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艺术的“雅俗”之辩

2021-06-15 19:29闵瑶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学观传统绘画

摘要:本文对中国绘画审美范畴内的雅俗观这一概念进行研究,对“雅”和“俗”的本义进行解释,延伸其自身的含义,展现了雅俗观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变迁。选取几个重要的变化节点入手,重点研究变化的原因,寻找到两个对立概念的异中之同。

关键词:传统绘画;美学观;雅俗融合;审美趋向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0 引言

雅俗是中国艺术亘古不变的辩题,它贯穿了中国艺术的始终,存在于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雅和俗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国画中的虚和实、疏和密、刚和柔、繁和简等也都为对立统一的。雅俗观的思想变化,见证了中国自古以来审美趣味的发展,也构筑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根源[1]。

1 雅和俗的本义

1.1 雅的本义

“雅”在古代是正统、规范的代名词。《论语》道:“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是儒家学说赋予雅的意义,雅的概念从一开始产生时就带有儒家的教化色彩。从常见的“雅乐”“雅制”等词中,也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雅即为正”的审美观念。

如此逐渐完善发展下来,“雅”成为了一个美学范畴,同时成了美的重要评判标准。

1.2 俗的本义

“俗”最初是作为“雅”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词。追溯的话,先秦时期对音乐的品评中有“郑声”一词,这是“雅乐”的对立概念,也是“俗”的前身。世俗的作品更贴近人本身的欲望,这是“俗”拥有诱惑力的原因,也是促使“俗”越来越壮大,最后能与“雅”相抗衡的关键。

2 传统绘画思想中的雅俗观

2.1 “尚雅贬俗”的传统美学观

在传统绘画思想中对“雅俗”的评价标准并无具体定论。没有明说优劣,却有等级之分。优一等的是“雅”,低一级的则是“俗”。越是形而上的,越是只可感受不可言说的,越是能够被称作“雅”,被列为上品。例如,“气韵生动”是公认谢赫六法的核心与灵魂,这说明具体的绘画技法和绘画客体并不一定是创作的最终目标。

2.2 传统文人画中“雅”的体现

年代的更替以及相应的审美发生的变化,它们共同推进了绘画的表现发展,不同时代的绘画的表现风格也不相同[2]。文人画从魏晋时期产生,有着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3]。文人画的雅俗优劣评判的范围广泛且要素诸多,包含作者的行为品德、个人修养、学问知识以及其作品描述的对象、传达的观念、绘画的技法,等等。例如,古人对顾恺之赞声不绝,他们主要是欣赏顾恺之的气质修养,这就是以个人的修养论雅俗[4]。

唐宋时期,文人思想蓬勃,文人画逐渐风靡,苏轼是其中的典型画家,他擅长写意,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在作品中追求对意境的营造[5],这个时期,只有文学底蕴丰厚的精英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被归到“雅”的行列中去[6]。

中国山水画于唐宋时繁荣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统治者的推崇,使山水画居于主导地位,形成“画中最妙言山水”的局面[7]。作为当时杰出的山水画代表之一的王维,他追求观照内心与“自然”相契合的境界,开创了泼墨技法,他提倡的绘画思想影响深远[8]。这个时期在宫廷绘画中盛行的是典雅风范,画家绘画也会迎合这样的审美。比如《韩熙载夜宴图》,它是古代工笔重彩的顶峰之作,其色彩清丽,在人物外貌方面刻画得极其细致,不同场景下的神情和身姿都很有表现力[9]。

总的看来,不同时期的各个画种之间有着不一样的观念和评价,而趋雅避俗也的确是中国传统文人画品评观的主要体现。

3 中国画中的雅俗观变化

“俗”虽说通常展现出的是贬义的含义,有很多消极意义,但也有积极的一面。“俗”是欲望,它贴近人的本能,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后又有了“世俗”之说。“俗”文化兴盛于宋代,这个时期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百姓审美思想的转变,让“俗”文化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化史上达到顶峰[10]。明末清初,商品经济逐渐完善,百姓越来越关注生活,市民文化得到了繁盛发展,诸多艺术作品中呼吁思想解放、倡导享乐并非压制自我的观念得到了彻底的展现[11]。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成長和生活的环境不同,对相同的社会事物的理解和感知也不同[12]。随着时代的发展,雅和俗的对立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它们逐渐走向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艺术领域的融合,也是民主意识和人正视自身的思想的觉醒倾向。

3.1 扬州画派艺术世俗化的表现

明清之际,市井文化的兴起使文人的想法和心态变得繁杂。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文人慢慢开始接受以王阳明心学为根源的思想启蒙哲学,越来越重视个人本身,侧重内心的欲望,追求个性的解放,逐渐变得世俗化[13]。例如,《上元灯彩图》描述了文人在上元节的游乐状态,在记录元宵夜盛况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追求和审美趣味[14];再比如,明代画作《南都繁会图》反映的是秦淮河两岸风貌,如城市布局、商业、服务、娱乐等[15]。

清代中叶,扬州画派率先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绘画领域的“崇尚高雅,轻视庸俗”的传统观念[16]。明代时期,文人乐于和商人来往,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这个时期,世俗审美趣味抬起了头,从“作画自娱”的创作观念逐渐向“卖画娱人”的方向发展[17]。例如,扬州八怪他们抒发个性,其中石涛构图奇特,他注重创新,没有拘泥于古人的作品风格,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1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由心灵,追求自我意识的提升,而扬州八怪的创作投射到社会中,进一步扩大了这样的影响,开启了绘画领域“雅俗共赏”的新局面。

3.2 海上画派对雅俗融合的推进

海上画派的作品越发入俗的关键在于它继承了扬州画派的商品精神,让书画作品商品化。他们建立了画会组织,在当时的报纸杂志上宣传[19],他们还在作品中高度的结合民间艺术,从版画和年画中选取题材进行创作,大胆革新,用雅俗共赏的作品满足大众的审美趣味。他们不仅接受民间艺术带来的影响,还不断地向西方艺术学习,其作品设色浓丽,富于变化。例如,清末海派四杰之一的吴昌硕,他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国画家,其作品多以花卉为主,画面用色大胆,鲜艳浓丽,笔力雄厚,但其作品时非但不会给人俗气的感受,反而更能让人体会到文人的风骨[20]。创新的绘画方式冲击了被封建思想禁锢的人们,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从刻板的意识中走出来,接受外来文化大胆创新,成了绘画史上的又一顶峰[21]。

4 走向雅俗共赏

4.1 雅俗融合的必然

高雅與通俗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单纯的高雅不足以构成世界;只追求通俗,文明世界也前进不了。雅和俗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走向融合。凡是雅,都源于俗[22]。文人所追求的精神上的“雅”很大程度上都是指在绘画中回归自然、朴拙的气质,而这些都源自世俗[23],甚至可以说真正的自然生动的是人的本真,是最原始的世俗。而在文人画中展现出的是被雕琢、被伪装的美[24]。

文人作品中体现的雅来源于俗,那么“反俗”便是文人追求雅的途径。只有这样形成的作品才会更成熟,更具有艺术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雅与俗是一致的、合流的,雅俗的融合是必然的。

4.2 审美取向的变迁和意义

随着文化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不再局限于雅,而是更加倾向于艺术化,连市井阶层也出现了追求艺术、追求美的风气[25]。人们彻底推翻以“雅”为正统的审美观念,对传统的雅俗观进行了重构[26]。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27]。在国潮的风向下,民间艺术可以发展更多更独特的形式,被更多人接受,从而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成为人们对家乡的精神寄托[28]。中国千年审美意识在发展中,不断地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之处,将其融会贯通、化为己有[29]。雅与俗在艺术作品中的融洽共生,不单单是人们对生活的体验,更是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结晶[30]。

5 结语

我们应重视内外交流、融合与借鉴,只有超越时代,既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又不仅仅追随一时的潮流,才能创造出真实且有意义的艺术品,才能让艺术作品被人们接受、欣赏和代代流传。

参考文献:

[1]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2] 王千意,黄滢.论常州园林的窗牖艺术文化——以近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9):120-124,127.

[3] 陈晓芙.文创产品设计与城市品牌建立——以广府庙会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13-14.

[4] 娄阳.浅谈城市雕塑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20,33(21):111-112.

[5] 徐金鑫.浅谈展示设计中的新媒介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71-172.

[6] 季优铭,朱宇婷.南京地铁站壁画艺术风格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94-95.

[7] 刘恒,朱宇婷,曹磊.梵高绘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2):25-26.

[8] 张曼青,曹磊.生产科研型屋顶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12):90-91.

[9] 戴子涵.论现代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20,33(20):161-162.

[10] 武泽明.浅析扬州剪纸的现代设计[J].艺术科技,2020,33(23):9-10.

[11] 孙雨.旧有现状下遗留建筑处理问题引发的深思[J].艺术科技,2020,33(21):163-164.

[12] 李飞扬.差异化社会环境下象征主义的发展路径——以古斯塔夫·莫罗、克利姆特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65-66.

[13] 任真.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分析《西斯廷圣母》[J].艺术科技,2020,33(23):21-22.

[14] 成明,朱宇婷.植物造景分析——以水花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62-64,67.

[15] 熊瑶,严妍.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的江南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研究——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1):219-226.

[16] 朱瑶,曹磊.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城市形象传播——以“老字号”集聚街区老门东为例[J].大众文艺,2018(23):238-239.

[17] 张颖,曹磊.浅析南京云锦装饰元素及其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73-174.

[18] 于琪,曹磊.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行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103-104,112.

[19] 周录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J].艺术科技,2020,33(21):179-180.

[20] 郁添渊,曹磊.探索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的应用——以居住空间室内设计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92-93.

[21] 李嘉婕,曹磊,朱宇婷.浪漫主义绘画的创作过程及代表作欣赏[J].艺术科技,2020,33(21):13-14.

[22] 崔晔.极简主义与中国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63-164.

[23] 刘思宇,曹磊,窦逗.城市家具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65-66.

[24] 孔露.赤色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艺术科技,2020,33(21):165-166.

[25] 王碧洋,朱宇婷.论南京地铁三号线《红楼梦》主题壁画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99-100.

[26] 谭苗苗,魏思文.从贝聿铭的香山饭店看中国建筑的昔影新妆[J].艺术科技,2020,33(23):162-163.

[27] 阴瑄,曹磊.基于历史文脉与空间现状的街道景观提升模式研究——以开封市理事厅街为对象的设计实验[J].大众文艺,2018(21):89-90.

[28] 刘云,曹磊,朱宇婷.论民间艺术“土、俗、野、艳”的设色风格[J].艺术科技,2020,33(23):57-58.

[29] 谭晓艳.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65-166.

[30]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33(21):21-22.

作者简介:闵瑶(199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曹磊(197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朱宇婷(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美学观传统绘画
论郭沫若“续”《再生缘》的悲剧美学观
浅谈林语堂翻译美学观在其译作中的应用
论玉的美学观对《诗经》中爱情诗的影响
浅谈贾宝玉的美学观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论孔子美学对传统绘画的影响
从文人品格到“诗意栖居”——宋代文人士大夫择居的生态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