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峰 宋丽瑄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导师制的建立成为各个学校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由于缺乏导师制的活动设计,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基于“我当一周学生”教育教学体验活动实现了全员导师制的常态化运行。分析和总结导师制的育人策略,有利于高中学校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中;全员导师制;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4-0075-02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如何更有实效地践行导师制成为高中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导师制在诸多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了试点和探索,出现了诸如“德育导师制”“学术导师制”“全员导师制”等多种形式。[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导师制出现了实效性较弱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与学业辅导的作用,切实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效果,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启动了“我当一周学生”教育教学体验活动,开展了全员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一、全员导师制实施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承担着学生的德育指导工作,日常琐事繁重,很难做到因材施教。[2]在这种形势下,全员导师制逐渐成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破传统班级管理瓶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推动学校变革发展的新举措。全员导师制有利于导师统筹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通过体验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了解,让导师和学生在活动中深入沟通交流,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第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较高的社会期待等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下降。一个缺少幸福感的教师,不仅自身的身心健康会受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的学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对教育教学的使命感、学生的感恩回馈与工作的成就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能够让教师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激发教师教育的创造性,并保持教师的激情与活力。
第三,推动新高考的课程实施。选择性教育思想是贯穿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思想。全员导师制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从高一起就要对个人的生涯规划做出思考。而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在这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需要专业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帮助。在这种情況下,导师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校通过建立高效、灵活的导师制运行机制,可以保障学生在进行选择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
二、全员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实践探索
2011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通过师生互选、统筹协调等环节,建立了全员导师制,同时学校开展了“我当一天学生”活动。活动中导师要与学生一起完成一天的课程。通过一天的陪伴,导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反思教育教学行为。2014年后,学校将这一活动升级为“我当一周学生”,以保持导师制的常态化运行该活动持续至今,学生反馈效果很好。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一)活动设计的目标
为全面贯彻导师制,学校开展师生“我当一周学生”教育教学体验活动。导师通过随堂听课、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形式体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从学生的视角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通过有效的行为改进,使教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同时,导师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神需求,有利于师生沟通与因材施教,能够增强德育实效。学校希望以活动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不断提升和完善教师的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二)活动设计的实施与反馈
整个活动设计成四个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倾听陪伴”环节:导师在一周时间内陪学生完成四项活动。(1)听课活动:全体导师以学生的身份走进班级听课,每人听课不少于4节。(2)谈心交流:导师与结对学生进行至少一次深入的谈心交流活动,并做好记录。(3)解决问题:导师要转换角色,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至少一个问题。(4)分享成长:导师参加一次结对学生的课余活动,分享学生在校的课余生活。同时,导师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要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体会。本环节能够引导教师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彼此分享增进了解,促进互动。
“互赠寄语”环节:师生互相赠送寄语卡片。在这一环节,导师和学生要结合一周的体验活动相互书写寄语,并互相赠送寄语卡片。这一环节,师生在书写寄语的过程中,将感情融入文字之中,通过双向互动达到以爱育人、以德导行的效果。
“同伴分享”环节:导师撰写导师制教育感悟。每位导师结合与学生的交流情况,根据一周活动记录的情况,撰写教育感悟,汇总后在年级内部进行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教师通过分享美好,实现自我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有叙述、展示教学幸福的机会,构建教师同伴互助学习的共同体。
“主题交流”环节:导师进行全校主题分享。学校会遴选出优秀的、有引领价值的导师制体验活动感悟展示分享,并让教师就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互动。本环节旨在总结提升导师制的价值,引导教师总结。在反思中成长,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三、“我当一周学生”的教育教学体验活动效果
整个活动前后历时一个月。通过活动的实施,教师与学生有了更丰富的交流形式。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一起成长,师生间建立了可持续的、更稳固的情感联系,实现了导师制的常态化运行。同时导师制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并举。
(一)心灵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起点。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被拉近了。师生之间不再只有建立在知识传授之上的联系,而有更多的基于满怀温情与关爱的心灵沟通。师生通过互相交换寄语卡片,互相鼓励、倾诉并表达信任。这让教师体验到了为人师的幸福感,学生则感受到成长过程中关爱的力量。
(二)换位思考——深化教师的教育反思
在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全面地发现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反思教学、思考策略并寻找方法。同时活动也使课堂转型与课程改革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能够进一步引导教师落实“五育并举”,实现合力育人。在体验活动中,不仅学生深有感触,教师也很有触动,获得了更深的教学感悟。
(三)全方位指导——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我当一周学生”教育教学体验活动采用师生结对形式,在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了更丰富的学生世界,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帮助一些学生解决了选课、学业、情感、家庭与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教师时常思考的一些教育问题,也在不经意间找到了答案。教师通过面谈、电话、书信和寄语卡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使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业指导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为后进学生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吴峰 宋丽瑄,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参考文献:
[1] 潘蓓蕾.国内外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8(8):77-81.
[2] 洪松森.“全员育人导师制”助力选课走班新常态[J].新课程研究,2019(21):50-52.
实习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