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战“疫”过程中铸就了以爱国精神、战斗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科学精神、担当精神为内涵的新时代“抗疫”精神。新时代“抗疫”精神有着强烈的价值旨归,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民族精神的养分,融入了当代国家和人民的时代精神特质,彰显了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精神的结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键词:“抗疫”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91-03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犹如一场毫无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面临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危机面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疫实践中催生出不朽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战斗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科学精神、担当精神,共同构成“抗疫”精神的核心内容,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渲染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是时代精神的凝结熔铸,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和生命力的自信,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气质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弘扬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对于激励我们取得“抗疫”最后胜利并提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有裨益。
一、新时代“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进抗击疫情常态化工作中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1]。疫情发生以来,从党中央到地方,全国十四亿中华儿女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孕育出闪耀的“抗疫”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磅礴力量,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最终打赢这场阻击战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它具有丰富且深刻的科学内涵,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中国“抗疫”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把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再次进行洗礼、升华,是我们最终打赢这场保卫战的强大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现实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态度,是为国家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与使命。”[2]爱国不是盲目跟风的口号,厚植爱国主义精神,要用实际行动去点亮爱国之星。抗疫时期,爱国这两个字在这场大战大考中切实转化为坚强而有力的行动。正是因为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披挂上阵,冲到最危险的抗击疫情第一线。医务工作者、三军将士、共产党员、工人、志愿者等不计其数的人民英雄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时光,无惧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奏响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旋律,他们的精神与行动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行的力量,使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在战斗中蓬勃生长。
2.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一种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在斗争中赢得生存、获得发展、成就伟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斗争精神培育,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危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3]在面对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人唯有以斗争精神奋勇搏击、披荆斩棘,才能扛起如山的责任,只有发扬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斗争精神为此次抗疫斗争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疫情防控是一场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人民斗争,全力打赢这场战疫,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战场上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从当前的成效可以看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社会各界以战斗思维、战斗状态、战斗方式应对疫情,军队医护人员闻令而动、雷厉风行、迎难而上,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战斗最前沿。党员主动请缨当先锋,把疫情战场当成锤炼战斗精神的大熔炉,彰显了新时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斗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场上交出新答卷。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抗击疫情的根本动力。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正是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奉献者以事不避难和无私奉献的行动,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宏伟目标付诸实现,不断谱写历史新篇章。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千千万万的坚守者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甘于奉献,拥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和勇气。在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依然坚持带领全院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为了支援湖北战胜疫情,河南省濮阳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海明,瞒着待产的妻子奔赴武汉战疫;李文亮、郑勇等为了抗击疫情牺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用牺牲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力量。他们义无反顾冲向疫情防治最前沿,用行动书写着令人感动的战疫奉献篇章,筑起了阻击病毒的铜墙铁壁,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4.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团结精神是抗击疫情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遭遇的苦难也不计其数,每当国难当头,总会有中华儿女挺身而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正是这种团结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克服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面对疫情防控的艰巨考验,中国人民在这场灾难面前发挥了应变能力,分工协作、井然有序,成功地度过了危机。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精神使中国局势逐渐好转,同时也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团结的力量。
5.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抗击疫情的决定性力量。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探索真理路上的精神产物,是当下社会各种实践活动得以展开前行的精神遵循。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5]科学精神是当之无愧抵御困难的盾牌,科学是人类史上抗击各种疾病和瘟疫最强有力的武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人类对历史深刻总结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首场阻击战,不仅是对科学利器的更好运用,同时中国人民生动诠释了科学精神的实质和真谛。疫情发生后,科学家们秉持尊重科学的态度、依靠科学快速分离出毒株,为病毒检测、研发疫苗做出巨大贡献。党和中央政府以高效的科学思维、尊重科学规律判断形势落实疫情防控各方面,用实事求是的中肯之言敦促着防疫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人民群众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用科学态度自觉提高防范意识。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对科学精神的严格坚守,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坚实力量。
6.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我们党从历史中传承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是重信义、讲情义的智慧民族,一直以来以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作为处世之道,在自身发展同时也大力帮助其他人发展。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所拥有的重要精神特质,实现中国梦需要人民拥有担当精神,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格局下更需要大国担当精神。中国战“疫”,彰显了中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挑起大国担当精神。疫情初期,中国第一时间以负责任的态度向世界发布真实疫情消息,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相关国家主动分享治理经验、提供相應政策和可靠依据,与世界各国携手展开疫苗研发,向全球范围内打赢疫情防控战凝聚力量。同时,疫情初期许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当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向疫情发生严重的地区派送物资、派送医疗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6]……是我们真挚情感的表达。外国友人评价:“中国不仅在为自己的人民抵御病毒,还在前线为全世界奋斗。”[7]中国抗击疫情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已有一百多个国家领导人来电来函慰问,称赞中国抗疫是对世界防疫的重大贡献。在这场战“疫”中,中国以行动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以行动践行阻止疫情蔓延的大国担当精神。
二、新时代“抗疫”精神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8]在这次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所彰显的“抗疫”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继承,也是时代精神风貌的深度熔铸,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是推动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1.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民族精神的养分
中国伟大“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升华,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中的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等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它是中国赖以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9]五千多年来,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中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的强大腾飞和世界文明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经历过众多磨难但从未被压倒过,相反不断在苦难中成长、愈挫愈勇在磨难中奋起前进,正是由于伟大民族精神这一重要法宝鼓舞和激励。“抗疫”精神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养分,如建党时期的红船精神、革命建设时期的长征精神与雷锋精神、改革开放后的抗震救灾精神与女排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鲜明标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友爱,勇于奋斗等精神品质集中展示,也是中华民族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困难中不断传承和延续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2.融入了当代国家和人民的时代精神特质
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共进。显而易见,作为战胜疫情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法宝,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新时代精神的生动结合,不仅是对民族精神气节的彰显,也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度展现。从现实来看,“抗疫”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战胜磨难、勇于进取的时代精神,融入了当代中国人民新时代众多优秀精神特质,其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担当之志、人文素养等既有着深沉的历史厚度,也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如英勇无畏、敢于斗争、追求真理等时代品质,铸就了以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战斗精神、担当精神等为主的伟大时代精神。这次抗疫斗争,举国上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党心军心民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时代精神。这一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在信念、意志、品格、作风等方面精神聚合的反映,是我们最终战胜疫情的不竭动力,必将有力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3.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0]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先进性和生命力的自信,是一个民族在面临风险挑战时拥有的精神动力之源,事关国家命运兴衰、民族是否具有向心力凝聚力。面对这一场疫情大考,党和国家带领人民携手书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强大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提供中国抗疫方案,在做好本国疫情常态防控前提下,力所能及向世界各国提供援助和支持,这种携手合作、协和万邦的精神既展示了中国文化之美,也彰显了在困难面前中国人民异域支持和无比珍贵的温暖,增强了文化自信的世界认同。“湖北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必胜”,这些响亮口号显现战胜疫情必将胜利的信念和信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种信念和信心来源于具有党的领导和中国制度优势,来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自信的坚实基础,同时文化精神的力量推动物质层面和制度条件发展。此次疫情斗争使我国民族精神得以提升和升华,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自信与自豪精神力量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文化必将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4.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时代“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生动实践中催生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党领导一切的制度优势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关怀,也是“抗疫”精神的价值取向。疫情发生以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定信心、科学防治,采取了最全面、最精准、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使全国上下凝聚成抗击疫情的团结力量,经过攻坚克难、不懈努力的斗争,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局势出现好转,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战略成果。在抗击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11]。党中央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努力让每个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尽最大努力把留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包机接回,同时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国际合作,践行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维护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詮释了人民至上的真挚立场和价值关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是新时代“抗疫”精神最基础、最根本、最可靠的制度支撑,是弘扬新时代“抗疫”精神的最长久动力。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疫情防控斗争还在继续,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时日。我们必须在抗击疫情斗争中锻造伟大中国精神,凝聚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关键节点,需要发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共克时艰的伟大“抗疫”精神,以抵御当前重大挑战和考验,要落实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有条不紊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其他工作,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以伟大“抗疫”精神为支撑,汇聚成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最终一定赢得战“疫”胜利,为最终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光明.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伟大中国精神[N].人民日报,2020-04-07.
[2]魏泳安.中国精神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3]孙庆聚.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N].人民政协报,2020-03-26.
[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2018(04):4-7.
[5]李醒民.论科学中的人性意蕴[J].社会科学战线,2013(09):1-33.
[6]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2020全国两会记者会实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7]旷思思.中国战“疫”彰显大国担当[J].红旗文稿,2020(04):19-20.
[8]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1):97-104.
[9]赵静.论“四个伟大”精神的历史内涵与实践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3):68-73.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李静,刘鸿畅,李瑞娟.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科学意蕴与现实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4-7.
收稿日期:2020-08-19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CYS20062)
作者简介:王潇(1995-),女,四川阆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