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提问艺术

2021-06-15 23:55苏燕媚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提问艺术课堂提问小学语文

苏燕媚

摘 要:精彩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也是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断总结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要做到问题设计精当、问题展示适时、问题解答灵活、提问力求合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无效提问,简单回答是与否、好与不好,这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也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投入到课文学习中来,这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那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呢?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问在“课题处”

课题往往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它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方面来提问,比如:看到课题《掌声》,可以从“这是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他掌声?”“这掌声代表了什么?”三方面提问。又如教学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可以提炼一两个大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问题的内涵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较大,能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

二、问在“关键处”

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文的难点,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击鼓要击在鼓点上。好问题往往要问在文章的点睛处,引导学生由中心句辐射全文深入讨论,使学生凭借语言、抓住重点分步讨论。这样,学生不但学有兴趣,而且对课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中心的写法印象深刻。教学中要时常鼓励学生抓住文章的鼓点——关键词句进行质疑,一些推动情节的词句、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中心句等都是可质疑的关键词句。抓住了这些词句,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

三、问在“疑难处”

课文中的疑难点,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通过自读自悟快速弄清楚的,必须依靠教师的巧问设疑、深入剖析、层层引导,才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解除疑点、突破难点,留下深刻印象。

课堂上的问点要立足突破难点。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进行设问,能化难为易,点要害,通关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问在“趣味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求知欲会得到有效激发,就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趣味点”提问,激发他们探究的乐趣,是有效提问的一个重点。

五、问在“矛盾处”

“矛盾”的描写手法也是文学作品惯用的技巧,作者常常用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看似矛盾,实则是统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描写,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的矛盾点并设问,形成一种认知冲突,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六、问在“动情处”

文章中学生的动情点往往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地方,这时提出的问题及解答的过程会令学生印象深刻。如教《开国大典》一文时,有位教师就把问题问在学生情绪的高潮处。在学习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节时,看过开国大典的录像,教师板画中国板图后男女生和教师激情昂扬地背读这一节,然后教师问学生:“激动吗?有话要说吗?”随即出示投影,学生当堂高声齐读“毛主席万岁!”,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七、问在“拐弯处”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艺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八、问在“忽略处”

课文中有些词句往往不被學生注意,而教师应循着文路,把它提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以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在《穷人》一文中,体会西蒙临死前对孩子的那份母爱,那份撕心裂肺的牵挂时。可抓住这句话“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中的“抓”字,这个字稍一疏忽,便会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过。但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1)其实这一段文字还有一个字最能体会出这位母亲当时的心情,谁能把它找出来?(抓)

(2)这位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是想抓住什么呢?(她想抓住自己的命、为孩子而活的信念、想抓住时间……)

(3)这位母亲是想抓住时间,想对世人说什么呢?(我的孩子还小,谁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通过设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西蒙临死前那种心境,这个抓字不仅写出这位母亲撕心裂肺的牵挂,更体现了一份伟大的母爱,学生自然对文章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九、问在“补白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精选课文,大多是描写细腻、内容丰富、感情色彩浓重的文章,但在某些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及神态、物体描绘等方面也留下空白,给学生提供了遐想、体味、补白的空间。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这些“空白点”精心设计“补白式”的提问,就能够唤起学生无限遐想,激发学生思维,建立起师生、生生、文本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学生就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展开想象,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丰富对课文知识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由此,巧妙利用课文中的“补白点”发问,给学生提供可以展开想象的余地,成为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焦点”。

十、问在“标点处”

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往往不被学生注意,而教师应循着文路,把它提出来引导学生探究,以利于学生加速加深理解课文,省略号一个重要的用法就是语意未尽,它往往戛然而止却又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如何捷老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这课时,巧妙地抓住“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句末的一个省略号,从两个角度提问:

(1)人们有了火之后的生活?

有了火,(人们还开起了篝火晚会)。

有了火,(人们的胆子也大了,再也不怕黑暗了)。

……

(2)人们在黑暗中的生活?

处在黑暗中,(人们无依无靠)。

处在黑暗中,(人们每天被野兽欺负,过着痛苦的生活)。

……

在两个对比问题之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綜上所述,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多样化、趣味化的提问取代单一、枯燥无味的提问,并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自己也尽可能以提问与指点来代替多讲。通过提问,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标准的示范。但是如果提问安排不妥,或者质量不高、泛滥成灾,不仅不能帮助教学,反而非常有害。教师要用循序渐进的、具有本质意义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得以发表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达。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问与导答,相信课堂提问与导答一定会更精彩。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旧水坑小学,广州510000)

猜你喜欢
提问艺术课堂提问小学语文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三法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试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