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06-15 08:17:10巫桂兵梁丽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椎弓螺钉经皮

巫桂兵,梁丽娟

(合江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 泸州 646200)

脊柱骨折包括颈椎骨折、胸椎骨折、腰椎骨折等,其中胸腰椎骨折较为常见。青壮年男性是脊柱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脊柱骨折主要是由间接外力所致,如患者从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其胸腰椎,导致其胸腰椎骨折。少数脊柱骨折是由直接外力所致,如脊柱受到重物砸压、撞击等。目前,临床上对脊柱骨折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近年来临床上治疗脊柱骨折的一种新术式[1]。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经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损及脊柱不稳的情况;病历资料完整且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其本人(或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或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手术治疗存在禁忌证;存在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在研究组中,有男29例,女21例;其年龄为18~56岁,平均年龄为(37.39±10.21)岁;其中,胸椎骨折患者有31例,腰椎骨折患者有19例;因从高空坠落、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导致脊柱骨折的患者分别有24例、20例和6例。在对照组中,有男30例,女20例;其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7.63±10.38)岁;其中,胸椎骨折患者有33例,腰椎骨折患者有17例;因从高空坠落、发生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导致脊柱骨折的患者分别有23例、22例和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其保持俯卧位,将其悬空腹部。在C型臂X线机下定位其伤椎并做好标记。在伤椎上、下相邻椎弓根的两侧各一个1.5 cm左右的切口(共四个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关节突与横突部位的肌肉组织。在C型臂X线机下用穿刺针经各切口进行穿刺,保证穿刺针未突破椎弓根内侧的皮质。将患者的体位变为侧卧位,继续用穿刺针进行穿刺,一直穿刺针至椎体后缘前0.5~1 cm处。拔除穿刺针的内芯,置入导丝,取出穿刺针。沿着导丝用扩张器对软组织通道进行适当的扩张。扩张完毕后,沿着软组织通道拧入椎弓根螺钉(共拧入四枚椎弓根螺)。对固定棒进行预弯,使其符合脊柱的生理弧度。经软组织通道置入固定棒,将其与椎弓根螺钉相连接。将延长棒与固定棒相连接,通过延长棒撑开伤椎,使其尽量恢复正常的高度。取下延长棒,将螺钉的螺帽依次拧入。待确定脊柱复位的效果令人满意后,将螺帽拧紧。最后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方法是:术前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其伤椎的位置。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其保持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做一个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充分暴露伤椎及与其上、下相邻的椎弓根。在与伤椎上、下相邻椎弓根的两侧各打入一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棒,将其与椎弓根螺钉相连接。通过固定棒撑开伤椎,尽量使其恢复正常的高度。将螺钉的螺帽依次拧入。待确定脊柱复位的效果令人满意后,拧紧螺帽。冲洗手术区域,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术后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优、良、差评估其疗效,优:术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其脊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其日常生活、工作无明显影响。良:术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较好,其脊柱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对其日常生活、工作有轻微影响。差:术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较差,其脊柱功能较术前改善不明显,对其日常生活、工作影响较大。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VAS的分值为0~1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术后疼痛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切口渗血、下肢静深脉血栓、肌纤维水肿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如手术前后的VA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8%,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6%,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s)

表2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VAS评分术前 术后1 d 术后7 d研究组 50 6.75±1.42 3.11±0.87 1.67±0.62对照组 50 6.63±1.45 4.53±1.19 3.42±0.79 t值 0.387 16.228 11.453 P值 0.61 <0.01 <0.01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脊柱畸形、患处皮下瘀血、疼痛、肌肉痉挛及脊柱功能受限等,部分合并有脊髓损伤或脊神经损伤的患者还可出现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障碍等表现[2]。过去,临床上多采用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用该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需要大面积剥离其多裂肌,可增加其术中的出血量,且易导致其术后出现肌纤维水肿等并发症,影响其术后康复[3-4]。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发展及完善,微创手术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通过做四个小切口分别在其伤椎上、下相邻椎弓根的两侧置入一枚椎弓根螺钉,并采用固定棒和延长棒撑开伤椎,尽量恢复其伤椎的高度,从而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与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传统的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对其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显著减轻其手术创伤,对其患处肌肉组织造成的破坏较轻,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传统的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相当,但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该病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

猜你喜欢
椎弓螺钉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