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数学教学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索解决问题,同化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 ,自行探索,才能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随着创造教育的开展,数学教学最终要集中探索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本领,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欲望
学生求知旺盛,好奇心重,要想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或知识内容,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阶段,我拿出几个苹果,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表示苹果的个数,然后拿起一个苹果切成相等的两份,提出“怎样用一个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学生茫然了,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个新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我说:“过去我们学过的数无法表示这一半,因此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 分数。这样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要求释疑、解疑的心理状态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学生认识了“二分之一”后,再用图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提出“怎样用一个数表示其中的一份、二份、三份呢?”这样设问,激发了学生继续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爱学、乐学、主动地学。
二、大胆放手,创造参与条件
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尝试新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实现数学的教学的最大价值。
例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上课开始,播放一段超市物品标价的录像。看完物价的录像,提出:你们有问题吗?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知识点归纳为(1)这些是什么数?(2)为什么用小圆点隔开?(3)隔开怎么表示?怎么读?(4)11.5元表示多少钱?(5)怎么用这些数?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采用看书自学,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寻找答案,用自己的语言或课本上的句子来回答,达到共识。在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是一种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
三、指导自学,培养参与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懂的,要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如果学生自学有困难的,教师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精心启发引导。在建立新概念或学习较抽象的内容时,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完全由小学生自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这部分的内容,对关键部分还要加强启发引导。如“平行线”概念,我用“火车道上的两根铁轨,练习本上的横线”等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对于这样的两条线段,无论怎样延长也不相交。”学生感知平行线的表象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说出:“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抽象概括“平行线”的概念后,要求學生举出平行线的例子,并在平行线间作几条垂线,让学生量一量平行线间的距离。再引导学生说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又一特征,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提倡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是一种生动高效的教学形式,在讨论交流中反思自我,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虚心听取意见、团结协作、集体攻关的优良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运用以后,已经初步感知到规律的存在,但又不十分清晰,我们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小组交流的兴趣,而且可以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把合作学习引入课堂,理顺了学生的关系,激发了学生深处的探索精神,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习。
五、设计练习,巩固参与成果
要把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单调重复的练习,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有时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在组织课堂练习时,我注意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使每个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使注意力保持持久,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巩固新知发展能力。所以练习设计应该遵循下列三个方面:
(一)求新,引起兴趣
小学生好奇喜新,单调、呆板的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淡化学习积极性。设计新颖的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中来。
(二)求活,激发兴趣
习题尽能生动活泼,活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趣味,我尝试运用开放性习题,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常设计这样的练习。
例如:果园有苹果树800棵,桃树比苹果树少4/5, ?以提问什么问题,提得越多越好,通过比较各种的问题,揭示其中的内在巧妙的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数学思维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逻辑魅力,学生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三)求近,提高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总之,教学中,真正要把课堂教学实效落实到实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都成为创新人才。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实验小学 莫杰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