,除静载试验与经验公式外,还可进行静力分析以及对桩基进行动测。采用不同手段,影响因素不同,检测精度存在差异。本文以实际案例为研究样本,以静载试验作为检测方式,测定桩基体的竖向承载极限值。然后以经验公式实施计算,比较结果差异。
1、静载试验检测
1.1理论依据
静载试验属于动测模拟法,以动测模拟法进行基桩检测,精准度约为15%,应用此种检测方法成本低于高应变检测以及高落锤检测,仅需后者(20~30)%。应用此检测时,可采取随机抽检方式,可操作性强,测试易于完成。进行此种检测,可促进桩基质量优化,提升经济效益。其局限在于,要求所检测桩基为摩擦桩,同时试验地点的地质条件符合要求[1]。
动测法的理论依据是动力学,以仪器为检测工具,确定结构动力特征或者材料动力特征,设定相关参数。材料要求具有弹性,可为个体,也可为系统材料。参数中包括模态、幅值以及固有频率等,其中幅值可细化为位移、速度或者加速度,并了解动应力分布,分析以上参数,可知刚度和质量的分布规律受其影响,计算时,分布质量元素组建成质量矩阵,力和相关变形关系等刚度元素组建刚度矩阵,然后进行计算。在理论上,强度问题并不属于动力学研究范畴,分析桩基问题本质,可将其视为对强度和刚度之间函数关系的构建,也可描述为强度、刚度的统计关系。
静载检测中获取沉降与荷载之间的关系曲线,标记为Q-S,进行试验时,采用准静态模式,以曲线的形成作为桩基承载力的基础性依据。在确定承载力时,受主观因素影响,取决于曲线中的取点位置,而曲线取点是阐述桩承载力的限制条件。Q-S曲线可反映承载动态变化,显示沉降过程,最终结果即为桩基承载力。此过程与检测结果存在相关性,并有规律可循,基于此原理,可进行动测。在静载试验中,基础依据为Q-S曲线。施工工艺、桩型和土层皆可影响曲线形状。基于此种背景,承载力的确定是检测难点。从全局而言,该曲线常见两种基础形状,在两种形状间,发生局部畸变。在检测试验中,可根据区域分设标准曲线。
1.2基础资料
此工程以桩基为工程基础,经过勘测,确定建设地点不存在地表水,地下水为深度埋藏状态,对桩基无显著影响。静力触探试验显示,建设区域主要包括两个地质层,土质为黄土和老黄土。黄土分布集中于河谷和沟壑区域,可见土体质地较为均匀,可见少量小石,并见孔隙,属于硬塑土体。经测量,其层厚为(1.8~6.5)m。老黄土土质均匀,可见少量钙质结核,在试验区广泛分布,钻孔时无揭穿。
1.3检测方法
所用试验桩为旋挖钻孔灌注类型,静载试验选择锚桩法实施,试桩时使用S1号桩,规格为长25m,直径1.5m;锚桩使用M(1~4)号桩,长30m,直径为1.5m。依据相关规范,并联使用8个同型号液压千斤顶,以液压表执行荷载控制,锚桩布置采用“四锚一”的方式进行。进行试验加载时执行慢速维持荷载,以逐级等量加载的方式进行,单级荷载持续120min,达到最大荷载为止;继而逐级卸载,归零截止,卸载设置为2倍加载量。维持过程持续、平稳,控制在负荷内。单级加载或卸载≥1min,分设10级加载,单级设置1000kN,首次荷载设为分级荷载2倍量。当试验满足以下条件时停止加载:(1)本级荷载沉降量>上级荷载5倍。此种情况中,当桩基平稳沉降,总沉降不足40mm,应持续加载,使总沉降超过40mm为止。(2)本级荷载沉降>上级荷载2倍,同时24h后持续提升,沉降不稳。加载结束后,开始卸载,卸载时荷载设定加载状态下2倍分级荷载,单级卸载应坚持1h,同步检测桩顶沉降,确定钢筋计数据。卸载结束,对残余沉降进行检测,持续3h。
1.4检测结果
经过荷载试验,确定试验桩荷载情况,得出荷载和沉降、时间的相关关系曲线,分析曲线可知,加载或者荷载不足8000kN,沉降曲线与直线相似,此种状态下,桩基和土体互相产生影响,桩基同时发生弹性变形,导致沉降加剧,桩基在与土体发生摩擦时产生的阻力是其承载力的主要来源。加载超过8000kN,沉降量提升,沉降曲线弧度变大,土体和桩基出现相对位移,在此过程中桩端阻力产生影响,同时桩侧土在此时为弹塑性变形期。桩端与桩侧的阻力同时生效,但无法抵抗荷载,导致桩端土出现塑性变形,桩顶位置的沉降迅猛提升,故而破坏基桩。试装继续加载,达到12000kN,桩顶沉降量达到72.87mm,卸载结束,回弹量峰值是9.15mm,回弹率12.56%,显示该时期桩端土和桩周土彻底塑性变形,土体结构破坏,无承载能力。基于相关规定,结合承载力计算值,以曲线分布为参考,可知其极限承载力是9000kN左右。
2、经验公式计算
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桩基承载力,获取理论值。其公式如下:
将试验数据代入该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出该桩的单桩承载力数据,可知其容许值是9910.5kN。结合之前静载试验数据,与之相比较,经分析发现,静载试验检测出的桩基承载力较低,应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的理论承载值较高。经过试验检测和公式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桩侧阻力是为桩基提供承载力的核心支持,在承载作用中,桩端阻力产生承载支持作用偏低。试验数据和公式计算得出的理论值存在差异,和公式计算相比,试验数据承载值较小。进行原因分析,是因为在试验中,为桩侧摩阻力设置特征值阶段,土体取值区域不科学,范围过大,在实际检测时,应基于实际静载试验数据,确定桩基设计的相关数据。在此次研究中,黄土层是支持桩端的主要图层,以试验信息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核心承载力是桩侧摩阻力,由此可知,此工程所用基桩具有摩擦桩的显著特征[2]。
3、結果比较
将静载试验和经验公式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可靠性较强的结论。经过二者比较,可知在此次工程中,建筑物所在位置土体性质多样化特点较弱,利用静载试验,对固定桩中的长桩进行承载力检测,然后根据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反向计算,对桩侧阻力进行取值时,可有效设定特征值,进而促进桩基设计完善。经过比较可知,以静载试验实施检测,所获取的最终承载力较低,进行原因分析,核心因素是对桩侧摩擦力进行取值时,所设定的特征值偏高,与土体取值区域适配度较低。研究提示设计桩基时,应将静载试验的实际检测作为依据,促进科学设计。比较二者结果,可知在此案例中,相关桩基属于摩擦桩类型,桩侧摩阻力是桩基承载力的核心来源。
结论:
综上所述,进行桩基研究,检测其竖向承载力时,可综合多种手段,进行结果比较,定位检测差异,提升精准度,促进科学检测。根据桩基承载力可优化桩基使用和建筑设计,促进稳定建设。在检测过程中,应考虑土质、桩侧摩阻力影响,科学确定极限承载力。
参考文献:
[1]林立强.桩基检测方法在工程质量事故中处理的应用实例[J].福建地质,2020,39(03):225-232.
[2]孟宪中.某电厂桩基试验桩的检测理论研究与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20,34(03):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