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与实践

2021-06-15 01:56姚秀凤
高教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探究课程思政

摘  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数学学科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和思考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相对优势和有利条件,探索高职数学学科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和做法,以案例的形式分享了如何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发挥高职数学课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究;实践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0-0115-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ertiary Institution Curriculu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in all majors of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Mathemat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the relative advantages and methods of condu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considered and explored. Cases are included to show ho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help the mathematic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play the role of value shap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knowledge delivering.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deology; pedagogical exploration; practical cases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一、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学科有着其严密、系统的整体结构,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逻辑论证而确立的科学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通约性和普遍性,超越意识形态[3]。在高等教育中,对于数学类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运算方法和技巧的理解掌握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数学课程自身的特性及教学规定,增加了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开展的难度。

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又决定了其教育教学过程将更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数学学科和数学教师在高职院校一直处于相对的弱势和边缘地位[4]。数学课时被大幅度缩减,更有以“专业数学”的形式,按照“专业需要”和“够用为度”的标准,实行专业课教师代讲部分数学内容的方式挤压数学课时。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不舍得占用课上时间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将备课中思考整理的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留作学生课下自学,缺失了高职数学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价值引领作用,消磨了高职数学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热情。

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学科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核心,长期在高职学院教育教学中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教学习惯,也使得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认识有偏差,在课程思政素材的挖掘方面主动性不强、挖掘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不能形成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系统性。教学中过于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的训练,思政元素之于课程教学的融入方式不灵活,结合程度的不紧密,在一定意义上,数学课程与思政内容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限制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教学融入的育人效果。

二、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与探究

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时间最早、学习时间最长、覆盖学生面最广、后续课程中应用最多的一门学科[5]。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学科素养的养成对学生未来的思想品质、人文修养、职业发展乃至整个人生都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不是最主要但肯定是极其重要的学科。

数学学科中蕴藏的丰富德育素材是开展课程思政育人职能的良好载体,需要数学教师从中精心整理、深度挖掘。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应在清晰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数学课程的特点和优势,但又不受困于单纯的学科思维,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从数学学科内在的规律性、理论性、思想性、对实践的指导性等知识体系中,挖掘出数学课程中内在的学科素养、人文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再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数学学科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多维度深层次的育人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秉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学开展的核心理念,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到对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学科教学、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能够积极关注道德教育的资源,主动把握合适的道德教育契机,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

三、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6](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各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指导意见》的内容和要求,我校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启动各专业的人才方案修订工作,坚持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我校基础学院数学教学部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规格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立德树人为根本,素质教育为核心,三全育人为目标”的总体建设思路,有步骤地推进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系统开展高职数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设计。制定了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夯实基础,融入专业,拓展能力,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操作能力和发展能力”。

学生在完成高职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后,要具备以下社会能力:1. 具备端正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2. 具有崇尚科学、实事求是、做事严谨,尊重客观规律的品质;3. 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4. 具备诚信、守信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逻辑与辩证思维。这些社会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高职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要关注和强化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培养。

课程思政离不开优良的师德师风。数学教学部充分利用部门每月一次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机会,统一思想,提高全体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学习、讨论、调研、培训、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水平。邀请专业课教师进行座谈,共同探讨高职阶段数学学科知识与各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相关性,寻找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最佳时机。邀请思政课教师参加集体备研,为思政素材的政治性把关。鼓励并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等活动,交流分享课程思政的体会和素材挖掘,加强课堂的思政教学设计,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推荐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最美课堂”课堂教学比赛,推荐优秀教案参加“金点子、金种子、金扣子”教案设计比赛,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材建设、案例收集、课题研究等活动,团结合作,集思广益,积累课程思政素材,把以“点”形式存在的课程思政元素连成线,汇成面,实现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体系化,系统化。教学部在高职数学的授课计划中,增加了“思政教学设计”,在教案的撰写模版中,增加了“課程思政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措施”的要求,从而不断强化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教学部在集体研究、讨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把“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作为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和措施。寓道于教: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发展史的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根据这一特点,从近处入手,着眼未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数学知识中充满着辩证法,结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深化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其方法。寓德于教:结合数学知识逻辑严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数学运算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推论等逻辑的严谨性特点,培养学生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教会学生欣赏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等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寓教于乐:育人效果是由学生的接受程度决定的,不能板起面孔进行思政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成长规律、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努力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前做好每一个课程思政结合点的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或制作学生喜欢的微课或音频、视频等,把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化于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努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四、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课程思政切忌不能简单地做成“数学”加“思政”的形式[7]。一定是数学学科知识与核心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即:不能机械地将思政内容单列为独立的章节进行专项讲授,也不能将思政内容以结论的形式强势生硬地灌输给学生,更不能大水漫灌式的堂堂课必有思政融入。真正有效的思政教学之于专业课程,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无形却能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滋养和提升。对于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而言,一定需要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生源的质量、学生未来的职业趋向等综合情况,对课程进行重新梳理,选取合适的内容、抓住合适的时机,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遵循,从学科知识体系中深度挖掘出思政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到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隐性传授给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这才是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追求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效果。

下面分享几个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融入的实践案例。

(一)了解数学学科发展史,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和科学的进步史,无不反映着人类勇于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敢于质疑权威的创新精神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数学经历了无理数的出现、极限理论的建立和悖论的消除三次大的危机,数学不但没有消亡,而是把数学推向更高的台阶,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6]。

众所周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学科是一只拦路虎,而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和解题技能又是在高职工科类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将数学学科发展史与中华民族伟大进程的对比,作为高职数学第一课的思政教学素材,有助于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也为高职数学课程定下了思政教学的主基调。

(二)对比中外数学名家成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行列式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到日本的数学奠基人关孝和在1683年所著《解优题之法》一书中,最早对行列式及其展开作了清楚的叙述。但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中已有用矩阵(当时称为“方程”)的初等变换来解线性方程组的内容了。关孝和数学思想的产生,大多受惠于中国而非西方的影响。《九章算术》卷八的“方程”,用直除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解法。在西方,直到17世纪才由莱布尼兹完整的提出来。

十进位制记数法,源于春秋时代,早于印度1000多年;《周易》的“两仪四象八卦”是二进制思想的起源,早于莱布尼兹2000多年;几何思想源于战国时期墨翟的《墨经》,早于欧几里德100多年;勾股定理发明者商高是西周人,早于毕达哥拉斯550多年……[8]中国数学家勤奋智慧、勇于探索,中国数学发展史明珠璀璨,丰碑无数。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引入中国数学发展史的知识和数学家的事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奋斗动力。

(三)引申学科知识的哲学涵义,深化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数学知识中充满着辩证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科知识点的深度剖析,能够启蒙学生的辩证唯主义观点及其思想方法。

在讲授导数概念时,对于不同的高职专业,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实际问题作引例,无论是求曲线的切线斜率、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还是求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或是电学中的电流问题,都将经历求“变化量、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的三步走过程。这几个问题的本质都是“变”,但以极限的无限趋近作为精确值后,又都能归纳抽像成导数概念“瞬时变化率极限”的“不变”。在引入定积分概念时,“求曲边梯形面积”和“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也是要经过“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标准数学推导步骤,概念的形成也是从“曲边的高”和“变速运动”的“变”中,得到以近似替代精确的“乘积和的极限”的“不变”。这个抽象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两个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变与不变”“近似与精确”“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维[9]。“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教育启发学生养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原则的良好契机。

(四)剖析数学概念的内涵,涵养和培育工匠精神

高职学院的学生,未来更多的是要从事技术技能型的工作,必须要耐得住一个行业的单调和一份工作内容的重复,必须学会在单调中寻找变化、在重复中探索创新,有效地提升自己。作为高职学生接触最早的数学课程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前,就将思政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学科学习的沃土中。

通过对极限概念起源的介绍及概念引入、对函数连续性存在条件与间断产生的分析、对局部极值与全域最值概念的解析[10],都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理念,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一个目标,要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不断努力,坚持不懈,不能急于求成,要在自己所选择所从事的行业与领域里长期坚守,从生涩到熟练直至精通,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通过这些数学概念的学习剖析和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日渐养成一种用心做人专注做事的行为习惯,培育和涵养新时代的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

(五)通過解决系统可靠性问题,培养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涉及到解决系统可靠性的问题。一个简单的串联系统,其正常工作的概率等于各个元件正常工作的概率之积,即整体的可靠性取决于每一个个体元件可靠性的高低。一个简单的并联系统,其正常工作的概率等于1减去各元件不能正常工作的概率之积的差,相对来说,因元件个体之间是合作并存的关系,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对系统整体的依赖程度高于对个体的依赖。那么,对于一个串、并联状态并存的混合的复杂系统,为了保证整体系统的运行质量,既要求个体之间要有团结合作,又要求每一个个体元件保持自身性能的高标准。教学中,教师要把这种可靠性与个体的高标准自我要求和团结合作精神进行有机的联系。

在线性代数课程中,行列式和矩阵都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元素对最后的结论都是有决定作用的。行列式的展开计算、矩阵的初等变换都是需要极度专注的运算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要保证每一个元素不出现错误才能保证最后结果的正确性。如果过程中有所疏忽未能一次性得到正确结果,必须从最初的起点按步骤检查,等于之前的劳动过程前功尽弃,事倍功半。教学中,教师会把这种由于过程不认真而导致的错误行为类比作溃堤千里的蚁穴,微小却致命。

课上,通过教师对这几类问题的解析引申、对相关专业毕业学生工作情况的介绍,课下,通过学生对变换形式的习题进行多次练习,逐渐强化学生认真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做人原则和做事态度。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工作单位、实验项目、大型工程,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位参与者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决定着整个系统的效率、质量甚至成败。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格的自律意识、严谨的职业态度和高标准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

五、结束语

高职数学课程思政不是教学技术上的一个概念和方法,应该成为高职数学教师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成为高职数学教师落实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一个实践准则。作为一名高职数学教师,要先立自身之德,再立学业之德,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磨练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功力,实现高职数学课程思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育人功能,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2020-6-05.

[3]高明.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3):60-66.

[4]金惠红.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104-107+116.

[5]阎慧臻,刘燕,刘超,等.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视界,2020(16):101-103.

[6]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9〕13号,2019-6-5.

[7]姜义林,白坤海.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度”“三环”“三不”——淄博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探讨[N].淄博日报,2020-07-08.

[8]纪志刚.数学的历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9]邢治业.从案例教学视角探讨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的融合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4):71-72.

[10]郑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1):59-61.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2018年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职业院校基础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8-001)

作者简介:姚秀凤(1972-),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研究及高职基础学科教学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教学探究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