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爱兵
央视主持人朱迅在一所大学演讲中,以《致我们一起拼过的青春》为题,忆往青春,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让正值青春的学子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牵一“问”动全场
“我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老师叫横泽利昌,他是一直带了我6年的专业课老师。我最感谢他的一点,是他帮助我找到了‘我是谁。这个很重要,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时代找到‘你是谁‘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时,这位老师只要见到我,就会换着法地问我:‘阿迅,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阿迅,你自己最拿手的东西是什么?‘阿迅,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老师问了我6年的时间,我慢慢考虑、慢慢做决定,就是我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说着说着我就真信了,信着信着,我的脚步就向那里迈出,走着走着,路就通了,通着通着,就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你们也可以问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如果真想成为什么,你就每天在心里默念它,然后每天向这个方向走那么一点点儿。”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朱迅在演讲中一抹回忆牵出一个“恩师之问”的故事,不仅情系母校,感念恩师之情,更能将其转化成一种路径、一种激励,引导大家扪心自问,找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最佳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一个大大的梦想,它才是支撑你越走越远、越难越要努力往前走的那份力量。
托一“事”传真理
“我在大学生活中有一件特别困惑的事,就是没钱。如果差钱的话,我建议你们去做一项基础性服务工作,如果不差钱的话,我也建议你们去做一些基础性服务工作或者是志愿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打扫厕所,当时会有一点儿小小的不好意思,但是回过头来,我可以告诉你基础性工作有什么好处。首先是教會你识人眼色。识人眼色不是阿谀奉承、四面讨好、八面玲珑,不是让你做那种你并不喜欢的人,而是让你学会尊重你的自尊。其次,让你在别人之下的时候看得起自己,在别人之上的时候看得起别人。现在就我的工作而言,无论在我身边的是老百姓还是名人,我都可以做到一视同仁,不让任何一个人受到冷落。所以,学会尊重与自尊,是青春时期所必须高筑的一个价值体系。它不是装样子,应成为你内心真实的关于公平、平等、尊重他人的一份价值观。”
生活是无字书,社会是大课堂。相比学校,社会大课堂教给我们的做人道理会更多。朱迅可谓深谙此道,她托事陈情,悟道明理,让大家看到了趁年轻去多做基础性服务工作的好处,有利于从小建立起“尊重和自尊”的价值观,它会跟从你一辈子,让你既不谄媚,也不会看人下菜碟,位居人下时看得起自己,位居人上时看得起别人,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
援一“例”明要义
“现在都讲机会,机会在哪里呢?如果你把别人眼中不是机会的机会做成机会,那就是你下一个机会。举个例子,我因为生孩子一度离开荧幕,再回到岗位上,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好的位置,就如新人一般。我只有转到幕后,有一次我领到一个任务,就是舞蹈大赛的第二现场访谈。其实在屏幕上,青歌赛更有影响力,舞蹈大赛相对来说比较窄众。而且3个小时的比赛,点评也不会超过15分钟。一开始这根本不被大家看重,但是我非常认真地准备这15分钟,直觉地问观众想问的问题。所以我真正在央视三套立住,就是因为这件事。舞蹈大赛的访谈让三套所有的领导和观众认识了我,节目结束后第二年,我就接到了青歌赛的第二现场访谈。后来我的机会越来越多,一直做到现在。所以,把别人眼中不是机会的机会做成机会,你就会得到下一个机会,下一个机会你再拼命去做,你就会得到更大的机会,这样积少成多,一步步你就可以登上属于你的梦想之巅。”
人生好机会从哪里来?朱迅现身说法,援例释义,她将自己一次东山再起、从幕后重回前台的经历娓娓道来,她的成功源于那不被人看重的15分钟,把别人眼中不是机会的机会做成了机会,做到了比领导期待的要好很多,终于越来越多的机会不请自来。朱迅的这一“机会观”,堪为智慧箴言,值得汲取。
朱迅不仅主持节目做得好,而且演讲也很有章法,最能启人心扉,励人心智。让我们在她带给我们的鼓励与感动中,坚定地走出自己独特的青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