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青少年社会教育之问题与治理

2021-06-15 16:59刘秋媚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治理青少年

摘要:在学习型社会的教育需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双重影响下,人们普遍关注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不够重视。青少年社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变社会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何走出边缘化的藩篱,急需深入研究当前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治理,以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教育;问题;治理;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努力。社会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职责,是社会有意而为之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活动,是由社会组织和计划的,在个体学习与社会教育共同发挥作用过程中促使人的社会化完成的教育实践。社会教育更加强调“教育乃是社会的延续”之意,突出社会教育潜移默化的功效,强调透过社会学习,发展人的社会能力。因此,我们要关注各项社会制度在制定和施行过程中的教育意义,要明确各级社会组织机构或私人团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教育责任。

一、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教育意识淡薄

家庭和学校对社会教育的不重视是造成社会教育意识的淡薄重要原因。2012年共青团广东省委成立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研究课题,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参与和使用社会教育载体参与度较低,其中,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纪念馆“一次没有去过”的比例高达5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60%,这充分反映了青少年社会教育载体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从调研数据中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看,青少年每周用于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超过10小时的占74.9%。充分说明青少年课外活动时间较少,从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对青少年社会载体的利用频率看,青少年社会教育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家长社会教育意识的淡薄,导致了青少年社会教育载体使用频率较低,家长要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观,家庭教育应该从封闭的静态教育系统转向开放的动态的教育系统;学校教育要改变注重成绩的单一评价体系,结合学生参与的社会教育实践情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学校评价体系。

2.社会教育队伍缺乏

青少年社会教育跟学校教育不同,具有教育学和社会工作交叉的一面,急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为此,建立一种规模适当具有专业水准的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队伍总量不足,城市与郊区的社会教育反差大,尤其是县级以下的基础地区,社会教育工作者存在严重的不穩定现象,现行更多是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志愿者兼职从事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占较大比重,在专业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很少有年轻教师把青少年社会教育作为专职工作。第二,分布不均衡。区域和城乡之间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队伍分布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市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农村青少年基本上谈不上接受社会教育服务。第三,培养机制不完善。社会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还没有建立,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办法还没有制定,青少年社会教育培养机制处于无序的状态,人才匮乏,大量缺乏身兼理论与实务的融通者,缺乏完整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培养体系。

3.社会管理机制紊乱

青少年社会教育队伍来源较为复杂,政出多门,青少年社会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志愿者服务、社区教育和青少年活动基地等行业与领域,都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评估体系和认同机制,容易导致了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专业认同危机和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统筹管理。

二、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治理策略

1.加快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立法进程,治理乱象

法律法规是顺利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均只是涉及学校教育,缺少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社会教育被边缘化,为此,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有必要加快法制进程和提高立法层次,启动《社会教育法》的立法工作,确立社会教育合理的社会地位,通过立法来规范青少年社会教育,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法律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服务和保障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权益。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应该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社会教育处”等主管机构,建立监督考核评价机制,规范青少年社会组织行为,对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与治理,尽快改变青少年社会工作政出多门、责任不实、协调不力、组织混乱、良莠不齐等各种乱象。

2.树立大的教育观,构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

青少年的教育,它不仅仅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学校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与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社会应该摒弃传统的狭隘功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大教育观”,不应该把青少年的社会教育独立或者隔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应该以对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有效功能,深入挖掘社区资源、街道资源,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组织以及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使得青少年社会教育科学化、理论化,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系统。

3.坚持多元化发展,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

青少年社会教育应坚持多样化发展,坚持多元文化共生,引导政府、学校和社会介入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和社会介入”多元主体参与的新格局。

4.完善教育载体,满足青少年的多元需求

首先,完善青少年社会教育载体,传统的体育馆、少年宫等类型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载体,主要是静态的参观和阅览,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为此,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参观浏览改造为动态性的综合社会教育基地,以满足各地青少年的多元需求。

总之,青少年社会教育载体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创造性,挖掘社会教育载体的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丰富青少年社会教育产品,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通过不同的教育载体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梅州市梅县第一职业学校附属小学 刘秋媚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治理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