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学校坚守“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兴校为核心”的理念,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提出“四力教师”文化。所谓“四力”,是从“活力”中提取的健康力、亲和力、行动力、创造力四个要素,是对“活力教师”内涵的界定。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特色路径,积极培养教师的“四力”,推动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第一,文化浸润,引领团队价值认同。对于一所年轻的学校来说,师资来源的多样化、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是挑战也是潜在优势。如何引领教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就学校发展达成共识?在“活力”文化引领下,全体教职员工统一思想,共绘蓝图,朝着“向上的学园、成长的乐园”办学愿景共同努力。为打造教师独特的文化名片,学校评选“活力教师”,开展“教师活力讲堂”,成立班主任工作室、青年教师读书会;以工会为主阵地,成立各类教师社团,关心关爱教师生活,培养教师的健康力和亲和力。
第二,发展支持,唤醒教师成长内驱力。学校依据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从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出发,以“目标驱动-任务引领-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为路径,建立教师发展支持体系。采取正面引领、树立榜样、分层激励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思想和职业理想引领,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党员先锋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依据教师年龄特点进行分层激励,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效能感,唤醒成长内驱力,激发教师的行动力。
第三,提升素养,打造教师专业实力。在新优质学校项目搭建的平台下,我们完善学校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方式,全力打造教师专业实力。针对青年教师、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确定分级培养体系,使教师队伍形成梯队,在不同梯队中均培养出“领头雁”。
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面,建构“课堂中的行走与行走中的课堂”教师双行走培养策略。“课堂中的行走”,即落实领导干部随堂听课、校内骨干指导团听课、师徒听课等制度;邀请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以评促教;“行走中的课堂”,即加入项目研究组,扩大教师的“行走”半径,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教師在行走中不断提升创造力,变革教与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成为常态,加强教与学方法和评估的研究,促进有效教学、科学学习。
学校在特色实验中总结规律,生成经验,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培养“四力教师”,以期以教师的活力发展促进学生的活力成长。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