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文件中提出:“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强阅读量,用大量的阅读滋养心灵,提升阅读品位。”同时还明确对学生读书的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受多种因素掣肘,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教师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统筹谋划、整体设计,瞄准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期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从历史经典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芜存菁,游古今中外学识,开阔视野,逻辑修辞更加善辩,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2-0011-02
【本文著录格式】郭冬青.大背景环境下农村初中生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21,20(12):11-12.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阅读是通过语言文字获得审美体验和相关信息,也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关键渠道。读碎片化的文章容易让学生掌握内容,但是需要“放大镜”这种阅读工具,整本书阅读不管是从思维深度,还是从内容广度方面都要更深邃、宏达,整本书阅读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促进自身知识素养提升。由于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贯彻并不彻底,还出现了功利化和碎片化问题,亟待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分析农村初中生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学习人物重阅读少
初中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考试较多,而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学生,每年需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在电子阅读和快餐文化的干扰和影响下,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无法沉静下来畅游于书海中品味经典。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电脑、手机等载体为学生带来诸多便利,也导致学生的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如此一来,学生在急功近利阅读心态的引导下,则会过多地执着于教材,无法静下心来通读名著全篇,在阅读中只是片面地抓住名著的经典桥段或者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草草地应付考试而已。
(二)教学模式单一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整本阅读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分析书中的人物性格,讲解故事情节和文中背景,最后再归纳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中的含义。久而久之,学生势必无法依托对整本书的阅读,促进自身归纳总结和理解能力的提升,造成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参与度不足
在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整本书教学中,由于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参与到其中,只有个别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参与到教学中,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无法有条不紊地开展。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有所获,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才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但在现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依旧还在采用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迥异,二者的感悟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学生无法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
(四)缺少成果输出
常言道:“学以致用”,阅读也不例外,阅读不能只是单纯地阅读,更需要吸取精华,强基固本,内化知识储存,以演讲、写作的方式输出知识,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整本书阅读”。在当前的整本书阅读中写读后感是常见的阅读成果检验方式,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深化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只是采用随意性的检验方式检验阅读成果,也就影响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
二、农村初中生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策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步入文学殿堂
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源远流长,浩瀚如烟,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对于他们而言,若不知门径,整本书阅读便犹如孤舟泳海、弱羽凭风,劳而无功,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学储备,在整本书教学中当好学生引路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步入文学经典殿堂,教师要掌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激励策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沉浸于快餐文化的初中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精妙典雅、意境深远。
以《红楼梦》为例,教师要遵循整体到局部,通读到细读、局部研读的原则,给予其不同的阅读方式,首先要选好符合初中生的版本。其次,教师要做好时间规划,规定学生用一个学期进行深度阅读,重点把握前80回。再有,做好导读,可以引入鲁迅先生对于《红楼梦》的评价,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主旨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梳理一张贾府人物关系图和贾府平面布局图,引导他们记住贾府人物,梳理主要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体会小说的主题。最后进行研读品味。从文化、人物、语言、结构等方面入手,解读红楼梦,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從而引导学生重温经典,感受其中的精髓,去芜存菁,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命脉。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培训学生阅读习惯
正确的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授之以渔,传授学生正确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各种辅助工具,进行阅读。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在指导中可以让学生先略读文章,同时让他们在略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阅读想法绘制思维导图,依托其对整本书的发展顺序或是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精读,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摘抄书中的经典语句,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读书问题。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书籍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结合书籍内容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学生自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积淀文化、深化认知、发展审美、传承思想。
(三)读思结合引导参与,科学合理进行点评
为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参与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激发其阅读兴趣。如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前,要为学生介绍整本书的写作背景、故事情节设置、经典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创作主旨。此外,还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为他们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为深化学生对整本书阅读质效,要鼓励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记载自己在阅读文学经典中的心得体会,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再进行点评。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观点,因此他们具有不同的阅读体会,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点评过程中,不能以非对即错的评判标准进行点评,而是需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其中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评价。以《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为例,不同的学生挖掘出不同的创作主旨,不管是主张“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发展趋势,还是赞同“拥刘反曹”的人心向背,以及推崇仁、义、礼、智、信、勇,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四)搭建良好阅读平台,及时组织读后交流
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其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困境,为学生解答阅读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比如,如何构建上下的联系,如何提取有效线索,紧扣文章脉络进行阅读。为更好地展示阅读成果,教师要引导生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了解整本书的脉络,相互学习写作方式和阅读技巧,与同学交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智取生辰纲》的片段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阅读完后,可以引導学生读《水浒传》,虽然书中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但是不同的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还具有自己的外号,如,李逵的外号为“黑旋风”。通过外号可以看出李逵“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对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其集中分散于作品各个环节中的同一个人物情节,做好相应的阅读批注,完整地评析人物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人物特征进行把握。为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中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宋江、鲁智深、燕青等主要人物进行专项评析,通过评析把握人物特征。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阅读的独特感受记录下来,通过文字的方式加强与书中人物的沟通,并让学生写成观后感,将阅读活动变成整本书探究,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增强了阅读的深度。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受多种因素的掣肘,在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因此,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初中生的特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其步入文学殿堂,并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读思结合,依托科学合理的点评搭建良好阅读平台,及时组织读后交流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沉浸式阅读,在经典文化阅读中吸取养分,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全面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嘉宝.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优化建议[A].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C].2020.
[2]戴红梅.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朝花夕拾》为例[J].新课程,2020(6).
作者简介:郭冬青,1976年生,浙江三门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