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落实指示精神,将红色文化作为加强思政教育效果、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当代大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抓手。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符合时代要求新人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效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基于三螺旋理论,探索新时期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三螺旋;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6.034
0 引言
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培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代新人是时代的任务,是各高校的任务,是思政人的任务。思政工作是大学生教育的生命线,需要因时而新、因势而进,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提升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主要职责,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探索在不同视域下红色基因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模式。
结合工作实践,共提出三种创新路径,三种路径形成三式链条,三式链条交织盘旋形成三螺旋模型,发挥协同效应。三螺旋理论,指大学、产业和政府三方相互作用、密切合作,是一种创新结构理论。通过应用三螺旋理论框架模型,从不同视域下,提出创新路径,各路径相互交叉影响,协同促进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爱国教育的效果。其中,第一旋是依托红色旅游,通过参与红色旅游,创建爱国主义教育链条;第二旋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系列红色活动,拉近同学与红色文化的距离;第三旋是以实践为媒介,通过参与红色文化实践,将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化为自觉行动。单旋层次递进、效果递增,三旋协同作用,形成螺旋式攀登模式。
1 红色基因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
1.1 第一旋:“游中学—学中做—做中传”链条
1.1.1 多途径参与红色旅游,实现“游中学”
依托红色旅游,带领大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如革命先烈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引导大学生走进红色纪念地,走进革命英雄的精神世界,使爱国主义情怀入脑入心。同时,开展“牢记英雄事迹,传承伟大精神”“学习四史,以史明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游中接受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历史的感染和教育。最后,将课外社会实践与红色旅游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实现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效果。
1.1.2 多渠道运用红色旅游,聚焦“学中做”
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新鲜元素。以学科专业优势为契机,以专业文化建设为着眼点,以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为抓手,将红色旅游文化嵌入学生比赛中,强化课堂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同时,准确对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创青春和挑战杯等大型赛事,运用红旅赛道的优势,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1.1.3 多维度弘扬红色文化,落实“做中传”
发挥党员同学和学生干部的榜样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共青团员群体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用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将红色基因的内涵外化在各种创意表达中,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同时,开展学生干部系列素质培训会、志愿实践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和内容。
1.2 第二旋:“进网络—进校园—进课堂”链条
1.2.1 红色基因进网络: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动惯性、价值观念等易受多媒体影响,并且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跟风心态。积极搭建红色文化网络学习平台,对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培养优良的道德素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结合时事热点,开展引人关注话题浓厚的学生活动,比如红色旅游日志云征集,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畅游全国各地的红色古迹,再比如“讲战疫故事 铸强国使命”云端思政课,学习新时期涌现出的伟大英雄人物。
1.2.2 红色基因进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校园环境的建设,对人才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易班APP、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宣传展板和电子屏幕等宣传阵地,开展学红色精神践初心使命活动,举办茶韵艺享德思鉴史家国情怀体验活动,将四史教育与校园活动有机融合,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1.2.3 红色基因进课堂:强化第二课堂教育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是加强第二课堂教育的关键,学院辅导员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五四”寄语精神的等系列班会活动,营造抬头是红色、指尖是红色、处处有红色的文化氛围。
1.3 第三旋:“明理—共情—力行”链条
1.3.1 在明理上下功夫,将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内化于心
大学生每天被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新闻事件、热点报道轰炸,容易人云亦云、辨识不清,辅导员在明理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把握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同时,深入学生之中,关注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将实事热点融入于日常的思政教育之中,把握学生意识形态,筑牢思想主流阵地,如将伟大抗疫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生动素材。
1.3.2 在共情上下功夫,营造主动学习爱国情怀浓厚氛围
居家隔离线上学习不停歇,返校疫情常态防控不松懈。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开展绽放奋斗青春坚定自律自信学习打卡,引勤俭之风树奋斗之气问卷调查,发布思政教育宣传片等,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学生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
1.3.3 在力行上下功夫,将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外化于行
紧抓危机事件下开展思政治育的契机,引导学生将爱国精神转化为爱国、爱家的自觉行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同学参与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展示青春底色,彰显青春担当;鼓励党员同学和学生干部发挥带头作用,自觉将奉献与服务放在心头,放在脚下;任课教师与辅导员老师形成双向联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交织,加大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2 红色基因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一是厚植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在追梦圆梦的过程中加强对祖国的真心热爱、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社会主义的积极拥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强大精神动力。二是砥砺强国之志,锤炼青年风雨无阻的高贵品格。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要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强国之志,了解厚重的世界史、中国史,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贯彻落实开展四史教育精神。三是实践报国之行,要将青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成报国的实际行动。引领青年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支持者和模范践行者。
3 总结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本项目通过建立三螺旋链式模型,从不同视角提出红色基因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三种路径密切合作、互相影响。通过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使信仰的种子在心中扎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每一位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贾燕.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N].吉林日报,2020-11-07(004).
[2]杜子淼.大学生应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J].决策探索(下),2018,(02):67-68.
[3]徐国亮,邓海龙.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01):126-133.
作者简介:李娜(1992-),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管理学硕士,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