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与徐悲鸿的交往

2021-06-15 15:57董立功
寻根 2021年3期
关键词:陈嘉庚厦门大学南洋

董立功

引  子

陈嘉庚与徐悲鸿不仅年龄悬殊,而且家乡隔着一千多公里。陈嘉庚1874年生于福建厦门,徐悲鸿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从二人的职业选择来看,陈嘉庚从17岁开始随父亲在新加坡学习经商,而徐悲鸿则从9岁开始随父亲学习画画。陈嘉庚后来成为一名商人,而徐悲鸿则成为一名画家。早年二人并无交集。

陈嘉庚年长徐悲鸿21岁。当1916年2月徐悲鸿考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学习法语的时候,42岁的陈嘉庚已在新加坡华侨上流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并获得了英国国籍。当1917年5月徐悲鸿东渡日本研习美术的时候,43岁的陈嘉庚已担任新加坡道南学校第六届董事长,并给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捐款一万元以示支持。

1917年年底,徐悲鸿获得了一个官费赴法国留学的名额。因一战尚未结束,他只得暂住北京。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偕夫人蒋碧薇从上海启程赴法留学,3月23日抵达香港,5月8日抵达伦敦,5月10日抵达巴黎。徐悲鸿抵達法国之际,正是陈嘉庚从新加坡启程返回中国之时。陈嘉庚于6月24日回到集美,随即开始筹办厦门大学。7月,陈嘉庚发布《筹办福建厦门大学校附设高等师范学校通告》,表明了捐资兴学的决心:“鄙人久客南洋,志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

因画结缘

陈嘉庚1919年6月回国,为兴办厦门大学,奔波于厦门与上海之间,邀请社会名流到厦门参观,征求他们对于办学的意见。直到1922年3月,陈嘉庚才返回新加坡。在此期间,徐悲鸿正在法国留学。后来陈嘉庚与徐悲鸿二人能够相识,得益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黄孟圭。

黄孟圭,1885年出生于福建南安,是清末武状元黄培松的侄儿,属于闽南望族。黄孟圭先后就读于英华书院、北洋大学,曾受教于著名翻译家林纾。毕业后担任过厦门第十三中学校长、思明县教育局局长等职。陈嘉庚与黄孟圭很早就相识。1920年10月,陈嘉庚来到上海成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时,黄孟圭即是筹备委员之一。1922年,黄孟圭在其黄姓族人、上海中南银行老板黄奕住的资助下赴美留学。1925年,黄孟圭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并于当年秋赴欧洲考察,结识了正在法国留学的徐悲鸿。

徐悲鸿虽然是北洋政府官费留学生,但由于国内军阀混战,官费时断时续。1925年黄孟圭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时,徐悲鸿留法已逾6年,当时生活无着,甚至要靠朋友接济度日。1925年秋,在中国驻巴黎总领事赵颂南的介绍下,徐悲鸿得以认识正在法国考察教育的黄孟圭。

黄孟圭到徐悲鸿住处参观过他的画作后,对他钦佩不已,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位年轻画家的窘迫。由于黄奕住每月会寄20英镑给黄孟圭供其留学、生活之用,黄孟圭便从这笔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给徐悲鸿,以解其燃眉之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考虑到南洋华侨众多,其中不乏富商,黄孟圭便建议他去南洋办画展,一来可以展示自己绘画的成果,二来可以向侨领筹集学费。

黄孟圭二弟黄曼士当时正在新加坡经商,担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的总经理。为了帮助徐悲鸿,黄孟圭立即写信给黄曼士,请他帮忙想办法。黄曼士很快复信大哥,愿意介绍徐悲鸿给南洋侨领画像。与此同时,黄孟圭收到福建省政府主席杨树庄的电报,邀其回国担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孟圭遂邀请徐悲鸿和他一起先到南洋筹集学费。徐悲鸿决定让夫人蒋碧薇留在巴黎,自己先随黄孟圭前往南洋。等筹集到足够经费,再接蒋碧薇一同回国。据《徐悲鸿自述》载:

1925年秋间,忽偕张君梅孙游巴黎画肆,见达仰先生之Ophelia,爱其华妙,因思致之。会闽中黄孟圭先生倦游欲返,因劝吾同赴新加坡。时又得蔡孑民介绍函两封,因决行。黄君故善坡巨商陈君嘉庚及黄君天恩,遂为介绍作画,盖又江湖生活矣。

文中所提到的“达仰”即徐悲鸿仰慕已久的帕斯卡·达仰·布佛莱,是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学院派画家之一。文中的“Ophelia”即奥菲莉娅,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的女主人公,达仰据此创作了油画《奥菲莉娅》,售价一千法郎。此时的徐悲鸿连生活费都成问题,根本无力购买此画。在徐悲鸿的恳求下,画廊老板答应为他保留三个月。

1925年11月初,徐悲鸿随黄孟圭从法国乘船来到新加坡,这是徐悲鸿第一次到新加坡。黄孟圭、黄曼士兄弟热情招待了徐悲鸿,黄曼士还把徐悲鸿留在了自己的“百扇斋”内居住。黄曼士当时已是新加坡华侨界名流,“百扇斋”则是新加坡文艺界荟萃之所。

1925年冬季的一天,黄孟圭将徐悲鸿带至陈嘉庚在新加坡怡和轩的办公室。这是徐悲鸿与陈嘉庚的第一次会面。陈嘉庚只会讲闽南语,与徐悲鸿语言不通。经黄孟圭一番介绍,陈嘉庚才知道,眼前这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便是已在画坛崭露头角的青年画家徐悲鸿。

在黄孟圭向陈嘉庚介绍了徐悲鸿此行的来意后,陈嘉庚当即同意由徐悲鸿为自己画像。很快,徐悲鸿为陈嘉庚画了一幅油画像,陈嘉庚很是满意。后来据徐悲鸿回忆:“陈君以两千五百金谢吾劳。”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徐悲鸿得此巨款,立即将其汇往巴黎,让留在法国的妻子蒋碧薇买下他心仪已久的《奥菲丽娅》(现藏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为了答谢陈嘉庚,徐悲鸿又画了马克思和托尔斯泰的两幅油画,赠送给了陈嘉庚所办的厦门大学。

正是由于黄氏兄弟的引荐,徐悲鸿才得以结识陈嘉庚,并得到其资助。后来,徐悲鸿将黄孟圭、黄曼士视为他平生知己。徐悲鸿曾说:“本生遇黄,逢凶化吉。”终其一生,徐悲鸿都尊称黄孟圭为大哥,黄曼士为二哥。

共纾国难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远在新加坡的陈嘉庚密切关注着国内局势。淞沪会战打响后,8月15日,新加坡侨民大会召开,陈嘉庚被推选为大会临时主席,他立即号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10月10日,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总会成立,陈嘉庚又被推为主席。为了号召南洋华侨捐款,陈嘉庚自己带头认抗战月捐至抗战结束,每月两千元。陈嘉庚先交了一年两万四千元。

全面抗战爆发之际,徐悲鸿仍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后来,徐悲鸿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徐悲鸿为了支持祖国抗战事业,筹集抗战资金,带了一批画作只身来到南洋举办义卖画展。这批画作是徐悲鸿先从南京辗转带到广西桂林,几经周折才运到新加坡的。其中包括《田横五百士》《奚我后》《萧声》等38幅油画、《九方皋》《巴人汲水》等89幅彩墨画、26幅素描人像以及少量徐悲鸿过去在欧洲各大博物馆里临摹的作品。

从1939年1月9日抵达新加坡到1942年1月6日离开,徐悲鸿此次在新加坡待了整整三年时间。学界通常将徐悲鸿这三年称为“南洋时期”或“星马时期”。这三年对于徐悲鸿而言,是其一生中交游最广、作品最多最精的时期。新加坡也成为除中国以外收藏徐悲鸿作品最多的地方。

1939年1月9日,徐悲鸿抵达新加坡,受到南洋侨领陈嘉庚、黄曼士等人的热烈欢迎。2月13日,徐悲鸿教授作品展览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新加坡召开。陈嘉庚虽未出席,但对徐悲鸿的画展非常支持,这是陈嘉庚首次同意以“星华筹赈会”的名义为个人举办画展。在陈嘉庚的振臂一呼之下,星马20多位华人富商组成了筹委会,参与筹办事宜。

1939年3月14日,徐悲鸿义卖画展在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开幕。画展采取发售面值二百元和一百元两种筹赈券的方式,捐款一百元者可得徐悲鸿作品一幅,捐款二百元者可指定徐悲鸿另画一幅。陈嘉庚、陈延谦等侨领纷纷认购筹赈券,画展尚未开幕即已筹得叻币2500元。

1939年3月26日,画展结束。陈嘉庚、陈延谦、郭可济等南洋侨领均购了画,共筹得叻币15398.95元。经徐悲鸿提议,画展所筹款项由星华筹赈会全部寄到广西,作为第五路军抗日阵亡将士遗孤抚养之用。1941年,徐悲鸿又在吉隆坡、槟榔屿、怡保三个城市举办筹赈画展,南洋华侨竞相抢购,所得10余万元美金全部赈济难民。由于日军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同时侵入新加坡,徐悲鸿只好于1942年1月离开新加坡,经缅甸返回国内。1942年2月3日,陈嘉庚也不得不离开新加坡,避居于印尼东爪哇的玛琅,直至日寇投降后才返回新加坡。

共商国是

1945年10月,陈嘉庚离开了他居住了三年多时间的爪哇玛琅,返回新加坡。徐悲鸿则于1946年8月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8年年底北平解放前夕,徐悲鸿拒绝随国民党南迁,团结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生员工保护学校。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徐悲鸿仍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筹备期间,中共中央邀请陈嘉庚等爱国侨领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建国大计。

1949年5月5日,陈嘉庚乘英国邮轮“迦太基”号离开新加坡经香港回国。6月3日抵天津。6月4日抵北平。6月15日,陈嘉庚来到中南海出席新政治協商会议筹备会。6月16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等为副主任。常务委员会下设六个小组,陈嘉庚被分在了第六小组,这个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

1949年7月6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负责制定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陈嘉庚参加了这次会议。徐悲鸿虽然不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但在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聘请徐悲鸿、梁思成、艾青三人为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顾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了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9月25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宴请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晚8时,一次讨论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等问题的座谈会在中南海丰泽园的会议室召开。陈嘉庚、徐悲鸿、黄炎培等16人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徐悲鸿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9月26日下午3时,大会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在北京饭店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陈嘉庚、徐悲鸿等代表一致同意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召开,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尾  声

1949年12月,陈嘉庚返回集美,致力于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扩建工作。徐悲鸿则出任新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2年年初,人类学家林惠祥开始筹建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邀请何人给博物馆题写馆名,也是建馆的重要事宜。曾经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汪德耀想到了徐悲鸿,于是他写了一封信,让林惠祥带到北京,请徐悲鸿为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题写馆名。徐悲鸿看了汪德耀的信后,一口答应。他不仅题写了馆名,还画了一幅《雄鸡图》相赠。1953年元旦,徐悲鸿又题了一幅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送给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1953年3月15日,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正式开馆。徐悲鸿又给该馆赠送了《八十七神仙卷》古画临摹珍品、《五蟹图》、《八哥图》及一幅行书。可惜天不假年,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与世长辞,年仅58岁。他亲笔书写的“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至今仍挂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正门上方,作为他与陈嘉庚友谊的见证。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猜你喜欢
陈嘉庚厦门大学南洋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Cloud Computing in Data Backup
爱国华侨陈嘉庚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题蓝花楹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猜字谜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