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意识到,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所以本文也立足于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到整本书阅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策略,并且提出了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巧妙应用方法,希望能够真正地把整本书阅读工作的成果变得可视化,以此提高学生知识学习质量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整本书的阶段,找到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后续的良好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成果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2-0079-02
【本文著录格式】孙胤爽.巧用思维导图,将整本书阅读成果可视化[J].课外语文,2021,20(12):79-80.
前言
近年来,随着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教育工作越来越倡导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对整本书内容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也让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改善,利用最为有效最为积极的方式,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育环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以整本书阅读作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找到整本书阅读最佳的开展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育。本文就提出思维导图模式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能够利用正确的阅读形式,使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可视化,以此为学生后续的良好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浅水初涉——用情节导图激趣
最新课程标准针对初中时期语文课堂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包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等一系列的内容,这也能够看出,初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名著是国家文化的展现,也是经过时间洗礼而得到的最佳的知识学习内容,所以名著的阅读最为关键的就是整体性。在阅读的阶段需要具有整体性的观念,需要把具有情节连贯性的小说类作品进行清楚的分析,了解其中所构化的情节,这样才能够完成阅读的任务,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抓住人物和事件主要的线索,在整体上对内容进行把握,了解这本书具体说了什么,关键的情节有哪些,这些情节之间又是如何串联在一起。
在阅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可以以地点的转换作为整本书思维导图的情节构建模式,在导图绘画的过程中,通过情节的划分能够让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着整体的把握,既方便了学生的记忆,也能够为学生对整本书故事的复述提供一个思路,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实际上,看似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考验的不仅仅是学生思维的能力,也包含学生构化情节的能力,更是寻找还原作者写作思路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探寻,发现以此了解整本书作者写作的思路,以及内容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够使整个阅读工作变成神奇奇妙的旅行,发现阅读的奥妙之处,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水平。
二、海中畅游——用形象导图提质
文学知识又是人文知识,其中所具有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也是立体鲜活的。形象的思维导图需要把整本书中人物的具体个性,以及直观的形象特点展现出来,把文字还原成画面,以图形的形式再现人物的形象,这样也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勾画人物形象的思维导图,学生需要首先聚焦人物,精准地阅读相关的内容,用批注记录的方法,阅读相关的知识,在确定了人物主要的经历,以及准确把握书中内容细节的基础上,把内容和感受进行归类整理,在不同的侧面概括人物所呈现出的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完整立体的认知,再把头脑中的人物复活,变成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拥有着一个可视化的过程,也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以及头脑中的想象一致性进行检验,又可以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过程,使教师的指导能够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使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对人物具有标签化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品时,其中的人物是复杂多面的,如果通过直观的阅读,很难让学生进行理解,也会导致学生丧失了阅读的乐趣。这样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建立起四个维度的人物思维模式,分析个体与万物、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我,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梳理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个性,对人物有着精准的掌握,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能力。
三、深海遨游——用话题导图增效
很多名著中都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阅读教育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所呈现出的疑问点兴趣点往往会越来越集中,也越来越想寻求问题解答的方法,探寻触动自己内心的内容。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描述的,阅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需要努力地提出问题,尽自己所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构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能夠聚焦自己的疑问点,或者是兴趣点,对所阅读的书籍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和理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更是需要演出一定的话题,这样才能够为思维导图增加一定的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一千个读者在自己的脑海中就会构建出一千个人物形象,所以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之后,通过自己阅读的感受以及阅读的想法,精准地描绘出自己内心对于主人公的理解,以及对于作者写作时思想感受的品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高质量的阅读效果,也能够使学生深入到书中,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每一本书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内涵,能够在阅读后引人深思,这样才能够达到阅读的目标。所以对于初中生也是如此,教师之所以要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就是想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从而提高其阅读的效果,体会文章内涵,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四、信息梳理——阅读素养的基石
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把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的工具,既能够把一些隐性的知识向显性化方向所转化语言信息,也能够向着图像化方向所发展,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梳理,加快学生认知的程度。在思维导图绘画的过程之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不同的思维导图绘画模式,能够展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含义。圆圈的思维导图一般是由两个圆圈所组成,小的圆圈是主题的事物,外面大的圆圈则是与这个事物有关的各种细节特点。利用这样的图形可以提取事物的信息,较为完整地呈现出主题的概念。
例如:在阅读《天蓝色的彼岸》这部讲解生命与死亡的书时,对于死亡的概念,学生在整本书中都能够找到描写细节的词汇,然后利用圆圈的思维导图就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划分。
树状图主要就是对长篇小说人物类的关系进行梳理,其中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通过树状图就可以利用简单的图形,分析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这些思维导图的绘制对于学生阅读效果的改善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整本书的理解程度和水平,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所包含的核心思想,感受作者在写书时所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五、逻辑整合——阅读素养的重心
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一本书的脉络结构图,其中以线条颜色等各种主题呈现出来,并且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间接表达。通过不同的绘画方式,学生的阅读效果也能够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多个角度看到问题,找到事物所呈现出的多样性特点,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六、结论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看出,校园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所能够关注到的仅仅是学生对于教材中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法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学生后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本文也结合以上的内容,重点了解到整本书阅读效果可視化的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在其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真正地利用思维导图形式,保证整本书阅读教育工作向着全新的方向所发展,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钟惠林.基于体验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以《绿山墙的安妮》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8).
[2]曾晓燕.“一书一法”:初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指向——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8).
[3]方淑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以《红楼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8).
附 注
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研究”(ND2020185)。
作者简介:孙胤爽,女,1982年生,辽宁大连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