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多秀 金鑫 陈兵 安艳萍 周敏敏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小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其内在情感性向,直接影响中小学思政课质量。对陕西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绝大部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学校的中观层面和教师自身的微观层面作出改变,给予其关注和引导。
关键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4-0079-04
一、问题提出
2019年9月18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共同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两个关键”,即“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1]。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讲好中小学思政课,是每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近年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提高,但也面临着困难与挑战。部分中小学存在不重视思政课的教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不稳定、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以及思政课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因此,增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与职业责任感三方面。职业认同感分为三个指标,即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与职业行为。职业荣誉感按照来源分为两个指标,即外源性荣誉感和内源性荣誉感,其中,外源性荣誉感包括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与职业荣誉,内源性荣誉感包括理论修养上的指引、方法素养上的教导与价值导向上的引领。职业责任感按照对象分为三个指标,即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对自身修养提升的责任感。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陕西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问卷,共回收到215份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系数计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为0.846,符合统计学的要求。
三、研究结论
(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够强
1.职业认知方面
教师对职业的认知直接影响职业认同。教师对“您对您事业发展的前景有信心吗?”问题的回答中,47.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非常有”,21.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一般有”,25.1%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有”,4.2%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不太有”,0.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没有”。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教龄的思政课教师对“您对您事业发展的前景有信心吗?”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P<0.01),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31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5年以内教龄的教师、11~20年教龄的教师、6~10年教龄的教师、21~30年教龄的教师。
2.职业情感方面
职业情感是教师对职业的内心体验。教师对“您对您目前的工作状况满意吗?”问题的回答中,31.2%的思政课教师选择“非常满意”,35.3%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一般满意”,26.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满意”,5.6%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不太满意”,1.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不满意”。可见,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状况感到满意,但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状况不满意。
教师对“您热爱您的职业吗?”问题的回答中,63.3%的思政课教师选择“非常热爱”,14.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一般热爱”,20.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热爱”,0.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不太热爱”,0.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不热爱”。可见,存在个别思政课教师不热爱自己职业的倾向。
3.职业行为方面
职业行为直接反映教師对职业的认同状况。教师对“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您如何备课?”问题的回答中,96.3%的思政课教师选择“钻研教材、分析教法、了解学生”,2.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大概浏览一遍”,0.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仅按照过去的经验”。可见,在备课方面个别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存在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行为。另外,在教师对“随着思政课教师地位的日益提升,您如何处理与其他教师的关系?”问题的回答中,99.1%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0.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各自忙碌、互不打扰”。这表明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能够做到与其他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但也存在一些思政课教师缺乏合作意识。
(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荣誉感不够高
1.外源性荣誉感较低
(1)政治地位方面
在政治地位方面,仍有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其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教师对“随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印发,您认为与非思政课教师相比是否更具有荣誉感?”一题的回答中,41.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非常强烈”,22.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一般强烈”,18.6%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强烈”,10.7%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不太强烈”,6.0%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不强烈”。
(2)社会地位方面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影响职业荣誉感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您是否在社会中受到更多的尊重?”问题的回答中,14.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总是”,26.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经常”,34.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有时”,14.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偶尔”,9.3%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从不”。
(3)职业荣誉方面
教师对“您是否获得过荣誉奖项/证书?”问题的回答中,67.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是”,32.6%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否”。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专业的教师对“您是否获得过荣誉奖项/证书?”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P<0.01):思政专业毕业的教师比非思政专业毕业的教师获得更多的荣誉奖项/证书,这证明思政专业毕业的思政课教师职业胜任力更强。
2.内源性荣誉感偏低
(1)理论修养指引方面
教师对学生在思政理论修养方面的引导是影响其荣誉感的因素。教师对“您会因自己讲授思政讲课而具有荣誉感吗?”问题的回答中,35.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总是”,23.7%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经常”,24.2%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有时”,11.6%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偶尔”,4.7%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从不”。
(2)方法素养教导方面
教师对“当您教会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您会有怎样的感受?”问题的回答中,79.1%的思政课教师选择“非常高兴”,4.7%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一般高兴”,15.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高兴”,0.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不太高兴”。可见,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可以从对学生的方法引导中获得荣誉感,但仍有个别教师难以产生荣誉感。
(3)价值导向引领方面
教师对“您是否认为您的教学对学生产生价值导向上的引领并从中产生荣誉感?”问题的回答中,55.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总是”,27.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经常”,14.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有时”,0.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偶尔”,0.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从不”。可见,仍存在一些思政课教师难以从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中产生荣誉感。
(三)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责任感较弱
1.国家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程度不够
教师是否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其职业责任感的体现。教师对“您会及时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并积极地在思政课教学中贯彻落实吗?”问题的回答中,61.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总是”,29.3%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经常”,7.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有时”,1.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偶尔”。可见,部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还没有及时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并积极在思政课教学中贯彻落实。
2.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不强
教师对“您是否认为思政课教师应该肩负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问题的回答中,72.1%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总是”,21.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经常”,6.5%的思政课选择“有时”。可见,大多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总是能够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但也存在少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强的问题。
3.提升自身修养的动力不足
思政课教师自觉地提升自身修养有助于履行其职业责任。教师对“您有每学期研读思政类书籍的计划吗?”问题的回答中,5.6%的思政课教师选择“0本”,70.7%的思政课教师选择“1~2本”,19.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3~4”,4.2%的思政课教师选择“5本及以上”。可见,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修养的动力还有待加强。
四、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建议(一)宏观层面
1.颁布政策法规,完善顶层设计
首先,国家应该颁布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社会舆论,从顶层设计上打破社会对思政课教师的刻板印象,改变公众对思政课教师是“副课教师”的传统认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2]。其次,政策的制定多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倾斜,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普惠政策,切实保障思政课教师的权利,从外部给予思政课教师更多的帮助与支持。最后,国家应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各项制度,包括准入制度、退出制度、处罚制度、奖励制度、管理制度与退休制度等,规范约束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不良行为,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职业责任感。
2.加大经济投入,增加教学经费
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3],那么,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工资待遇,能够有力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国家应加大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经济投入,鼓励支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等活动,促进其专业发展,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从教学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职业荣誉感。
3.重视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
国家应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准入与退出制度,从源头抓起,聘用一批奉献精神强、专业知识扎实、热爱教育事业并具有教育情怀的思政课教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倾斜性政策要继续完善,以留住优秀教师,稳定教师队伍。近年来,“教师跳槽”“抢人大战”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部分地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倾斜性政策没有落实到位。[4]此外,国家应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重视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年轻教师分享先进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中观层面
1.创设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中小学校应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思政课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小学校可以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现代化设备融入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形式,减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负担。其次,中小学校应该以尊师重教为基本指导理念[5],创造人文校园,帮助教师形成归属感、增强认同感。人文校园是教师形成归属感、增强认同感的土壤。学校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尊重与倾听思政课教师的声音,有利于激发其主人翁精神,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学校还应拓宽教学渠道[6],给予思政课教师更多的自由,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师职业荣誉感。
2.加强学科建设,加大关怀力度
中小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7]教学资源库的缺乏,会增加思政课教师备课的难度,降低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热情。中小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编制校本教材,扩充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资源。中小学校也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满足教师需求。[8]通过专业培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以获得学科前沿知识,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此外,中小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文关怀。思政课教师的压力来自多方面,中小学校应多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保护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心理辅导,密切关注思政课教师的身心状况。[9]
3.制定考核制度,健全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应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度,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等弊端,多角度地评价思政课教师,合理运用考评结果,将之作为教师职称评审、评奖评优、参与培训的重要依据。其次,学校应完善奖赏激励制度,帮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10]最后,学校应鼓励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整合教材,扩充教学资源,注重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定期举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大赛,对表现优异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总之,中小学校应注意在考核评选时注重公平、公正和公开,给每位思政课教师平等、充分的机会,按照科学、公正的程序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考核,对成绩优异的思政课教师给予奖励并公开表彰。
(三)微观层面
1.打破传统观念,转变职业认知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职业观念,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开设思政课的迫切性,清楚了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价值所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后备军、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与增强国家软实力是思政课教师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以此为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做好职业规划。[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职业规划将有利于帮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使命,以及实现职业理想。
2.提升职业热情,加深职业情感
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学生,对学生的热爱能够提升教师的工作动力。浓厚的师生情谊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从而激发职业荣誉感。所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秉持对学生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的态度,热爱学生,充分调动职业积极性。此外,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自我效能感建设,提升职业幸福度。自我效能感是思政课教师更好完成教学工作的不竭动力,与教师的教学热情成正比。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树立信心,全力以赴地完成教学工作,提升自我效能感,融入学生群体,处理好人际关系,增强职业认同。
3.端正工作态度,履行职业使命
首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国家颁布的文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接班人。[12]其次,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与辅导,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最后,中小學思政课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终身学习”“学无止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学习理念。为此,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勤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
(马多秀,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金鑫,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西安 710048;陈兵,西安石油大学,西安 710065;安艳萍,宝鸡市渭滨区金陵小学,陕西 宝鸡 721000;周敏敏,宝鸡市经二路小学,陕西 宝鸡 721000)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 10/t20191012_403012.html,2019-10-14.
[2] 罗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14):133-134.
[3] 储昭海.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基于湖北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6(5):54-55.
[4] 任思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02-103,130.
[5] 赵允玉.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与提升途径[J].教育探索,2015(4):127-129.
[6] 白云海,闫玉.新时期中小学思政教育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1-82.
[7] 王宏建,王梦鸽.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调查报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7):203-205.
[8] 范虹,王珏.中学思政教师培训的现状调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9):78-79.
[9] 韩拓宇.新时期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9(15):145-146.
[10] 刘小翠.以终身学习为目的的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化成长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8):30-31.
[11]刘晓玲.转型发展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危机及提升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92-96.
[12]魏雅洁,吴先霞,李嘉仪,王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感的调查与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4):147-148.
实习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