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胜军:企业如何抓住“双循环”的历史机遇

2021-06-15 08:03
中欧商业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红海双循环企业家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您在文中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双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那么落地到产业,您认为哪些行业会受益于双循环?

刘胜军:我认为21世纪的一个大概率事件,就是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崛起。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机遇,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崛起,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做到前几名。具体来看,科技创新是国家鼓励的,尤其是解决核心技术瓶颈的产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芯片应该算一个。其次,应该是和消费相关的行业,现在提的新消费是一个热点。第三,可能是容易被忽略的,我认为是环保相关的行业。因为环保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重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及了环保目标。此外,中美在环保问题上也有了交集。气候变化主要靠中国和美国两大国,所以在这个时候和气候环保相关的行业可能也会成为中央未来关注的一个重点。

CBR:“双循环”提出之后,有些观点认为,出口型企业会受到较大影响。在您看来,出口型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刘胜军:首先“双循环”不是说不能出口了,而是企业应该看到历史趋势——我们出口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企业当然可以继续做出口业务,但企业应该看到,未来更大的机会在国内。所以出口企业要考虑,你的竞争力怎么样去服务国内的消费,这是一个不能够错过的机会。另外,出口型企业,要有产业链安全的意识,要未雨绸缪,要思考如何降低自己所在产业链的脆弱性。最后,出口型企业要考虑市场的分散化,比如未来是否要减少美国的比重,增加欧洲的比重等。

CBR:您提到内循环是“消费+科技”,而且这次提升消费,与过去不同。企业家该如何理解“双循环”下的消费概念?

刘胜军:“双循环”下的消费崛起,同时也带来消费的结构性变化。也就是说我的蛋糕做大了,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可能提高了。如果企业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这个蛋糕的扩大可能和你没什么关系。现在年轻一代的消费理念变化很大,如果企业跟不上消费结构的变化是非常被动的。

另外,我觉得国内消费品牌的崛起,一定要有品牌意识。尽管品牌意识说了很多年,但我认为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上依然是很大的短板。企业品牌需要长期的积累,我们现在依然看到太多的企业还是追求短平快,靠资本强推品牌。近几年,我们的流行品牌太多了,但大多数过两年就不行了。所以企业要有长期的眼光,真正用心去做一个品牌。

CBR:对企业家而言,应如何理解“双循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刘胜军:我觉得企业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虽然我们现在走向内需,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供给过剩是一个全球现象,就是因为现在技术的“爆炸”太厉害了。现在全球的人口增长在放缓,而产能的扩张却几乎是无限的。所以未来,几乎所有的行业最终都会走向红海竞争。

在红海竞争的时代,企业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我能够不断地去创造新的蓝海。很多企业可能刚在红海站稳脚跟,但是发现红海已经没空间了。所以企业要快速切换到蓝海市场,企业家要有这种战略的眼光和战略的判断力。第二条路,企业要培养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最后,我觉得企业也可以做一些战略性的投资。比如,你身处制造业,无论怎么努力,这个行业都不可避免地下滑。比如一个制鞋企业,不可能再去做芯片,你的禀赋、能力都不行。这个時候企业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企业可以战略投资。我不懂芯片,但是我可以去买优质的芯片企业股票。我不建议企业家什么都自己做,这样很容易导致多元化。我们有一个成语叫“邯郸学步”,企业多元化的结果,往往是新业务有问题,老业务的优势也丢了。但是企业做战略投资,成为财务投资人,分享优质企业的收益,这个风险就很小了。例如腾讯的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猜你喜欢
红海双循环企业家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炎热的红海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